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同安区实验幼儿园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而歌仔戏是唯一一个根源闽南形成于台湾的地方戏曲,它与我们闽南的芗剧同根同源。歌仔戏与芗剧因特有的闽南方言,让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因同持闽南乡音而相知,因同拥歌仔戏曲而共鸣,因同现民俗信仰而情投,歌仔戏在促进两岸同胞情谊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闽南语在台湾、东南亚国家及我们的闽南金三角厦漳泉地区都有着不同方式的传承。
《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家乡的乡音、乡貌、乡情,就是我们身边最好的教育素材,歌仔戏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将歌仔戏的戏曲文化教育融入到我们幼儿园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开展丰富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绘画、说唱、手工、表演等方式,感受闽南戏曲文化,亲近闽南文化,感受闽南文化,并将闽南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
一、歌仔戏主题活动的开展
1.欣赏歌仔戏,培养幼儿对歌仔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意愿。在开展歌仔戏主题活动前,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把经常有歌仔戏演出的地方罗列给家长,请家长利用周末时间经常带幼儿去观看、欣赏,并进行拍照留念。我们的厦门卫视有一档节目《斗阵来看戏》,每天中午十二点准时播放歌仔戏,我们请家长让幼儿在家时也可以通过重播进行观看、欣赏。通过一段时间的观看,我们利用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发现我们的孩子对歌仔戏有了一定的认识。
2.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创设歌仔戏曲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班级环境创设时,我们紧紧围绕歌仔戏的乡土气息,把“戏台”搬到了我们的墙面上,孩子们对歌仔戏的认识,通过画、剪、贴等形式将歌仔戏的作品全部上了墙面;把表演区布置成歌仔戏台,戏服、道具、锣鼓全搬到了小舞台上。通过环境的熏陶,让孩子浸润在歌仔戏的氛围中。
二、歌仔戏戏曲文化特色区域活动
1.道具加工坊制作区
歌仔戏的道具包括:通鼓、单皮鼓、板、梆子等乐器;戏服、戏帽、花冠、腰带等服装;刀、枪、剑、戟、矛、马等道具。而这些道具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和制作,比如利用小木棍、毛线制作的“枪”“马”;利用绸布、珠片、小花片制作的“云肩”;利用茅根、头箍、毛线、珠片制作的“凤冠”;利用竹片、橡皮泥盖、不织布、茅根制作的“官帽”;利用不织布、绸带制作的“腰带”等。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道具,不仅能够通过制作的过程了解道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而且能更好的珍惜和爱护道具。
2.珠绣特色区
歌仔戏的戏服,特别是花旦的披肩、腰带、手绢、扇子等都有漂亮的珠绣,我们在珠绣区提供了大小、颜色、质地不一的绸布、纱布,以及各种款式、颜色、形状的珠子、珠片等,让幼儿选择珠绣。一开始我们先为幼儿提供了塑料的大针供幼儿练习,等幼儿的穿线、打结、缝绣技巧越来越熟练之后,我们投放了各种大小不一的针让幼儿真正为自己的戏服进行装饰。通过这个珠绣区的开设,不仅磨练了幼儿的耐心,也提高了幼儿的手指小肌肉发展。
3.亲子作品展示区
为了让幼儿更了解每个歌仔戏人物角色,我们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歌仔戏人物。通过对人物角色的分析,在了解他们的戏服特点、道具类型的基础上,制作歌仔戏小人偶。通过亲子作品展示区,让我们的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主题活动中来,孩子们对于自己作品非常的有成就感,通过相互的介绍、分享,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对歌仔戏人物的认识。
4.故事语言创编区
歌仔戏的内容一般都是改编自民间故事,比如《陈三五娘》、《八仙过海》、《济公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所以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加的了解我们的歌仔戏,我们在故事语言创编区提供了关于歌仔戏介绍的书籍、照片、DVD以及从网上找来的视频供幼儿欣赏。网上找来的歌仔戏一般都太长,而且很多的台词对于幼儿而言过于难,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现有水平,在幼儿熟悉歌仔戏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我们进行故事缩减、改编。比如在《杨门女将》这个故事中,涉及的故事篇章较多,于是我们挑选了比较热闹、开心、温馨的《穆桂英出嫁》这个节章来进行改编,并创编了易学、朗朗上口的歌词“一路摆开车鼓阵,吹吹打打闹天庭,阮家大王要出嫁,伊就是大名鼎鼎——穆桂英……”,通过幼儿自己的创编,在熟记歌词方面,幼儿一下子就能理解并快速掌握。通过这种节选、改编的方式,不仅在听觉、视觉上对幼儿有很大的考验,而且提高了幼儿的语言改编和讲述能力。
5.卡拉ok练习区
歌仔戏戏曲曲调对于幼儿来说难度也是非常的大,很多孩子一开始接触歌仔戏都是只有形体上的表演,而没有语言、歌唱上的表演,大多是对嘴型。所以为了激发幼儿学习和挑战歌仔戏唱曲的兴趣,我们选择了一些浅显易懂,曲调简单、节奏鲜明的歌仔戏曲调“七字调”,配上简单的歌词,如《薛平贵与王宝钏》“希望夫君把家回,寒窑受苦度难关,宝钏艰苦也甘愿,希望早日能团圆。身骑白马过三关,改换素衣回中原,放下西凉无人管,一心要找王宝钏……”。幼儿可以先在卡拉OK练习区里进行练习、试唱,先用闽南语念词,然后再通过多人一起合唱、分角色唱等方式,简单而有规律的唱词,幼儿很容易接受和喜欢,一下子就投入了,并喜欢上了卡拉OK区。在这种相对自由、放松的氛围里,幼儿学习歌仔戏唱曲的效果一下子就提高了,大大激发了幼儿对歌仔戏唱曲的兴趣。
6.欢天喜地自由表演区
表演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了,不仅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还可以穿上漂亮的戏服、选择自己制作的道具。我们根据前期收集的材料,与幼儿经过讨论,最后创编了《薛平贵与王宝钏》《唐伯虎点秋香》《穆桂英出嫁》等几个剧本,如在《穆桂英出嫁》中,除了穆桂英、杨宗保,还有各自的丫鬟、小厮,以及迎亲队伍等。幼儿在编排过程中,先确定了每个人物角色的台词、旁白,然后是出场顺序,以及队形、走位等,最后在唢呐、小鼓、锣的敲敲敲打打中轰轰烈烈地欢快进场了。整个舞台表演,我们以幼儿为主体,把主导权放给孩子自由支配,孩子们又是当导演、又是当剧务、又是当演员的,整个表演区里忙的不亦乐乎,热闹非凡。
将本土的歌仔戏戏曲文化融入我们的主题活动,走进我们的幼儿园,走进我们的家庭、社区。将歌仔戏戏曲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引入我们的区域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索、学习、表现,不仅满足了幼儿对歌仔戏戏曲学习的渴望,也推进了闽南歌仔戏戏曲文化的传播,更让我们的歌仔戏戏曲文化在幼儿中得到传播与传承,这具有重大的意义。
[1]陈国栋主编《同安民间文艺—同安历史文化丛书之三》[z]. 中共厦门市同安区委宣传部编2010
[2]《淡漠的民俗》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