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构

葛超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扬州 225127

摘要:本文通过解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宿舍文化建构的价值相互切合入手,分析大学生宿舍文化面临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精神生活的物化等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强化团结协作、提高文化品质等与大学生宿舍文化融入和创新的有效进路。以期待大学生宿舍文化更加和谐、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时代精神更加激昂。

关键词:宿舍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道德的圣地; 大学不仅是象牙塔,也是小社会;大学既要教知识,又要教做人。 2014年5月4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青年时代是人一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的风向标,好比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一粒错则其余的都错。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公共场域,是他们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坚定的理想信念、良性的价值判断、进取的精神面貌、强烈的群体意识、共同的行为规范、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园地。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也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良的宿舍文化是大学文明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它既彰显了大学校园特有的文化内涵,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提高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都需要我们对宿舍文化建构予以高度的重视。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采取扎实的举措促进宿舍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宿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成为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基本价值遵循。聚沙成塔、垒石成峰,使宿舍文化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一、价值契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宿舍文化建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转变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但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是采取课堂教学、报告会、媒体宣传等“填鸭式”、专家讲学生听被动的灌输方式,忽视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教育的重要性,降低了“三全”育人的要求。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宿舍文化建构是宿舍成员的集体活动,要充分发挥他们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参与、乐于投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宿舍文化建构紧密结合,润物无痕地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贴近学生,不断提升其实效性。

(二)、确保宿舍文化建构的方向不变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信息网络化以及大国力量博弈与较量此起彼伏,我国面临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当前因防疫不当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欧美地区迅速漫延,美国一边“甩锅”,一边卖力抹黑中国并威胁提出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叙利亚内战还未结束、美伊朗对待核协议的分歧,各种冲突造成的难民潮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未对中国放弃敌视政策和冷战思维,企图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大学生对西方意识形态认识存在片面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宿舍里,许多信息依靠宿舍的计算机获得,一些消息鱼龙混杂、不稳定、不靠谱、低俗的信息在宿舍内传播,扰乱了舍友的正确认知和信仰,误导其对主流思想的理解,严重影响舍友的价值判断和政治立场。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确保大学生宿舍文化建构不偏离正确轨道和方向,是高校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内在要求。

二、现实困惑:宿舍文化建构面临价值观念多元化挑战

(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带来的挑战。

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2]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经济调结构、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方位和深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加速推进,我国社会治理、民生领域存在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存在一定的风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西方意识形态利用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大肆传播“意识形态终结论”和“历史虚无主义”,甚至他们认为雷锋、董存瑞等英雄事迹都是莫须有的虚构,诋毁中国的历史、唱衰中国、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散布“中国威胁论”谣言,影响着越来越多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和行为等。这些错误的意识形态肆意传播,致使“部分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必然产生信仰淡漠、理想信念混乱、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腐朽享乐思想等问题,我国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瓦解,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

[3]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窗口,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产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至上、价值虚无和奢靡之风等在宿舍中传播,影响宿舍正能量文化建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解力量。

(二)、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带来的挑战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出生于2000年左右的独生子女,他们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进步、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物质生活优越,不愁吃穿。特别是“四二一”家庭结构中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数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为家长关心和关照的中心。他们很少有机会关心、照顾别人,多数是被别人保护、帮助,家人事事、时时依着他们, 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这种生活环境自然使他们对待事情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看成是“中心”。在“润物细无声”、不由自主地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自我认知和价值判断,忽视他人的感受。宿舍作为他们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社交、成才、成人的重要空间,如同一个小型社会。既然是公共区域,每个成员就必须遵守必要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人与人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融洽,个人利益与其他方面的利益协调与统一,吸引大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但也有少部分强调自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却漠视宿舍这一微型公共区域道德行为规范,对别人是“马克思主义”、对自己是“自由主义”,只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忽视自己对别人的责任和贡献,造成了舍友之间感情冷淡、凝聚力不强、向心力弱化,甚至发生投毒、杀舍友等过激行为。因此,宿舍文化建构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增强责任与担当、树立尊重与包容、懂得体贴与关心他人的氛围,切不可因受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影响,鲁莽冲动而走向歧路。

