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蒙医中医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 024000
【摘要】临床诊断消化道癌时,尤其是消化道早期癌时,消化内镜是十分重要的诊断工具。在多种消化内镜辅助作用下,使得消化道早癌的临床检出率与治愈率均已显著提升。基于此,文章本文将内镜诊断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其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愿有所裨益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消化道癌死亡率共占据了中国十大癌症死亡率的近45%,且进展期消化道癌预后尤其不佳。由于早期消化道癌预后明显优于在癌性致死原因中,进展期的消化道癌比重较大,且远期预后效果不理想。而早期预后则明显优于进展期癌症,因此,所以尽早诊治诊断并治疗消化道癌十分有必要。其中,消化内镜检查与内镜下活检均为临床诊断消化道癌的金标准,但因内镜下活检的流程复杂,因而局限性突出,漏诊几率较高,容易影响早期诊断效果。伴随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全新内镜技术,为消化道早期癌检出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十分有必要必不可少。
1 染色内镜的应用
染色内镜,简称CE,实用且简单,能够对消化道癌疑似病变及早发现,为内镜下活检提供指导,有利于提高活检阳性率的提升,也是内镜检查最常见的辅助手段。在消化内镜条件下,最常使用的染料类型包括以下三种:1)对比性染料;2)吸收型染料;3)反应性染料。一般会选择专用的喷洒管涂布染料,亦或是口服使用、灌肠使用[1]。经过染色处理后,于白光内镜条件下进行观察,同样可于其他内镜条件下加以观察。
2 放大内镜的应用
放大内镜,简称ME,于内镜条件下放大观察消化道黏膜,一般光学放大倍数由常规的电子内镜增长至80-170倍之间,观察的效果远远比高清内镜理想。较之于常规内镜,放大内镜的电子放大效果也是1.5-2倍。在实际应用中,放大内镜会和黏膜染色联合使用亦或是与NBI技术联用,在观察消化道黏膜表面微细结构和微血管形态的基础上,可对黏膜病变性质展开初步判断[2]。而且不仅如此,放大内镜能够准确识别胃粘膜的肠化生,对内镜下活检加以指导,有利于活检阳性率的提升。
3 高清内镜的应用
高清内镜,也被称作高清白光内镜,其结构与功能均比普通的白光内镜理想。一般情况下,普通的白光内镜,其CCD的像素不超过400000,但高清内镜像素则不低于1000000。此外,高清内镜显示器像素与刷新频率显著提高,能够使胃肠壁快速运动状态下的尾像有效消除,确保图像的清晰性。另外,高清内镜图像光学放大是普通白光内镜30-35倍之间。通过对高清内镜的使用,使得消化道息肉样病变的检出几率显著提升。
4 光谱色彩增强技术的应用
此技术主要对实时后处理滤波算法加以运用,也可借助滤片使光源白光获取窄带光谱,以保证所形成图像能够有效强化发生病变的细微结构。当前,此技术应用的类别包括以下三种:
其一,NBI。对滤光器加以运用,将普通内镜氙灯光源宽带光谱有效过滤,并且选用窄带光,即415纳米和540纳米。其中,415纳米蓝光的波长短,且所穿透的粘膜表浅,在光波吸收方面,血红蛋白的吸收峰在415纳米左右,所以可将消化道表面腺管的开口与表浅血管有效显现出来。而540纳米绿光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可更好地显示粘膜下层血管。在临床中,将NBI与放大内径联合运用,可对消化道早癌进行准确诊断[3]。NBI可对食管病变肿瘤特性进行有效判断,同样能够对食管早癌浸润的深度做出判断。但对于胃与结肠病变,仅可对其肿瘤特性存在与否进行判断,要想对病变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予以提升,仍需展开深入研究与总结。
其二,FICE。不同于NBI的是,FICE图像主要是通过处理白光内镜图像以后获取,也就是光谱分析技术。在处理分析普通内镜图像以后即可形成特定波长分光图像,而其单一波长则被赋予了红色、蓝色与绿色,在多种组合的基础上,红绿蓝分光图像经再次处理后即可形成FICE的特定图像。此技术能够对消化道黏膜的表面微细血管形态与微血管形态进行观察,对普通内镜无法确定的病灶予以发现,进而对消化道黏膜早期癌展开更为准确地诊断。此技术与放大内镜联合应用中,能够根据腺管开口分型对肿瘤性病变做出诊断[4]。
其三, 。此技术属于全新开发内镜图像增强技术,算法主要包括色调增强、表面增强与对比度增强。其中,表面增强可对黏膜表面细微的结构变化进行观察,而对比度增强则能够对黏膜微细结构变化的改变展开近距离地观察。联合运用两种模式即可对胃肠道肿瘤进行早期识别。色调增强的功能集中于病变附加特性,可确保轮廓与表面形态清晰度更强。在连续使用以上三种模式的情况下,即可更好地识别消化道黏膜病变。
5 超声内镜的应用
超声内镜,简称EUS,在实际应用期间能够针对消化道癌TNM分期当中的T分期进行准确判断。针对消化道早癌进行分期的过程中,若消化道壁部位相对较薄,则要使用频率较高的超声探头,进而对病变浸润深度进行探测,尤其是大小肠与食管探测中,要尽量选择30兆赫兹的探头
[5]。即便对胃内部进行探查,也必须选择20兆帕探头才能够对分期进行准确划分。
6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在临床诊断食管早癌过程中,内镜诊断技术取得了较大成就,可对食管黏膜病变的良性与恶性做出判断,同样能够对食管早癌浸润的深度做出大致的判断,但无法判断结肠和胃内浸润深度。
参考文献:
[1]魏银萍,李长涛,于莉楠.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0):90-91.
[2]孙琳琳.探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效果[J].健康大视野,2020(15):212.
[3]李茜,杨廷旭,马燕, 等.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分析[J].健康必读,2020(18):17.
[4]成斌.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7):149-150.
[5]鲍英,姜瑾,吕宜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6):68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