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第五医院,四川省德阳市 618000
摘要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效果。方法 将10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抽签法分成两组,护理人员在密封的纸箱内放108张纸条,54张写研究组,54张写对照组,由患者自行抽签,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护理后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价值研究
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特点除了发病率高以外,还有病情急、并发症多以及致死率高等等,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心律失常,据相关数据表示,约有6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伴有心律失常共同发生,严重时甚至会诱发心力衰竭,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对于该病多采用介入疗法和溶栓疗法进行治疗,但是有相关专家认为,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可以通过提前预知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方式,然后在实践工作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这是有关报道中指出的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为了证实这一观点,本文对10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分别实施了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和临床价值,下面请看详细报道。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中纳入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共108例,将所有患者采用抽签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54例。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有21例和33例,年龄为52--78岁,平均(63±0.4)岁。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有38例和16例,年龄为51--79岁,平均(61±1.8)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后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处理意义(p>0.05),可以继续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高危时段预见性护理: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大多在九点至十二点期间发病,而下午五点至次日凌晨四点显少发病,所以护理人员应在发病高峰时间段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度,建议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进行心电监护,而且每隔十五分钟应检测一次血压、心律和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2)特殊人群预见性护理:据相关研究指出,女性患者往往会因症状不明显、心电图改变不明显等原因,导致确诊时间有所延长,所以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男性相比更高,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女性患者的观察,特别是身材肥胖、绝经以及患有糖尿病等女性患者,以防发生恶性事件[2]。(3)预见性药物护理: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叮嘱患者合理服用药物,在用药期间还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和心律变化等方面的观察,提前准备好急救措施,以备不时之需。(4)预见性心理护理:当患者得知自己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时,难免会产生恐慌、焦虑等不良心理,对此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情况,适时提供心理辅导,以此来消除患者的顾虑,帮助其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5)预见性生活指导:包括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在饮食方面,需要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的食物,少吃含有脂肪和钠的食物。此外还要注意每餐应吃七分饱,尽量不要饱食,以免因腹压上升而增加心脏的负担,可以建议患者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在运动方面,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比如病情恢复程度来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1.3观察指标
临床总有效率包括康复、有效以及无效。康复指患者在护理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指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无效则指患者在护理之后临床症状未消失、心功能未恢复,相反有加重的表现。
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将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交由患者作答,满分为100分,根据>85分、60--85分以及<60分将护理满意度划分为上述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文章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为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单位的结果以x±s表示,检验方式为t。计数单位的结果以n%表示,检验方式为x2。比较结果为p<0.05,则可以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比较临床总有效率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详情见下表1.
表1比较临床总有效率(n%)
组别 | 例数 | 康复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研究组 | 54 | 31 | 21 | 2 | 52(96.30%) |
对照组 | 54 | 25 | 19 | 10 | 44(81.48%) |
X2 | | | | | 6.000 |
p | | | | | 0.014 |
2.2比较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详情见下表2.
表2比较护理满意度(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比较满意 | 不满意 | 护理满意度 |
研究组 | 54 | 29 | 24 | 1 | 53(98.15%) |
对照组 | 54 | 17 | 26 | 11 | 43(79.63%) |
X2 | | | | | 9.375 |
p | | | | | 0.002 |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以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并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引发生命危险[3]。临床研究发现,早九点至午十二点期间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时间,在此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提供预见性护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预防突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预见性护理是现代护理学的新型观念,可以通过对并发症的发病因素进行研究并加以预防从而取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而且护理人员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预知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此外,在护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密切观察的方式,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现象通知医生处理,全面预防危险性事件的发生。本次研究显示,通过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研究证明该护理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期间,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总有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淑萍,黄艳芳,丁翠美.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006(067):85-86.
[2]王轲微.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3]孔瓅,朱伟.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9,000(01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