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 表达生活——如何让学生把作文写“真”写“实”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4
/ 2

关注生活 表达生活——如何让学生把作文写“真”写“实”初探

杨明清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陕西 汉中 724400

写文章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方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活行为,这种能力的培养始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然而,当前学生作文的“去生活化”现象比较严重,写出的东西大多是无病呻吟、装腔作势,看上去很华丽实际上很空洞,缺乏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写作者舍本逐末,离开了作文的“源头”——生活,所以每到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为了应付作文,要么闭门造车,无病呻吟;要么抓来所谓的作文“大全”东拼西凑。这样弄出来的“作文”根本就背离了作文训练的初衷: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表达生活。

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思维和视觉转向自己原本很熟悉的生活,健康、真实、充实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写出血肉丰满的作文,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为此,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会学生表达生活,解决学生作文写真写实就成了作文教学必须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构建“写作就是表达生活”作文理念。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呢?  
  第一,活动激趣。叶圣陶先生曾经极为深刻地指出,“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和家庭里,有丰富的学习和情感生活素材;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没有观察和积累的习惯,加之学业紧张,往往忽略了丰富的生活。尤其是高中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在狭窄的文化知识学习圈里固步自封,由此导致他们作文素材库的枯竭。学生要丰富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此时,语文教师就应该借助语文课堂,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注意,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膊,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第二,阅读扩充。高尔基曾经把书籍比作面包,我们中国人也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写作的内功就是靠阅读来提高的。“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苏轼《东坡文集事略》),事实上,学生要扩充作文素材,是必须要进行广泛阅读的。教师首先应该抓好课内阅读。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本身就是经典的作文素材,可以说,教材中的人和事就是作文素材的一大宝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学习大方名家的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扣紧教材进行专项的素材积累。  
  第三,以写助积。积累素材是为了运用素材进行写作,运用素材进行写作则能促进学生不断地更好地积累素材。高中学生积累素材的功利性很强,就是为了写好作文。素材运用得好,作文评价高,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快感,就会更加积极地去积累素材;反之,积累素材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可是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运用于写作实践的时候,却常常出现语焉不详甚至张冠李戴的情况,令人啼笑皆非。究其因,不外乎他们在作文时缺乏选取和突出素材中有效信息的能力与机智,对素材的处理能力不强。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只顾积累,轻视运用,不能把运用和积累有机结合起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以写助积。无论写什么文章,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鼓励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笔者曾经在高中二年级学生中作了一个全面的书面和口头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学生作文写不“实”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要求过高。引导学生审题时对文章的结构,篇幅的长短,内容立意、表现手法要求过高。这样一来,学生就得去想怎样写才像是一篇“作文”?怎样才算有意义?怎样才是内容具体?如何凑足老师规定的字数等等,于是,只好东拼西凑,胡编乱造了。

疏于引导。有的老师片布置作文时,只是将标题要么嘴上一说要么在黑板上一写,不做必要的引导,造成学生不知如何写,于是只有胡编乱造。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捕捉素材的能力比较欠缺,教师适当的引导是极其必要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他们的与作文有关的生活,并启发他们写出对实实在在生活的感受,只有当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了,知道如何去写了,他们才会有写的热情。

缺乏激励。一些教师对学生作文要求过高,求全责备,缺乏应有的表扬激励。不少教师批阅作文时只写个日期,有的只写个“优”“良”“差”了事,大大挫伤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在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写作文的习惯之前,学生写作文的动力来自老师不断的赞赏与激励,来自同学的认可与欣赏,来自他自身的成就感愉悦感。因此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其重要。

针对以上三点原因,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要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素材和技巧都具备后,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话或一个词值得你去读,我们也应该从欣赏他的那句话、那个词开始评价。在评价时千万不要对学生的人格作评价,我们应该去尊重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轻轻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作为教师,不应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应逐步引导学生“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写作理应是对学生自我感悟、自主表达、自我展现等愿望的满足,只有让学生融入自由、开放、宽松的写作氛围之中,才能够指导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因此,要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应该多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肯定他们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提倡有创意的表达,强调写作习惯、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写作,并且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教师的作文评价观念对指导学生作文写真十分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就学生作文的教学要求之一就是 “乐于表达”与“易于动笔”,这既包括了作文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又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作文兴趣的要求,也为教师科学有效评价学生作文指出了方向,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精髓所在。只要我们的作文评价能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就能为学生作文写真创下想写、乐写的环境。

围绕写真,在“导”上努力,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获得丰富的经验,使学生在写作中获得乐趣和写作水平不断地提高。 

学会从生活中积累,学会表达生活,辅之以科学的引导和评价,长此以往,学生作文肯定会写得“真”,写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