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现“生命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30
/ 2

浅谈如何实现“生命语文”教学

尚雪妮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

语文是社会生活的载体,语文同时也肩负着立德树人,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重责,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经典文化作品中吸纳丰富的人文精神,陶冶情操,造就健康、完善的人格,从而树立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在众多的语文教育理念中,“ 生命语文”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标,还能让语文进入生命,唤醒生命,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的美丽与可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意义,从而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

”生命语文“重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文学作品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人生体验,点燃学生的生命激情,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生命语文“教学,我想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来谈几点的认识。

  1. 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挖掘、开发文本教材的生命内涵。

文学作品常常是作者生命心血的结晶,我们在学习文本的时候,要让自己回到作品中去,在反复阅读,理解、品味的基础上,进一步思索、挖掘、探究文本中所蕴含的生命内涵。而“生命语文”的内涵又是丰富多元化的,它不仅仅限于“生命”的主题,还包含着人类对自然、社会、人生种种体验的丰富情感,大自然中一花一草皆生命,人生中一喜一怒关乎着生命的体验。因此凡是能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心灵、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都是一种生命意识的体验。

如何挖掘、开发文本的生命内涵,一是需要把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体会文本的生命内涵。比如在教授《老人与海》的时候,通过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学生感受到了主人公桑地亚哥的坚强、勇敢、刚毅、无畏以及面对痛苦和死亡的决心,体会到了他的“硬汉精神”;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也进一步明确了他的那句名言“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丰富内涵,即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作不懈的抗争,有学生还从中悟出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的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发问,把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阅读《什么是真正的满足》桑地亚哥的原型—富恩特斯104岁(2002年1月13日)去世,而作家海明威在62岁时开枪自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拥有一切的人选择了死亡,而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却选择活着“?这个问题的抛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在对比生活的过程中探讨生命的真谛,激活了课堂,学生在思考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光。 二是要运用联想和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地想象才能激活思维。挖掘、开发文本的生命内涵,需要借助想象力来完成。同样在这篇文章中写到老人与鲨鱼多次搏斗,有很多关于老人的心理活动描写,体现出老人对于鲨鱼顽强生命力的欣赏,可以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运用想象,假如你是一条鲨鱼,面对老人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进行一两段心理描写,体会双方在生命面前的较量。很多文学作品需要读者去联想和想象,把自己放在情境之中,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文本的深层内涵,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多设计这样的练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作品,还能挖掘、开发出更多关于生命体验的内涵。

  1. 在感知、体验中,唤醒、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让学生不仅感知、体验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和鼓舞。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走进作品,走进作家的内心,鼓舞他们与作家对话,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从而才能获得思想启迪,提升生命价值。在教学中,我们重在唤醒、培养学生哪些生命意识呢?

(一)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这是培养学生具备的生命意识的前提。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会真正懂得珍爱生命。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很多学生生活稍不如意,便要死要活,肆意践踏生命,令人叹息,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也是生存之本。我们可以利用蒙田的《热爱生命》、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赤壁赋》、陆蠡的《囚绿记》、《中外名人传记》中贝多芬等人物故事,巧妙设计,正确引导,让学生写出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悟;还可以用生活中身边人的身残志坚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二)心怀悲悯,尊重生命。孟子说过: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而这四心又是“仁、义、礼、智”的发端。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学生杀亲杀师的案例,令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究其原因在于生命意识的缺失,在于他们不懂得尊重他人生命。“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在文本的熏陶教育下,要有一颗悲悯之心,要懂得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更要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文本中大堰河的悲苦,祥林嫂的不幸,芦柴棒的可怜以及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惨遭杀害都能激发学生的悲悯之心,我们要恰当运用,合理地引导,让学生明白,任何生命都值得的我们去尊重,而不可随意践踏与损害。

(三)人文关怀,善待生命。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汲取的“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等处世态度和朴素哲学,又容纳了佛家的“平等心、慈悲心“等利他主义思想,同时吸收了儒家“以人为本”的入世哲学,而形成的人文关怀,是培养生命意识的核心。有了人文情怀,有了家国天下的情怀,我们会更加懂得善待生命。对于天下的大灾大难,(比如这次新冠肺炎)学生就不会漠然视之,就会真切地明白生命的可贵与不易,从而懂得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善待他人的生命。《先秦诸子》中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思想在时刻在感化h着我们,屈原、杜甫、苏轼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品质在教育着我们……丰富的文本为我们提供了培养生命意识的广泛素材。

唤醒、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及坚强的生命品质。

三、用激情点燃课堂,创设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语文课堂的生命化,是“生命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要想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创设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不断地创新,更需要激情。语文是充满诗意与感染力的一门学科,文学作品也是富有情思与哲理的,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来点燃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具体体现在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情景,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进行美读,感染学生;用充满真情的语言巧妙提问,激发学生;用激励的语言来恰当评价,鼓励学生;用富有哲理的语言总结归纳,启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还需要精心设计,优化教学,平等对话。

以上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语文“教学的几点浅显认识,其实语文还有更广阔的天地,那就是生活。语文的丰富内涵还需要在课外完成,在生活中完成,我们可以采用举行关于“生命”主题的语文课外活动,例如课前演讲、诗歌朗诵、辩论赛、读书笔记、实践活动等,还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语文作业、写作训练等形式,让语文与生活牵手,让语文融入生命,唤醒生命。

“生命语文“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去尝试、去研究、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