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7
/ 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究

夏玉杰

郑州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高等教育核心内容和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具有同向性。“思政课程”来说,即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操守,而“课程思政”即通过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相融合,从而发挥多课程教学优势,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思政理论“盐”溶于大思政的“水”中。两者相结合所形成的协同育人机制,也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思政宣传教育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思路

  由于协同育人机制中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分属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本文将从“思政课程”育人思路和“课程思政”育人思路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分析如何通过思政课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分析如何在其他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课程以发挥更大的育人效果。具体如下。

  一、高校教育阶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目标

  高校教育阶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实际上是一种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总称,是保障大学生努力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源泉。总的来说,工匠精神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认真专注、开拓创新四部分。对所有的大学生来说,敬岗爱业是最为基础的道德品质,精益求精是一种推动他们努力创新的目标,促使其能够在工作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专注是必要的精神品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大学生的主要目标,开拓创新是工匠精神对大学生的终极要求,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必要条件。

    二、“课程思政”的育人思路

  (一)通过学科融合提升思政课程的教育作用

  思政课程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毕竟十分有限,所以必须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丰富其教学资源,通过“学科内容渗透”的方式把思政课程变成“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学科,从而提升思政课程的教育作用。从根本上来说,通过学科融合提升思政课程的教育作用是“课程思政”最基本的育人思路。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科融合

  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也更利于思政课程的渗透。所以,无论在思政课程教学还是其他科目教学中,教师都必须以“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宽松、越来越包容”为基本原则,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三)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科融合

  实现学科融合的关键在于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习思政知识,例如学习语文时渗透人文文化教育、学习历史时渗透历史文化教育等等。笔者认为,进行学科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通过网络教学、生活教学等方式,如下会有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四)达到“处处有政治,时时学政治”的教学氛围

  通过上述三步,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已融为一体,在“处处有政治,时时学政治”的教学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主动、积极的学习思政知识。

  三、如何把思政课程融入其他课程教学之中

  (一)明确在其他课程教学中融合大学思政课程的可行性和途径

  1.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融合大学思政课程的可行性

  首先,在以思政教育为首的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大学思政课程和其他学科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方面都有很高的契合度,所以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渗透大学思政教育并不会影响两者正常的教学过程,只是会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共同发展。所以从这点来看,在其他课程教学中融入大学思政课程也是切实可行的。

  其次,在其他课程教学中融合大学思政课程是体现学科融合教学作用的必要策略。当下,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共促教育发展是当代教育转型的主要特征,在其他课程教学中融合大学思政课程,实际是就是将两者的教育理念、方法和内容合二为一,既能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学科融合挖掘更多更好的教育因子,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2.在其他课程教学中融合大学思政课程的途径

  首先,大学思政课程内容中其实含有非常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因子,只要教师能深挖教材内容,广泛收集教辅资料,就能够体现文学类和艺术类课程的人文教育作用,而大学思政课程中的大部分教学内容也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所以从这点来看,在文学类和艺术类课程教学中融合大学思政课程是切实可行的。

其次,在科学教学中融合大学思政课程是对现阶段大学思政课程的改革和升级,因为从传统的大学思政课程来看,教师只是教给学生基础的思政知识和常识,重在培养其解释生活现象,重塑个性品德的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融合大学思政课程,以思政教育内容推动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是提升大学思政课程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充分理解“课程思政”定位

“课程思政”,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关于协同效应,就是课程思政则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其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一起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共同体。

课程思政”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统领课程思政的目标。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最后教育或准备阶段,是一段极其珍贵的人生经历。大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促进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更高质量的全面发展。课程思政应将德育置于课程目标之首的同时,还要注重鼓励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之余,养成勤锻炼、有情趣、爱劳动的生活取向。

  (三)在其他课程教学中融合大学思政课程的方法策略

  1.树立以德为先的教育观念

  教师要在其他课程教学中融合大学思政课程,首先是要树立以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多从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入手。

  2.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包含有许许多多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挖掘出来,然后转化成思政教育知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挖掘思政教育元素,这样做不仅能节省教学时间,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采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

  爱玩是人的天性,大学生也不能例外,所以寓教于乐的思政课程融合方式也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例如在科学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科学实验,配合分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和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科学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而且还能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强大。

  4.课堂教育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课堂教育只有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无论对其他课程教学还是对思政教育来说,实践知识从而转化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之余经常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尝试着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慢慢的融入社会之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思路上均有很大的不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思政课程”正逐步向“课程思政”转型,意味着其他课程也逐渐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中,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參考文献:

  [1]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1):122-124.

  [2]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