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工程货物集中采购的利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2
/ 2

浅谈国际工程货物集中采购的利弊

何辉煌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443000


【摘要】当前全球建筑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低效益、低产出、超预算、超进度。该情况一定程度上归咎于材料、设备采购供应的及时性,以及采购质量问题和价格超预算。本文从国际工程物资采购的特点入手,分析集中采购模式的利弊,以期为国际工程企业集采业务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国际工程;货物采购;集中采购;利弊


引言:

新常态下,我国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导致企业利润不断下滑,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倒逼企业变革。而采购成本既是企业成本的大头,又属于内部可控范畴,优先变革成为必然。集中采购是比较成熟的兼有加强监管、降本增效的变革手段。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倡导下,下属国企、央企积极响应,推行采购变革,组织集中采购。

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用于设备和材料等物资的采购金额约占到合同价款的50~70%。而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可降低项目总成本的直接费用。据测算,1%采购成本的降低,给企业平均带来10~20%的利润增长。因此,作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有效采购能够强化企业成本优势,提高竞争能力。

1.国际工程货物采购市场来源

目前我国国际工程项目主要集中在非洲、东南亚、中东等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国际工程货物采购的实现分别为当地采购、第三国采购或者国内物资的出口。在非洲国家,工程材料、设备部分主要依靠承包商从国内出口和当地材料的采购。在东南亚国家,除去一些小的紧急采购须从当地市场解决以外,大量工程材料和施工设备往往从项目所在国以外的国际市场采购。中东、海湾国家的工程较多使用欧美标准,部分国家法律对工程物资材料有限制政策,如在科威特某一市政工程项目中,合同条款规定“除非在科威特无法采购或科威特物资设备无法满足设计施工要求可申请进口外,所有物资设备应在科威特采购”,且业主还给定了供应商短名单,指明了工程材料产地。因此,大部分的中东国家的工程,其采购的实现大部分是通过第三国和当地采购完成。

2.国际项目常用的物资采购模式

2.1 集中采购模式

集中采购就是采购业务的集中化,将一定时限内不同需求主体重复和分散的同类工程、货物或服务需求进行整合归并,形成集中批量采购的规模优势,实现采购需求、采购时间、采购人员、采购地点以及供应商的适度集中,实现服务更高性价比的采购组织形式。具体是指把海外项目需要的大型、大宗物资和装备的采购集中到一个统一的指定部门,由公司统一采购供应。这样做可以统一材料标准,执行相同的物资管理标准,减少重复工作。

2.2 分散采购模式

分散采购是指是国际工程公司将物资采购权下放到海外项目部,由各项目部根据自身需要独立制定采购计划,决定采购事宜,并自行管理和实施后续采购工作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采购权与使用权一体。分散采购优点在于可机动配合实地需要,紧急采购时可争取时效,有利于地区性物资采购,贮运管理方便。

2.3 混合采购模式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混合采购将采购权限在公司总部和各项目部之间进行了战略性重新分配,实现集权与分权的统一。从国际工程公司具体操作的层面上来说,凡属于共同性的物料、采购金额较大的物料以及关键性的物资、设备等,多集中于总部采购部门负责掌握;小额、临时、非关键性的物资等,可授权由项目部采购部门自行采购。既利用总公司的经验和资源优势,又兼顾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多数国际工程项目选用这一采购模式。

3.国际项目实施集中采购的优点

集中采购模式相比分散采购具有极大的优势。

3.1 精简机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实施集中采购时,建立集中采购中心,对各项目部的采购职能、岗位等合并,能够精简机构设置,提高采购效率,还可节约人员工资及费用支出;同时通过择优设岗定员,有利于组建专业化采购队伍和打造成高素质的专家队伍。

3.2 发挥规模采购优势,利于降本增效

通过集中采购,整合企业分散的采购资源,有效发挥采购规模优势,能够提升议价能力,从供应商方面得到更多的优惠,减少交易次数,节约交易费用,从而降低采购成本,直接增加企业的利润,增强釆购人的市场话语权,避免分散采购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

3.3 规范采购行为,利于廉政建设

通过采购需求、采购时间、采购人员、采购地点和供应商的适度集中,将分散性决策变为集中公开决策,增加了采购活动的规范透明度,弱化了各需求主体的不合理个性主张,减少了采购人员接触供应商的环节和机会,有利于建立专业化、标准化的约束激励机制,实现“业务公开,过程受控,全程在按,永久追溯”的“阳光采购”。

3.4 有效整合供应商资源

供应商管理是采购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供应商最终会带来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集中采购能形成集团统一的供应商网络,建立优质、强大的供应商数据库,是实施采购业务及管理的有力手段和根本保障。通过集中采购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进行准入管理和综合考评,有利于强化供应商的诚信意识,提高采购效率,便于企业对供应商的集中管理。

3.5 有利于推进采购标准化和信息化

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施电子采购,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对采购全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有效地整合企业的资源。实施批量集中采购,归并同类产品需求计划,促进同类产品及服务建立统一的采购标准文件及其合同文本。同时采购相同或相似货物,容易实现采购组织和供应的标准化、信息化,提高采购和供应环节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匹配性。

4.集中化采购模式的弊端

4.1 程序繁琐,采购时间固化

集中采购执行统一采购标准,按批次组织采购,审批和采购、运输流程相对繁琐,涉及人员、机构多,采购时间相对固化,由于国际工程的不确定性和地域特点,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如遇紧急采购或变更,总部采购有时难以适应,进而影响工程进度和成本。但是,反应快慢取决于办事效率和审批制度,一方面应从人员素质和审批层次上加以改善解决,另一方面应考虑采购计划编制的前瞻性和准确性。

4.2 不利于项目经营结果的责任界定

由于材料、设备采购是属于项目控制的最大一项成本,对项目的效益有直接影响,在集中从采购的模式下,项目经理对项目的主要开支不具有决策权,则很难让其对项目的经营结果负责。

4.3 低价中标不利于产品质量把控

按照“择优、择廉、择近”的原则,集中采购通常低价中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在实施的过程中,部分供应商为中标,恶意压价,低价中标后,无法正常履约,或为保证利润,会降低产品的投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现象,给工程项目实施带来隐患。例如,某一国际工程项目通过集中采购在国内订购了一批Ⅱ级粉煤灰,供应商以低于市场价格中标,为保证利润,供应商采用Ⅲ级粉煤灰以次充好,在货物运抵项目现场后检验才发现产品质量不达标,徒劳增加商业纠纷。在集中采购环节中,需要加大境内商品检验管理力度,提高采办人员的业务能力。

4.4 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国际工程集中采购模式下,采购权与使用权是分离的,一般施工是在项目所在国进行,而采办工作多数时候是在国内完成,受现场通讯条件差、采购程序长、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信息不准确,沟通不及时的现象,造成施工与采办的脱节,以至于经常出现错件、漏件的情况。

4.5 集中到货影响

集中采购容易造成集中到货,对物资清关效率、现场仓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可能出现项目部的物库存周期长、资金周转率下降等风险。因此,国际工程项目需要统筹安排,制定分期的采购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