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5
摘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与内核,是高校学生需要传承的精神财富,学习红色文化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本文将以红色文化为起点,分析其目前培育模式带来的成果与存在的困境,并将此模式与新技术培育模式进行比较,考量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探寻优化培育路径的可行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培育;H5技术;传统模式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与内核,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1]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学习红色文化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而其中高校进行红色文化的培育方式,影响着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的学习。与此同时,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利用新兴的H5技术作为载体,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动传播红色文化,也是高校红色文化培育策略中值得加入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红色文化出发,对其传统培育模式取得的成果、面临的困境进行审视,并将传统培育模式与新技术培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新技术对红色文化培育模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对高校培育路径的进一步优化提出建议。
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培育现状
在全社会强调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高校红色文化培育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模式已持续多年,使青年们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红色文化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在思政课堂中,教师用生动具体的革命英雄形象以及其先进事迹为例来教育学生,能使学生们对英雄人物的形象、事迹以及革命精神了解得更加深刻,由此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的理论知识。其次,组织的实践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2]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各高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最后,开展的红色系列活动形式多样,拓宽了学习红色文化的途径。高校邀请了教授和当地的革命前辈等为学生讲述真实的红色事迹;也开展了各类比赛活动,比如读书征文比赛、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红色系列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们关注度和参与度,同时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然而,高校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培育的方式和内容都还有些许不足,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使其对于红色文化的内涵了解不够深刻。
首先,当前不少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理念有一定的滞后,在培育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3]其次,红色文化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只是将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机械地搬入思政课堂中,缺乏创新性。最后,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方式较为形式主义,缺乏互动性,导致学生未能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在实质,只是形式化地完成任务。[4]
由于传统红色文化培育在实践过程中显现出了不足,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我们试图将H5技术应用于高校红色文化培育,弥补传统红色文化培育方式的不足,完善红色文化培育的路径,以期达到更好的培育效果,
当前H5技术已应用于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如数据结果的呈现、各类信息的传播、交互视频的制作。H5技术应用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技术能为传统红色文化培育带来的改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结合了H5技术的应用传播范围较广。若利用H5技术进行红色文化培育,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红色文化培育,能在高校学生中更广泛地传播,有利于红色文化的普及。其次,H5技术应用交互性强,注重用户体验感。[5]将H5技术应用于红色文化培育,丰富了红色文化培育方式,加强了红色文化趣味性,增进了学习之中的互动性,因而高校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去了解红色文化。最后,大众对H5技术的接受度普遍较高。[6]如果将H5技术融入到高校红色文化培育的实践中,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达到更好的培育效果。
传统模式下的红色文化培育存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无法提起学生兴趣、过程形式主义等问题,而结合H5技术进行的红色文化培育将加强内容的趣味性、完善红色文化呈现的方式、提升内容的价值,使得高校学生有更强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对红色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倾向于探究高校利用各个互联网平台,结合H5技术,以多种方式进行红色文化培育的可行性。
二、新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的数据分析
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过半学生认为高校只是把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机械地搬入思政课堂中,缺乏创新性,没有从红色文化的内涵出发,不能满足学生的思想需求。并且大多高校采用课堂传授等传统教育方式,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不吸引人,不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热情。62%的学生认为高校在组织红色相关活动时只是形式化地完成任务,没有从红色文化的内涵出发,不能使学生体会到红色文化的核心思想。同时,部分学生认为传授的理论略显空洞抽象,难以与他们自身实际相结合,无法很好地理解。高校教育形式未能与时代相契合,显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尽管高校有组织红色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但是未能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使其较难取得实际的收获。
H5技术的应用已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休闲娱乐、学习工作、社会活动等方面,因此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对于H5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数据显示,超过80%的高校学生曾经接触过H5技术的相关应用。若利用H5技术进行红色文化培育,与传统模式下的红色文化培育相比,能在高校学生中更广泛地传播,有利于红色文化的普及。超过半数的学生更加倾向于高校利用各个新媒体平台,结合新技术,以短视频等方式进行红色文化培育,改良已有的培育方式。高校学生认为在传统模式下他们对于红色文化培育的积极性较低,半数左右的同学 表示若红色文化结合H5技术进行传播,自己主动了解红色文化的可能性会有所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在H5技术条件下的培育模式,有利于学生更主动地学习红色文化。
通过对传统与新技术红色文化培育模式的分析,不难看出,与传统技术相比,H5技术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红色文化,并且乐意进一步学习了解红色文化。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如上课或者举办讲座,H5技术通过先进的网页技术,让学生们能够随时随地地学习到红色文化。由于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们也将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相较于传统的口头讲述或者书本阅读,运用H5技术可以将许多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生动地展示出来,给学生们以心灵的震撼,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邀请讲师对红色文化进行讲解,录制成视频,通过多次播放、反复观看的方法能够降低传播红色文化的成本。学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电子设备上就能听到讲解,提高了学习红色文化的效率。
