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洲镇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
摘要:近些年我国城镇化步伐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更新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城市中小流域河流能够起到调节自然生态,为人们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作用,在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生态环境破坏、水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因此需要转变发展思路,意识到小流域河流治理的重要性,并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小流域河流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城镇化;小流域;河流;治理、水环境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技术、财务、服务也逐渐向城市聚集,在城市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受污染也较为严重,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水安全、水生态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综合治理实践,为城市居民营造更良好的生活环境。
1.城镇化进程对小流域河流的影响
1.1植被破坏
近年来城市为了经济发展,不惜以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侵占和围垦河道,大量自然植被被铲除,进一步加剧河流生态环境破坏,原本为了提升人们生活质量而建造的多功能性居民建筑,却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原有地貌的改变和破坏,使城市水文功能改变,加快水土流失速度,人工污染、生活及工业废水大量排入城市天然河流,破坏了生态平衡。
1.2水文特征改变
近年城市内河涌的洪峰流量急剧增加,地下水资源急剧匮乏,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降水量也相应减少,如果降水量无法达到理想标准,就会大大减少河流基流量,城市内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变高,这是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直观体现,影响人们正常生活。
2.城市小流域河流治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小流域河流治理现状
目前在我国城市小流域河流治理过程中,防洪、抗汛、清淤疏浚是主要方式,但实际效果不理想,普遍存在治理难度大、管理力度弱的现象,且政府部门投入的人、财、物无法充分发挥价值,难以落到实处,且随着经济、工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快,河流流域环境破坏程度加剧。在治理过程中,大部分地区都采用先施工后建设的模式,没有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缺乏“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总体治理思路。不仅如此,在改造河床的过程中,人为过度干预,自然河流结构受到破坏,导致周围动植物生长环境受到影响,但随着近年国家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开展,情况相对有所改善。
2.2城市小流域河流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系统规划
河流治理能够取得理想化效果,与当地政府是否有明确规划直接关联,在流域治理过程中,规划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较为普遍。中小河流较为分散、范围广、治理难度大,各部门权责不够明确,难以形成统一管理的局面,往往存在相同河流不同部门管理的情况,一旦出现管理和治理上的问题,各部门之间责任难以界定。
2.2.2水污染负荷重
目前城市河流治理中最为显著的问题是水污染严重,水质状况普遍较差,大多数河流没有系统管理,存在生活、农业及工业面源等雨污混流排入河涌,河流水体黑臭,人类、动植物均难以忍受,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极大。
2.2.3天然水循环过程被破坏
城镇化建设改变了天然水文循环的过程,地面硬化对防洪排涝造成严重影响,这也是近年城市出现洪涝灾害增多的原因之一。城市地面硬化带来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植被破坏,建筑物缺乏拦截雨水的功能,地表积水增加,雨水无法及时排出;(2)水泥、沥青路取代了原有的植被,积水下渗量减少;(3)降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地下水补充不足。
3.城市小流域河流的治理措施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治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既要保证经济建设,又要以保护河流生态环境为前提,充分发挥河流的价值和作用,实现河流资源、自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要本着全流域治理、全系统治理、全市域监测、全过程监督和全民参与等“五个全”的治理理念,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
3.1对河流治理统一规划
在城市小流域河流治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强管理,统一规划,明确河流管理、治理中各部门的职责,可以实行分阶段管理或集中统一管理。根据不同河流的水文环境、周边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做到分批治理、点面结合。
3.2注意改善生态环境
在对河流进行治理时,需要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河道自然形态的价值和作用,实现河道宽窄交替、深潭浅滩交错等,要实现河流生态环境治理和周围环境的平衡协调,减少过度的人为干预,尽可能保护河流的自然面貌,保持水流多样性。
3.3合理选择蓄水建筑物
城市中的河流一般河床较宽且深度较浅,若长时间大量降水,容易造成洪水灾害,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的前提下,对建筑物施工的过程,尽可能以蓄水强度高的材料为主,在原有植被被破坏、地表蓄水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合理利用蓄水材料进行弥补。砌石坝、翻板闸、橡胶坝是目前在城市河流治理中常见的蓄水建筑。从不同建筑的功能性上来看,橡胶坝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蓄水建筑物之一,拥有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等一系列特点。
3.4充分利用雨洪资源
要考虑到我国不同城市在气候、降水上的差异,在对城市河流进行治理时,要采用差异化的方式,尽可能储蓄汛期雨水,能够起到削弱汛期洪水灾害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在旱期保障水资源供应。可采用海绵型城市的建设方式,合理调整蓄水方式,例如应有植被、土壤进行蓄水,控制地表硬化率。除了加强地面绿化之外,还可以加强建筑顶部绿化,建设调蓄池或修建地下水库。
3.5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河流、管道等基础设施是城市河流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文循环完整性的重要保证。由于“水往低处流”的现象,城市河流治理体系中,地势较低处是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洪涝最容易爆发的阶段。目前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吸取过往经验,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尽可能保持地势平坦,加强地势较低处的排水系统建设,根据实际多设置排水管道、排水沟渠,增加地表水渗透入地下,避免洪涝灾害。
3.6拓展河道空间
防洪排涝需要一定的河道空间,要保证河流生态正常、平衡,需要尽可能拓展河流空间,这也有助于形成更好的河流生态。治理过程对维持河流生态和城镇化建设并不冲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能够为人们营造更好的生活、生态环境,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城市,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多可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又能够为生态建设提供更多必要的资金、人力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结语:
总而言之,城镇化建设不应该以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在城市小流域河流面临如此多的困境的情况下,当地政府需要加强管理,结合全面推行河长制、海绵城市建设,从顶层建筑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要改变水质差、城市硬化率高、缺乏系统规划等一系列问题,要明确各方责任,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朱福林.城市化进程中小流域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2):161.
[2]马丁,姚建.中小流域总磷污染模拟及控制对策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8,40(06):728-732.
[3]郭贯斌.小流域河流防洪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8(02):47-48.
[4]王挺.丽水市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探析[J].中国水利,2017(0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