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型学徒制对技工人才培养模式衔接和模式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0
/ 2

企业新型学徒制对技工人才培养模式衔接和模式创新

李晓凡 赵兵

河北省保定技师学院 071000

摘要:随着就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社部提出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必须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抓住机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才能谋求更大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内涵及意义,努力探索在企业新型学徒制背景下,在做好和学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基础上,如何创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企业新型学徒制;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一、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内涵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坚持政府的引导,以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为主,各大院校参与支持下,在企业广泛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也就是“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然后,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校企合作、弹性学分、工学结合等方式,对企业新入职员工或转岗的人员进行企业新型学徒培训,创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企业新型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为技工院校的教学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新型学徒制是在传统的学徒制基础上改良和演变过来的,是顺应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工”与“学”的交替,实现学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意义

企业新型学徒制将逐步成为技工院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模式,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取得创新性发展的体现。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我国现代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院校引进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校企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工学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接受师傅的技能传授,实现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职业、课程与岗位高度融合,为学生成为职业人提供了提高技能、提前适应岗位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岗位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校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共同打造校企生三赢的良好局面。

三、企业新型学徒制背景下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一)思路创新:聚焦行业,找准契合点,实现双赢模式

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高技能人才,而企业的战略目标是经济利润的增长,实现可续持发展。两者的最终目标并不一致,所以在探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坚持双向反馈和共同双赢的模式。企业和学校都应当对自身发展和所处的环境进行SWOT分析,通过分析决定是否合作以及合作的方式等。在分析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双方的契合点,达成共同目标。企业的目标一方面是反映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愿景,另一方面,也应反映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由于企业、学校及学生三方所重视的利益点不同,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在合作教学过程中易出现机会主义或者投机取巧行为,影响长期稳定良好地发展。因此,在合作教学过程中应把阶段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建立合理化的评价标准,对企业绩效、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评估,再根据评价的结果适时调整。

(二)运行机制创新:建立“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校企双方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由企业实践导师和学校专业导师共同组成“校企委员会”,搭建学校、企业、校企委员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由校企双方共同研讨确定符合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实训基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企业要提供充足的经费,学校要对基地进行管理和维护等;基地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专业和人才培养需求。企业则从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对基地进行打造,从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与互补、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打造技能人才高地,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实现人才培养、企业效益、社会服务等资源有效对接,力求建立高效率化、高质量化、高品质化的“三化”运行机制。

(三)课程体系创新:构建“三堂共建”课程群

由企业实践导师与学校专业导师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团队,以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成长背景和认知规律为依据,以“聚焦岗位需求,注重全面发展”为宗旨,深入、全面地分析具体岗位对于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并结合市场人才要求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把基础素质与专业素养相结合,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第一、二、三课堂有机融合,同时,还集人文道德、思想品质、企业文化、岗位技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于一体的课程群。在课程体系创建中,要充分融入企业发展理念、企业文化、真实案例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学习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职业发展的素质要求引入第二课堂,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把行业标准的职业技能要求和操作引入第三课堂,提高学生操作和运用能力。

(四)资源平台创新:搭建“共建共享”资源平台

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实践中,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是非常重要的保障。一是要共建共享硬件资源,校企合作,集中优势资源对目前的硬件资源进行改造。对于一方独有的资源,在明确产权归属和管理权限的前提下,双方应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使用成本或免费使用。在双重管理和双方硬件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掌握专业知识,服务于企业,同时提升学校教学效果。二是共建共享软件资源,双方进行资源融合、优势互补,形成一个操作性强的教学资源平台。以项目制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可以由合作企业导师携带相关设备和资源进驻学校实训教学场地,学校专业导师也可以带学生进入企业教学场地,现场体验岗位操作流程,将日常生产中的工作案例转化为课程的典型教学案例,有助于校企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和资源平台的共享。

(五)师资创新:打造“一师多能”的师资队伍

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技能人才,为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施,就必须要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一是校企双方要共同实施师资互聘互用的策略,企业优秀员工到学校进行兼职教学,学校优秀教师要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同时,还要对教师培育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对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换岗,确保专业教师都能对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素养充分熟悉。企业导师也要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内容充分掌握,并在实践教学中融入理论知识,以促进双师共建顺利实现。二是强化教师职业素质提升培训。校企双方的师资可以定期交流和学习分享,做到相互学习和优势互补,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六)评价标准创新:建立“学业+学徒”双元评价标准

对评价考核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建立“学业+学徒”双元评价体系,能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企业和技工院校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共同制定“学业评价标准”和“学徒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评价侧重点,将课程考核与企业表现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体系。激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而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学生也能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知识,掌握实践所需技能。

四、结语

在企业新型学徒制背景下,技工院校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教学资源与生产资源相互融合,工作要求与教学评价相互渗透,企业需求与培养目标相互关联,企业导师与专任教师相互沟通,生产任务与实训设备相互配套,促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实现新型学徒制下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尚颖,刘勇.技工院校如何使用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的要求[J].职业,2017(1):23-24.

[2]程豪华,谢黧,李红强.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7(8):52-55.

课题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校企合作和新型学徒制的实践成效与问题研究》(立项编号:JRS-20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