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研究

周文婕

广西柳州市荣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西 柳州市 545005



【摘要】目的:探讨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应用中西医疗法进行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98例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因治疗方法不同,故分成西医组与中西医组。其中西医组49例患者应用常规西医疗法,中西医组49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显著高于西医组(85.7%),中西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显著低于西医组(14.3%),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时,相较于单独应用西药治疗,中西医疗法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相关性;中西医治疗;疗效


在临床消化性疾病中,慢性胃炎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纳差、胃脘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既往临床上在治疗该疾病患者时,主要采取西药进行治疗,然而长期服用西药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毒副作用,而且患者还会产生较强耐药性,故而疗效并不显著。故而,寻找到合理、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确保用药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作用[1-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应用中西医疗法进行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期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7.01-2020.06接收的98例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因治疗方法不同,故分成西医组(n=49)与中西医组(n=49)。西医组男25例,女24例,均龄为(42.8±4.8)岁;中西医组男27例,女22例,均龄为(43.1±5.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西医组:应用常规西医三联疗法,即联合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进行治疗,具体用药方式及剂量如下:克拉霉素片每次口服40mg,每日服用2次;阿莫西林胶囊每次口服100mg,每日服用2次;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口服40mg,每日服用两次,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治疗4周。

中西医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其中西药服用药物、服用方式及服用剂量与西医组相同。加入半夏泻心汤加味,药方如下:黄连3g、人参9g、三七9g、炙甘草9g、干姜9g、黄芩9g、法半夏12g、蒲公英20g、大青叶30g与大枣4枚,以水煎服,每副药剂取450ml,分为2剂,早晚各服用1剂。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结合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进行评定,分为治疗无效、治疗有效与治疗显效。①治疗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并无改善,且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幅度未超过60%;②治疗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且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幅度在60%-90%;③治疗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或基本消失,且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幅度超过90%。(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包括便秘、腹泻、烧心与头晕等。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取SPSS21.0进行处理,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百分数(%)进行表示,应用卡方值(x2)校验数据,以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判定标准。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西医组(n=49):治疗无效7例,无效率为14.3%;治疗有效20例,有效率为40.8%;治疗显效22例,显效率为44.9%;治疗总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85.7%。

中西医组(n=49):治疗无效1例,无效率为2.0%;治疗有效22例,有效率为44.9%;治疗显效26例,显效率为53.1%;治疗总有效47例,总有效率为98.0%。

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西医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其中x2值为4.8600,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西医组(n=49):便秘2例,发生率为4.1%;腹泻1例,发生率为2.0%;烧心2例,发生率为4.1%;头晕3例,发生率为6.1%;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为7例,总发生率为14.3%。

中西医组(n=49):腹泻1例,发生率为2.0%;头晕1例,发生率为2.0%;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为2例,总发生率为4.0%。

经比较两组用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西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西医组,其中x2值为3.9673,P<0.05。

3讨论

中医将慢性胃炎归在“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中,认为该疾病主要是由于七情失和、气滞血瘀、饮食不节、脾胃失和等因素造成的,故而应以健脾益气、健脾和胃及理气化湿作为治疗原则。而西医则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胃炎症状的主要因素,在治疗时应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为主,故而常联合抗生素与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虽具有一定疗效,但患者长期服用易出现毒副作用与耐药性,进而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无法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3-4]。而半夏泻心汤药方中,主要成分为人参、甘草、黄连、黄芩等,其中黄芩与黄连药物抑菌高度较为敏感,可起到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人参、大枣能够起到补脾虚、甘温益气之功效;蒲公英能够起到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甘草可起到补脾和中作用。再联合西医三联疗法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同时还能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可作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首选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中,基于常规西药治疗上加入半夏泻心汤加味对中西医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西医组,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李文凯[5]等人研究结果一致,由此证实该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在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时,相较于单独应用西药治疗,中西医疗法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梦亮, 彭思菡, 何淑娴.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 2018, 34(12):25-26.

[2]王正.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分析[J]. 母婴世界, 2018, 000(014):56-57.

[3]熊艳.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 034(005):598-599.

[4]庞燕.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研究进展[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36):328.

[5]李文凯, 李聪颖.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016(017):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