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市朝阳区 100000
“非遗”:大学与社区
2015年,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简称“研培计划”),并委托中央美术学院开展首期试点工作,“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央美院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简称“研修班”)就此诞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关联着各地域、多民族的社区文化生活,不仅需要体制政策先行的保驾护航,更应在当下中国社会生态中进行可持续的发展探索,多元化的传承途径是内在应有之义。而学校教育作为文化发生、发展、传承的重要空间,以非遗为题,将涵盖中小学、职业与大学的教育体系与文化社区进行连接,最终以实现大学与社区优势文化资源的结合。
早在“延安鲁艺”时期,青年革命艺术家即对民间文化开展调查与借鉴,建国后较早设立民间美术的学科并积极探索,至21世纪积极承担申报世界非遗、非遗普查保护抢救、文化遗产政策研究等,中央美院因其学术优势和实践基础始终是探索非遗问题的重要社会力量。
截止2019年下半年,中央美院研修班已经成功举办8届,涉及剪纸、刺绣、皮影、木雕等多个非遗门类,并积极总结,提出“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研培要求,探索出“三知”①“三化”②的培训经验。从前期邀请艺术家、学者示范、授课,传承人在校期间进入工作室上课及外出考察的双向交流,到在校学生参与到研培的课程中全方位互动,使研培教育真正进入大学主体教育,并逐步扩展到整个教育体系。
具体落实到课程安排上,央美高研班培训可划分为文化遗产通识课、非遗互动、艺术实践、创意创作、展览研讨等五大模块。在人员组织与教学安排上,由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承办,组织各高校文化遗产相关专业教授学者与艺术家为授课团队,资源管理中心等一批优秀教职工带领学生组成项目实施团队,为传承人和在校生营造成熟高效的学习环境。
通过进入高校进行为期四周左右的学习,传承人提高了对自身传统的再认知,建立与高校的长期交流渠道,秉持“三知”、“三化”的理念回到社区,践行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同时高校师生也认识到民族文化多样性和社区坚持传承的文化价值,影响自身学习创作。最终,通过研培实现建立长效可持续的非遗传承。
共鸣:超越时空的刻石声
1952年10月,周总理亲自决定,河北省曲阳县十二名雕刻艺人被选调到北京,于中央美院培训后,他们代替原方案的苏联专家承担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主雕任务。
时间来到2019年7月,远在意大利的埃马努埃莱•贾奈蒂教授、德国石雕大师克劳斯•弗里德里希•鸿斯克尔以及中国台湾的王国宪教授同时收到了中央美院的邀请。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成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建设工作。北京市老城区中轴线可谓是古城的脊梁,也是保护工作的重心。在其上,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使用汉白玉材料的雕塑无疑是红墙黄瓦的庄严空间中夺目的视觉闪光点,而它们都与一个河北小城——曲阳县有密切联系。
自西汉至今,曲阳石工辈出,石艺传承不绝。2006年曲阳石雕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文化内涵随中国历史沿革,历久弥新。2019年,中央美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非遗传承工作室实施石雕班非遗研培计划工作(6月-7月),20名学员即来自曲阳县。通过周期性的研习、研修、学习与交流活动,最终通过结业展览的方式向社会呈现研培成果。
为进一步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研修班特邀请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赖永兴、教授王国宪及5名学生参与研修活动。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本次项目还邀请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雕塑系教员、终身教授埃马努埃莱•贾奈蒂以及德国石雕大师、雕塑家,教堂雕刻修复专家克劳斯•弗里德里希•鸿斯克尔与曲阳石雕传承人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一起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共同学习、交流。
以雕塑艺术为母题,历史上曾点亮北京老城区中轴线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与来自西方的当代艺术家们进行一场跨过时空的艺术对话。跨越七千公里的回响,重返央美的河北石匠在最远的地方寻找共鸣,四方碰撞出石雕的艺术火花,对于将中国非遗推向世界,以及探索高校、社区艺术家及世界艺术潮流在新时期的互动。这样的集教学、交流、传承与创作为一体的模式,隐含了“创造性传承”的要求。
回响:当代“非遗”传承
回访途中,笔者与传承人交流时提出:“非遗与现代生活机器加工的时代已经来了,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不可能排斥。然后思考怎么去利用好,怎么与生活衔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社区文化面貌在当代浪潮中迅速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环境不断消失。而随着农耕生活方式退却的是现代化的交通与网络通讯使村庄与外界相连。中国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同时受国际影响也不断掀起文化遗产“热”,如何使“非遗”更好适应当代人民生活要求,利用好新的文化传播资源、渠道,创造文化价值,实现可持续传承,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课程结束后,传承人与学生一起进行结业展览,向社会展示研培成果。当他们回到各自社区后,通过开展交流讨论会的形式,与广大同业者一同回顾研培过程,分享文化遗产国家政策法规与先进的艺术创作理念。作为此次研培项目的学院代表,曲阳县石雕协会副会长王建庄召开央美学员的座谈会与全体协会成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将央美的研培成果活化到当地技艺人群,让更多的传承人可以接触到先进研培理念,共享研培成果。
同时中央美院会派出师生回访团队进入社区,对每届研培学员访问并在地方政府帮助下解决传承人实际问题,接受传承人对研培项目提出的改进建议,通过出版结业手册等形式留存。通过建立大学与社区稳定有效的交流,中央美院将持续改进后续研培工作,为“非遗”传承事业不断贡献央美经验。
参考资料
曲阳问匠,韩振书编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10.05。
中国经验:多元化的非遗传承实践,乔晓光主编,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 2018.1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中央美术学院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石雕高级研修班暨两岸石雕创作研习营课程手册,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主编,2019.12。
① “三知”理念形成于第二届研培,即包括“文化要知情、技艺要知艺、发展要知辩”的教学主题。
② “三化”理念首运用于第三、四届研培,即探索培训工作的“常态化、互动化、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