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3武汉市城市规划研究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城郊融合类村庄的发展要求,城乡在产业发展上联动互促、设施建设上互通互联、风貌特色上和而不同。本文以西藏曲松县曲松村村庄规划为例,在城区空间拓展、产业发展功能外溢的机遇中,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和村庄特色风貌塑造方法,丰富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发展研究。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乡村分为了四类,分别是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和搬迁撤并类村庄。其中城郊融合类村庄是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这类村庄要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西藏地区众多城郊融合类村庄民族特色显著,城乡空间关系受地形影响较大,根植于文化传统的产业和生活方式独特,城乡产业互动以及乡村风貌塑造路径具有地域性和特殊性,探索西藏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的单个案例,对于丰富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二、曲松村空间特色
曲松村位于山南市曲松县,村庄在两座大山的峡谷深处,拥有独特的土林地形,中部曲松河东西向延伸,南北皆由高山土林阻隔,中心处有凸起台地,村庄中部形成“三台两谷”的空间格局。中部河谷台地地势平坦,尽管沟壑将用地切割的较为破碎,但用地条件仍相对较好,曲松县城的现状建设大多位于曲松村域之中,曲松村位于曲松县城周边,共有4 个主要村组,村组之间较为分散,在村域内空间分布9 个农村居民点,相对集中的六个自然村紧邻或穿插于城区之中,呈现出城乡交织的状态。六个自然村置分别为东噶唐、杂琼、杂琼雪、噶布唐、陆康、琼噶唐,分布在不同高差的谷、台之上。村庄区位条件好,特别是陆康、杂琼雪两片居民点与城区相连,空间发展呈现与城区融合的趋势,土地资源逐渐向城市转移,村庄人口与城区人口共享大多数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是典型的城乡融合类村庄。
曲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拉加里王朝的起源地,延续了山南的雅砻文化和藏源文化,拉加里王宫位于中心台地上,与另一高台上的日果曲德寺相望,曲松村正是围绕拉加里王宫和日果曲德寺建设而来,两者主体建筑目前保持较为完整,是曲松县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符号。
三、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曲松村现状主要发展民族手工业和编织业、藏药材种植加工业、藏香产业、粮油种植加工、旅游业等产业。藏药材种植加工主要有藏木香、草红花、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茉莉、蜀葵等藏药材品种,以种植销售和粗加工为主;农牧业生产上一直坚持以青稞、小麦为主,油菜、豌豆为辅的单一种植结构,牧业以家庭零星养殖为主;现状有藏香加工厂和民族手工艺作坊;旅游业随着西藏旅游的持续火热逐步兴起,但服务配套不足。
曲松县以旅游业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抓手,构筑全域景区化的空间模式,引导产业、居民点和设施布局。以旅游业为核心,通过构建“旅游+”的产业体系,联结三次产业,实现三产联动发展。城区是旅游产业体系构建的核心,以“立体慢城,律动曲松”为主旨,重点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雅砻卫城,建设地貌特征突出的多维带城和民俗风情浓郁的藏域名城。
曲松村依托临近城区的区位优势,借力拉加里王宫和日果曲德寺核心旅游资源,定位为曲松历史文化活力焕发的“新媒介”,旅游接待服务的“新窗口”,发展城郊复合型产业的“桃花源”,全面融入城区旅游产业体系核心的构建,建设与城区联动发展的村庄产业体系,丰富城区旅游产品,提供城区旅游配套服务。采用以城带村的发展模式,把握城区周边土地整理的契机,完善与城区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利用村庄生态资源优势和活态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拓展城区文化旅游及休闲观光度假功能,挖掘农家体验、农牧业观光、生态休闲、体育竞技、乡村特色市场等旅游项目;同时深耕村庄农牧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结合旅游需求,发展色养殖、设施农牧业、循环农牧业、观光农牧业、展示农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构建村庄特色化、科技化、集约化、精品化的高效农牧业体系。
四、村庄特色风貌塑造
通过城乡联动的新型高效产业引导,在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保持村庄风貌特色成为规划的要点。各自然村结合自身区位、生态、资源条件,分为藏式田园村庄、风情旅游新村及幸福宜居社区三种类型进行建设。藏式田园村庄是有一定农业生产优势但与镇区关系相对较远的自然村,包括东噶唐和杂琼。风情旅游新村是与拉加里王宫联系紧密,观景视线良好的自然村,主要为琼噶唐和噶布唐。幸福宜居社区是与现状镇区的联系较为紧密,生活已经趋向城镇化的自然村,主要是陆康和杂琼雪。藏式田园村庄保留现状村庄风貌,对村庄环境进行清洁,设置垃圾收集点,在路边、院边补绿。幸福宜居社区完善微循环道路与城区的互通,维持低层为主、多层为辅的建筑高度,建筑装饰民族符号,整体以城镇风貌为主。风情旅游新村兼具村庄整治整合、植入旅游服务新功能的双重任务,其风貌在与环境协调和新功能匹配上有一定要求。噶布唐靠近拉加里王宫,其建设活动和风貌控制严格,保证与王宫历史风貌协调。琼噶唐则需要满足曲松城区旅游产业扩容提质的需要,打造旅游新村。由于新功能的植入,村庄需要整合原本布局松散、占地过大的住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琼噶唐地块呈东西向带状形态,规划在西边地块解居住安置需求,融入商业、公共服务等功能,同时也设立对外服务的窗口,并打造通向拉加里王宫台地的景观视廊;在东部以解决旅游服务功能为主,弥补城区在旅游服务设施水平上的不足,形成集对外展示、民俗游览、旅游服务、商住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区,村庄整体为规划为传统藏族风貌,建筑以低层院落为主,可适当建设高度和体量与王宫相协调的公共建筑。
安置住区通过研究现状村民居住院落形制,规划符合居民生活习惯、民族宗教信仰的特色院落单元。现状居住院落分为住牧农合一型、住牧合一型和居住为主型三种类型。住牧农合一型院落由居住主体建筑、附属建筑、生活院、畜牧院和菜地组成,集合了农牧两种生产形式,院落占地面积随着菜地和牲畜院的面积变化有着较大的波动幅度;住牧合一型院落由居住主体建筑、附属建筑、天井、生活院和畜牧院组成,主要体现了畜牧这一类生产形式,院落占地较大,普遍在一千平米以上;居住为主型院落由居住主体建筑、附属建筑、天井和生活院组成,没有生产空间,院落占地相对较小,约五百平方米左右。根据三类与主要生产方式相对应的院落形制,规划三种对应的新型院落,为有畜牧需求的居民提供带有草料库和鸡圈的院落,为有种植需求的居民提供带有菜地的院落,为单一居住需求的居民提供生活院落。同时按照曲松本地建筑特色在院落主体建筑二层中心设置佛堂,建筑外观保持藏式风格。
东部旅游服务区延续藏式传统文化,围绕规划建设的藏戏戏台与观赏广场设置商业中心,观赏广场与拉加里王宫之间留出视线通廊。沿商业中心向东打造商业街,在多边的街道空间内设置藏式碉堡等观景游乐建筑,打造片区重要节点;融入藏艺传统庄园的院落建筑形制,引入藏戏、藏香等多种特色文化项目,体现旅游服务区的藏族风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