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101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南宁 53010 0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时代使命。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总书记说:“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立场,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加强教师个人成长,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本文立足于“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的个人成长,将从教师加强自我学习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主要路径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教师的个人成长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基于个体经验,依据职业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改进自我,以顺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过程。教师个人成长是当代教育的一个热点,其本质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师德师风建设和专业素质不断成长的持久历程。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个人成长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至圣先师强调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其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尤为显著。“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对于个人的成长学习孔子更是作为毕生的信仰与追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进取精神正是时代渴望与呼唤的优秀教师品质。孟子同样提出“教者必以正”,他认为教师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必须符合正理正道,并引导教育学生成为身正垂范的人。同样地,孟子强调“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荀子认为,“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教师是传授礼仪道德的人。更有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上所论,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对于教师职能、行为修养和学习成长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和优良的时代传承。
其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复兴伟大的民族梦,教师必须强肌健体,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世界核心竞争力的社会主义强国,教育强国必然发挥中流砥柱作用,而其中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师德师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当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重点和任务,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自我成长,优化知识结构,教师要成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并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进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重要贡献的一支高素质队伍,是新时代对教师发出的渴望与现实需求。
最后,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然要求。而教师的素质高低和能力高下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和效果,因而,通过教师个人的不断进取,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教育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决定了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业。
新时代背景下,强化教师个人成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要构建常规性工作体制,并通过体制建设将时代、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具体要求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持久的内驱力和养成规范。同时,一套完备并行之有效的教师激励体系同样对弘扬高尚师德、鼓励进取起到制度保障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良性的循环链中,更能高效地优化提升自我。
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时代,在新时代,这个初心和使命体现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就是永远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是教师首要应回答的关键问题,这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以党对高校的全面指导为引领,牢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将其全面融入办学治校的整体过程。教师个人成长和师德师风建设要基于时代使命和社会需求,要自觉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将理论学习作为一项常态化,不断升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坚持尊重教育规律。教育要坚持尊重规律,新时代新时期教师成长和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从对教育规律、教师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中,遵循师德师风建设内在规律性,不断激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潜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曾有调查报告认为好教师专业成长规律是天赋、师德、技能和工夫四项的综合形成结果。如积极乐观、奋发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流利的口才等构成教师的基本素养,责任、尊重、爱心、家国情怀、模范先锋、人格魅力等构成主要的师德表现, 同时,教师要具备必须的授课技能,其中包括敏捷灵活的思维能力、学科教学知识的驾驭能力、洞察学生心理和渴望的能力、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必须在教学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养成。
要合力营造新时代风清气正的教师成长环境和育人环境。新时代,教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教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学校的育人品质与教师是否在教书育人全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立德树人”背景下,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弘扬高尚师德成为了学校重要的建设标杆,其“精神文明的窗口”的社会意义也映现于此。一方面要深入学习并落实国家和省厅关于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讲教育文件精神,狠抓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引导全体教师自觉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学术道德规范意识,努力践行优良的学术道德,维护良好的学术风气,营建务实求真的学术氛围和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教授治学的核心作用应充分发挥。在治学方面,要施展教授的主导作用,持续健全学术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作用,体现教授群体在学术决策、参谋、咨询等方面的贡献,应下大气力强化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内容广泛,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加强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建设。
新时代,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成长和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办学的实力体现,牵动着校风和学风的整体建设,驾驭着新时代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既是办学质量及效益的竞争力体现,也是学校创新和发展的源泉。作为学校教育的一员,必要高瞻远瞩,站在新时代背景下审时度势,从国家和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正确认识教师成长和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明确教师成长在教书育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成长计划,并将其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扎实认真、持之以恒地做好,为新时代学校和国家的创新发展贡献强大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