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李海华

湖北省红安县朝阳小学 438400

一、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内容,词作者是毛泽东。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那起伏的群山,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高远、阔大、威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这里有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似排山倒海,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而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领导的全体人民。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伟大动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中三年级阶段的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并且对于毛主席的诗词学生都不陌生。对于作者毛主席每个人几乎都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深化这节课的知识内核,让学生快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这节课的知识内容可以快速推动学生的学习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深入领会作品蕴含的崇高情感。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通过问答讨论,使学生在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情况下,理清思路,理解主

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探究,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借辽阔景象表达的伟大胸怀、

坚定的信心,获得诗词鉴赏的审美愉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本首词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激发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四、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词主旨,初步学会知人论世

的阅读赏鉴方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教学难点:

了解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体会诗词大气磅礴的创作特点源于献身国家、民族的伟大的人格与胸怀。

五、教学策略

1. 扩展思维法。由于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又比较复杂,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本课主要采用扩展思维的学法,调动历史课及日常积累的学习成果,贯通文、史、哲思维为语文课堂所用。在朗读中不追求表面的抑扬顿挫,而是加大思考力度,赏读、评议结合,以真正的情感领悟自然地带动朗读语气,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朗读法。豪放的诗风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

3.讨论法。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探讨,在探讨中更快把握知识点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采用这两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有助于让学生更全面把握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学一首歌,这首歌也是我们的历史,也是故事。东方红,太上升....首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诗人——毛泽东。1936年,当时毛泽东主席还在为伟大的革命事业做斗争,你们了解那些关于毛主席的事迹呢?

学生1:他写过《沁园春·长沙》

学生2:四渡赤水河,用兵如神。

学生3:红军长征,民族希望,星火燎原。

老师:同学们对于毛主席都有着很深的了解。毛主席是我国著名的革命领袖,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共产党领导者,开创了我们祖国的新时代,这就是毛主席说的要让日月换新天。《沁园春·雪》写作于1936年,我们的民族正遭遇着三座大山的压迫。毛主席在革命中确立了目标,要掀翻压在我们民族身上的三座大山,所以写下了这首气贯长虹的诗篇。那么你们说说,这首诗为什么气势磅礴,为什么代表了作者的精神?

学生1:臧否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并表达了作者对建立民主强大国家的向往。

学生2:表现了作者立志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的理想,表达对历史封建王朝建设者始终推行封建落后制度的不满。喊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表达了对革命的乐观精神。

学生3:用祖国山河寄情,表现了作者心怀天下和民族的伟大志向。

【设计意图】利用情景导入,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这首词的内涵。让学生学习到具体毛主席的精神,了解这种乐观精神在我国革命事业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毛主席这种精神的可贵性。

(二)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课件出示,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读一读。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

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设计意图】齐读全词,整体感知内容。

(2)品一品。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

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悟一悟。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

一下吗?(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设计意图】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加深对作品

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跨学科学习思维,均可为语文学科所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引领学生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目的是准确理解作家及作品,丰富语文课堂。

(三)语言探究

抓住词中重点词句进行咀嚼,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

(1)品“望”字

老师: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望”字)

老师: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

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字,还要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老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

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

(2)品“惜”字

老师:“惜”字中包含哪些复杂的感情?

学生1:“惜”中有褒:中华历史英雄辈出,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

学生2:“惜”中有遗憾:他们的不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老师:全词以“望”“惜”作为上下两阕的两个领字,前者领起对景物的描

写,后者领起对英雄人物的评价。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上下阕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全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3)全班齐读全词,读出感情。

(4)背诵比赛

《沁园春·雪》诗意充沛,有声有色。全诗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认真朗读品味,会给人留下淳美的艺术享受。下面我们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熟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读读背背,引导学生推敲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了解品赏语言的角度;通过评析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写法探究

老师:本词旨在表达对人民的赞颂,那为什么还要大书雪景,评点帝王呢?

学生1:作者大笔挥洒,疾书北国雪景,然而并未停留在此,而是充分发挥

自己的丰富独特的想象:茫茫冰雪世界,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后银装素裹的瑰丽景象。江山如此多娇,不仅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也有强盗觊觎。祖国壮丽山河岂容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儿女捍卫民族尊严、主宰自己命运、抵抗外辱内患的豪情力透纸背!

学生2:下阕引出叹服于自然美景的英雄人物,评价封建帝王功绩卓著的英

雄在历史上留下种种遗憾,因为他们的一己江山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相形之下,唯有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能使祖国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因此,写景写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后面抒情议论打基础。

【设计意图】在挖掘时代背景之后,来探究写法和主旨,可以更加准确把握

作家情感和作品内涵。

七、课堂小结

上阕写景,句句都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阕评论古代帝王和抒写革命抱负相结合。

八、课后作业

  1. 谈一下关于学习了《沁园·春雪》后的感受,说一下这节课知识学习后有那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2、任选一个方面, 试比较《沁园春 长沙》与《沁园春 雪》的异同。(从诗词内容、语言、写作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自由选择。)

3、总结诗词的写作手法,并针对具体的写作手法进行实践训练,让学生试

着自己创作一写诗句或者完整的诗词。

4、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举办一个毛泽东诗词朗诵会。

【设计意图】以课堂教学激发阅读兴趣,功夫在课堂之外;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基本的语文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并学会运用。

九、板书设计

沁园春·

毛泽东

上阙:写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赞当代革命英雄

下阕:议论、抒情——论古英雄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