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 610000
摘要:区角活动可以让教师通过创设多个学习区域来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水平,通过提供各种兼具教育性和娱乐性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动手摆放、操作来感受、思考和应对问题,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达和反应状况,适时进行回应与配合,从而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数学是一门复杂抽象的科目,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思维活跃,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本文对以区域材料投放为教学方式的大班幼儿数学学习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数学;区域材料;大班幼儿;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时,应避免目的不清的区域材料投放行为,不能完全借鉴其他年龄段或幼儿园的教室内所具备的物品进行使用,也不是材料越丰富、区域种类越多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投放材料对幼儿产生的教育作用,加强活动的目的性。例如准备多边形卡片、数字棒、贴纸等物品锻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幼儿在多种材料构成的学习活动中产生兴趣,获得更好的感官体验。
1.锻炼大班幼儿基本数学能力
幼儿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成人大不相同,因为幼儿需要发现事物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思维,所以幼儿会通过认识许多符号和图像来进行记忆、思考,产生感受,也会用这些标志来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教师也可以基于这一点对幼儿的表现和想法进行预测和教学。可以通过在智力区准备一些标注数字的分散卡片,让幼儿进行动手拼接,独立完成数字组合;还可以提供与数字知识相关的拼图,让幼儿尝试进行组合。从而将幼儿的非正式词语逐步转化为标准的数学语言。另外教师也应注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其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在与他人交往和对各类物品进行操作时勇敢面对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判断和独立解决,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心态。
大班幼儿对于事物会具有一定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幼儿对初次遇到的事物会产生好奇心理,在遇到阻碍时爱问为什么,同时也会试着主动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这一心理,在区域中投放一定数目的同一物品。例如在区域内放置5朵小花、3只小熊、10块糖果。幼儿会对这些玩具和模型产生很大的兴趣,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一说这里有几个小动物,5朵小花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配。当幼儿面对真正的分配问题时就能凭借学习经验来解决问题,由此让幼儿的数学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2.锻炼大班幼儿分析与交流能力
首先应加强培养幼儿对于数学与其他层面知识的联系能力,比如让幼儿发现数学与生活中各领域事物的联系,例如使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进行购买小游戏让他们对生活中的买卖过程产生一定的体验。教师可以在区域内提供若干个绿叶和小花,在小花上标注数字,在绿叶上粘贴写有计算方法的贴纸,并将绿叶摆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在游戏中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有更深的印象,让幼儿通过将数学算法与生活场景相融合的教学活动更好的体验生活,掌握知识。另外,为了锻炼幼儿的推能能力,可以在区域内放置有不同形状空缺的底板,再准备一些与空缺处形状相同的卡片,让幼儿在选择和拼图的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拼好图形后让幼儿试着找一找图形中现实的规律;也可以通过进行猜谜语小游戏训练幼儿的思考与推理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和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让幼儿以擅长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同时,喜欢新鲜事物和游戏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因此以游戏形式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将收获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区域内投放有关风景、动物、卡通人物的图片或放置写有不同计算方法的卡片,让幼儿通过图片进行联想,为大家讲一讲在你的心中这幅图代表什么样的小故事,通过卡片中的算式来进行书写练习。让幼儿的交流能力和书写水平得到一定的发展。
3.锻炼大班幼儿创造力及组织能力
在大班幼儿的教育过程中,除了锻炼其基础能力,还可以在教学中展开涉及有关创造能力、组合与排序、探索模型结构等方面的活动。例如在幼儿学习数字计量和测算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其以个体为单位产生具有创造力的行为。教师可以在区域内准备一些图片,让幼儿通过思考图片中的单元个体来编出相应的应用题,从而让幼儿能够通过生活中特定的物品形成单位,由此展开思考与计算。在进行单元创造力培养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让幼儿尝试将物品进行分解或组合。在区域内提供七巧板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将七巧板进行拆分和组合的乐趣,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还可以针对男孩和女孩感兴趣的事物,准备一些娃娃和衣服、贴纸和小汽车,让幼儿给娃娃进行服饰搭配,给小汽车不同部位贴上规格适宜的贴纸。不同的搭配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幼儿就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培养组合与分解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准备多个玩具或物品,让幼儿找出其中的联系并进行排列,可以是由大到小,或是由高到低,例如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盘,其上分别有数字1-10,1-10图点和由食物表示的1-10的图片,让幼儿通过旋转圆盘将图点、数字和食物所标注的数字进行对应,通过这种方法让幼儿对于数学中的排序及排列问题有初步的理解和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区域内准备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物品、材料,让幼儿根据颜色、大小来进行归类。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和进行组织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与数学有关的知识。
结束语:
对于教师来说,在日常的教学与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具有娱乐性的教学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从基础开始,逐步接受数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区域,投放适于大班幼儿学习和认知的材料。让幼儿园中的学习活动区域成为促进幼儿快乐成长、学会学习的天地,帮助幼儿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闵雨微. 基于数学核心经验下的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研究[J]. 新课程(综合版), 2018(12).
林丽娟. 数学核心经验下的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J]. 新课程(综合版), 2018(3).
廖小敏. 基于数学核心经验的幼儿区域活动"数学化"实施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 000(036):70.
朱涛, 柏松. 基于数学核心经验的中班幼儿区域活动“数学化”实施策略[J].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6, 000(01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