(三)、精神生活的物化带来的挑战

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物化是指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感官的物欲刺激与需求而不断舍弃对精神自我的超越,转为对物质生活的无上追求。物化使得物的实现与满足成为了衡量大学生精神生活的一种价值标准,导致“本质的人性降格为通常的人性,降格为作为功能化的肉体存在的生命力,降格为凡庸琐屑的享乐”。[4]当今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部分大学生片面注重物质享受、有“利”就想、有 “钱”就图,甚至沦为金钱的“俘虏”,越过道德底线和法律规定变成物质享受的“单向度的人”。外在的需求和内在的享受会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对物质财富的依赖,富裕的物质生活并不一定导致精神生活的“富足”,相反,物欲横流使得部分大学生迷失了自我,失去了精神家园,功利化和庸俗化的倾向明显。如,“及时行乐”、“郭美美事件”、“马诺宝马笑事件”等。在金钱至上和物欲主义影响下,大学生会把物的价值作为追逐的对象。过度“物质第一”和“消费至上”带来的信仰缺失,催化了宿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了“真善美”为主导的宿舍文化价值观建构,宿舍文化感性、世俗和功利,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三、路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实施进路

(一)、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意识形态安全融入和创新大学生宿舍文化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存在形式。随着苏联的解体及两极格局的终结,西方的反华势力一直想通过意识形态渗透来实现“和平演变”、“扳倒中国”,现已逐步深入到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他们利用新媒体在大学生宿舍大肆宣传资产阶级私有化、自由化,攻击和抹黑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制度,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的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首先是在宿舍文化的建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手机、电脑等新媒体,有理有据地驳斥西方国家所宣传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普世价值”等,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擦亮眼睛看清其虚伪性和欺骗性。其次是在大学生宿舍中利用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更为生动、具体的讲解,多宣传“抗疫”故事、讲好舍小家顾大家、讲好抗洪救灾故事,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认同,有针对性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宣传工作,切实维护高校宿舍文化的正方向。第三是开展以宿舍为单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例如“宿舍情景剧比赛”、漫画比赛、征文比赛、红歌合唱比赛、“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等,将24字箴言的内涵逐步渗透到大学生的宿舍文化中,弘扬中国精神主旋律,厚植家国情怀。

(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强化团结协作融入和创新大学生宿舍文化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先提出“自我中心主义”的概念,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无爱心和责任心、片面追求个人利益,要引导大学生在宿舍集体生活中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积极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深刻剖析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多看别人的付出和担当。与舍友的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主动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分析问题,不能一味地想着自己的得与失,忽视别人的感受。其次是不断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在宿舍集体生活中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语言、和行为,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6]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宿舍成员的思想行为,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使舍友自觉产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效果。第三是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在铸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宿舍文化过程中,要发挥优秀学生的先进典型引领作用,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营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风气。通过优秀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引导构建宿舍文化的良好氛围,大学生应该将宿舍生活作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不断修正自我。

(三)、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高文化品质融入和创新大学生宿舍文化

“物化时代精神生活的重构,不仅有赖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更有赖于特定社会制度的创新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7]高校宿舍文化建构过程中,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引领和认同的作用,尤其是发生价值冲突和意见分歧时,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校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取向。首先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倡导“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宿舍文化,消除垃圾乱扔、物品乱放,忽视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弘扬“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的消费理念,杜绝信贷消费、浪费粮食等不正之风。强化大学生理性看待和处理宿舍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直面金钱至上和物欲主义影响和挑战,逃出精神生活走出物化的“铁笼”。其次是通过开展主题教育、言传身教活动,引导大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服务社会、造福他人来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第三是积极净化网络空间,让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正之风无机可乘,引导大学生不把投机钻营视作取得成功的“捷径”。在宿舍生活中坚持不让老实人吃亏又流泪的现象发生、引导大学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脚踏实地,相信付出总有回报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大学生精神生活物化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2] 习近平.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EB/OL].(2014-02-09).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4-02/09/c_119248735.htm.

[3] 谢斐. 新媒体视域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及防范路径[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 5).

[4] 伍廉松.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引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 4).

[5]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6] 陈 君.责任教育:当前学校德育的一个重点[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38.

[7] 庞立生.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J].哲学研究,2012(2):3-8,128.


作者简介:葛超(1978.2.26——),男,江苏宿迁人,汉,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构”(项目号:19SZC-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