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 睢县 476900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玉米属于关键的农作物,为了有效改善其年产量还有质量,就应该要研究提出建立更加科学实用的栽培技术,同时兼顾相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样一来,才更加有助于协调处理其他生产方面的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
1玉米种植技术探讨
1.1种子的选用
玉米春天种植生产周期较长,对选种的要求较高,需要保证种子的抗病能力和生命力,从根本上提高玉米的抗病性。我们在进行种子选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实际种植环境进行深层了解和分析,对选种的实际操作进行综合的分析,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选择优良的种子。优良的种子适应当地生长环境就有效的提高了玉米播种的良好收益,选种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种子实际种植的情况,还要考虑当地的环境、温度、光照等自然因素,进行因地制宜的选择。另外,我们要加强控制种子的脱水速度,对于破碎、霉变的玉米种子,要保证不低于98%的纯度、发芽率不低于90%,控制种子水分含量在13%之内。种子在播种之前要进行晾晒,可以选择晴朗的天气,向阳的干燥地带,对种子进行3天左右时间的晾晒,同时要在晒种的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翻动,有效的保证玉米种子的出苗率;或者在播种之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种子浸泡在凉水中大约在10个小时左右,能够有效的提升发芽率。种子选用之后要做好整地工作,保证种子能够及时的播种。
1.2整地
在进行玉米播种之前,必要的一项准备工作就是整地,简单讲就是在上一季玉米收割完成后,需要对田地进行仔细的翻整,这一准备工作的实施需要在玉米播种前的一个季节进行,由于刚翻过土壤由于湿度较高容易结块,需要晾晒一段时间,在将其打散,以确保在播种时土壤的松软度以及土粒不会过大,减少土块对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也为了防止在播种时种子得不到足够土粒的覆盖。在完成整地准备后,需要将上一季留在田地中的玉米秸秆以及其他植物运到田地以外的地方,若是忽略这一操作,这些秸秆可能对玉米种子萌芽造成影响,严重的会导致玉米种子发生腐烂情况。由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补充适量水分,因此,适量灌溉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操作。然而没有事先整地的话,就会导致玉米田地凹凸不平,在灌溉时导致高处无法留存水分,依然干旱,低洼处水分留存过多,玉米在大量水分的浸泡下发生腐烂情况,不利于玉米的萌芽和生长。因此,在进行整地工作时,必须要确保地块没有凹凸不平的现象存在。
1.3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和方式
目前,许多地方的人们在种植玉米时,都会选择在同样的几天里将玉米种植下去。而没有考虑土地自身是否适宜种植。就我们国家来说,玉米的种植大都集中在5月左右,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种植都是可以的。在种植之前,还需要其他工作,如将玉米种子进行处理,将所种植的土地进行翻整等。最后,最重要的工作是要等到土地适宜种植的时间再进行种植,这样才能使玉米的成活率更高,才能使玉米生长的更快速更高效。玉米的种植一旦过于早或过晚,玉米的生长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设计出合理的种植时间和方式对于玉米的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
1.4田间的管理
玉米在下地大约10天之后,就正式步入了出苗期,此时要得到种植户的密切观察,一旦说发现降雨量超标或是过于干旱,为了避免给幼苗破土造成不必要的约束克制,就要及时予以排涝或是灌溉处理。而在出苗期过后,还有必要检查有无缺苗状况,做到及时补种,以保障玉米种植的整体产量。持续到幼苗长出四片叶子之后,便要予以间苗,即适当地摘去小叶片,必要的时候进行追肥,保证养分集中供给,促使玉米正常生长。需要关注的是,为了避免和绿色玉米种植主张产生冲突,要尽量使用有机肥,并在每次施肥时加入适量的水,令玉米秧苗可以同时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2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
2.1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长发时期贯穿于玉米的幼苗期到成株期,而幼苗期的发病率最高,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当玉米在三叶阶段时会常出现病毒病的感染症状,而在玉米的七叶期则是容易感染玉米病毒病的关键阶段。由于玉米病毒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种植人员要加强对玉米病毒病的重视,确保能够在玉米病毒病发病初期对其进行科学防治,进一步防止其扩散,进而减少种植人员的经济损失。病毒病的防治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选用抗病品种。抗病品种的选择能够从源头上降低玉米病毒病的患病率,在选用优质的抗病品种后,种植人员可以用种植剂对种子进行处理,进而来有效降低地下病虫以及病毒感染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病毒抵抗力。第二,改变栽培技术。种植人员可以改良以往的传统栽培技术来避开病毒的高发期,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来优化玉米种植流程,降低病虫害的影响。第三,化学防治工作。种植人员要加强对玉米生长状态的观测工作,确保能及时做好玉米病毒病的防治工作,一旦出现玉米患病,种植人员可以调配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对田间进行喷洒,以此来达到遏制病毒传播的目的。
2.2黑穗病
玉米一旦感染上黑穗病,就会出现整穗玉米的果实出现黑色粉末状物质,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并且这种病症在玉米的种植中经常会出现,它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果穗少并且果粒稀疏的雄性花粉在生长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抑制了生长较好的雌蕊的生长。为了减少这类情况的出现,需要技术人员选择具有抗药性的种子,并且在种植前进行多种药物的混合,比如克百威,控制好剂量,对种子先进行处理,确保玉米可以正常种植。并且选择好种植的土壤、温度以及时间等,在生长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幼苗有生长不好的情况出现,要及时拔除幼苗,并进行销毁处理,以免出现生长之后的损失。
2.3大斑病
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还会为害叶鞘,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一旦发病可造成玉米不同程度减产。发病初期,先从玉米叶片根部发病,逐渐向上扩展。发病叶片上有病斑,初期为青灰色小斑点,再逐步扩大至变成暗褐色,最后整个叶片枯死。防治方法:选取抗病品种,增强玉米后期的抗病能力,同时实行轮作,降低发病率。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时,要根据不同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化学药剂,发病初期每667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每隔10d喷防1次,连续喷施3次,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4玉米螟虫
玉米螟是我国玉米种植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玉米的心叶、茎叶以及穗,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大规模减产(花粒期可减产10%-30%)。首先要选择抗虫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通过秸秆还田减少其越冬的基数。其次要对玉米螟越冬化蛹所寄生的秸秆及时进行彻底处理,从源头上控制玉米螟虫害的发生。控制春季玉米和谷类作物的种植,利用谷类作物来捕杀害虫,对成虫与虫卵进行集中化处理。玉米打苞阶段每隔一行清除雄穗部分,并在田外进行焚烧处理,从而及时消灭玉米螟幼虫。也可通过生物手段进行防治,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可将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从根本上消灭玉米螟。
3结束语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民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自然气候,选择满足当地种植需求的优良品种。对于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还要根据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要因地制宜,通过药剂拌种方式,或选用相应的抗病品种。同时,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一旦发生病虫害,需要根据病虫害种类以及发生时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此,才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对玉米产值造成的损失,提高玉米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王文英,刑荣平,焦建伟,等.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9,(116):72-73.
[2]刘杰,刘万才,姜玉英.2017年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J].植物保护,2019(3):152-157.
[3]孟凡红.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J].新农业,2018,(7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