然而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新技术的运用也存在不足之处。多达74%的高校学生认为基于传统模式下的红色文化培育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相对应的,超过40%的高校学生认为通过H5技术学习红色文化知识,会缺乏集中学习的氛围感,对于偏好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的学生,会对其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传统教学模式在各大高校内早已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教学体系,讲师上手快;而制作H5页面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较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们与讲师能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运用H5技术则需要学生自行上网解决个人的疑惑,这也可能降低学生对于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对于偏远地区的同学来说,观看新技术制作的视频需要网络以及硬件设备的支持,有时可能无法及时获取最新的学习资源。
三、新技术视域下红色文化培育的创新策略
第一,构建积极的网络空间,优化传播环境。
一方面,尽管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流通内容丰富,但由于网络的信息杂乱复杂,来源有时并不清晰,没有经过严格地筛选,所以常常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负面信息。[7]因此高校更要对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严格把控,建设好红色文化教育与交流的平台,切断不良内容的来源,满足对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要求。另一方面,高校应更加重视融媒体传播,优化传播方式,不仅仅通过传统教育模式,还可以通过微视、抖音等新媒体,选取有趣且意义深刻的故事,创作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视频。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可以在视听盛宴中,深刻体会红色文化的内涵。
第二,构建新媒体教育平台,增强互动性。
在新媒体视域下,微博、微信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等平台都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且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参与互动式学习的需求。[8]因此,高校在进行红色文化培育时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构建合适的红色文化新媒体教育平台,将新媒体融入高校红色文化培育的每一个环节。同时,新媒体教育平台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为他们学习红色文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个举措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障思政教育的高效开展。
第三,打造专业教育队伍,革新教学理念。
教师是践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关键角色。因而,深化教师对于新技术与红色文化育人相结合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对教学理念进行革新,使其与新技术相结合,达到思想上的革新。并在此过程中,利用新技术发现传统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对原有思路进行改进。[9]同时,教师也应进行实操上的培训,掌握新技术平台的功能用途,并熟练运用此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其使用新技术教学的能力。此外,对于年轻教师可以多加培养,争取培育成为复合型人才,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式。
第四,建立反馈机制、监督机制。
在应用新技术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平台可以通过增设题目等手段即时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这能够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发现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并根据问题调整后续课程的侧重点,对症下药;同时也能够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应用新技术也可以起到监督学生学习的作用,尤其是题目的设置能够快速检验学生课堂的听课效果,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内涵理解,督促学生认真听讲,这些是传统教学方式较难达成的。
四、展望和启示
综合上述分析,在全社会强调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在学生的红色文化培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通过对比分析红色文化传统培育模式与新技术条件下各自的成效,不难发现,虽然传统模式下的红色文化培育不断加深巩固了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论理解,但是难以满足学生对于交互体验式学习的期望。因此,在各类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融入了高校各类课程的日常教学之中,红色文化培育也应该寻求更适宜的、更具潜力的路径。思政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把握时代机遇,推动新技术平台的搭建,结合新技术推动红色文化教育革新,在学习中建立完整的信息反馈机制,在实践中对红色文化培育模式进行不断优化,进而拓宽红色文化培育的路径,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充满文化自信的青年人才。
1[?] 刘畅,张潇潇.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20(03):252-253.
2[?] 胡勇胜,李梅.红色文化: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J].考试周刊,2016(53):140-141.
3[?] 雷彦巧.多元文化下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J].河北企业,2016(08):183-184.
4[?] 庄海龙. 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研究[D].扬州大学,2018.
5[?] 齐师鳐. 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创作人才培养初探[J]. 电影文学(20)
6[?] 王思涵.重大主题报道H5作品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两会报道中的H5作品为例[J].传媒论坛,2020,3(17):1-2+7.
7[?] 李杰锋.新媒体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路径探索[J].国际公关,2020(09):108-109.。
8[?] 陈晔.新媒体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分析[J].传媒论坛,2020,3(11):162-163.
9[?] 温彦军.基于互联网视域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9):106-108.
作者简介:
袁慧莹,女,生于2001年1月,汉族,江苏苏州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审计学研究方向
刘奕菲,女,生于1999年11月,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会计学研究方向
戴慧,女,生于2000年7月,汉族,江苏南通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金融工程研究方向
王祥安,男,生于2000年4月,汉族,江苏淮安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审计学研究方向
尚田田,女,生于2000年10月,汉族,江苏徐州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金融工程研究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审计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128701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