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视障儿童幼小衔接教师指导手册的开发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3


《学前视障儿童幼小衔接教师指导手册的开发研究》

杨茜薇

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 610031


  1. 问题的提出

(一)升入盲一年级的部分学前视障儿童存在的学习问题

每年盲学前班都有2-6名孩子升入盲一年级,收集历届任教盲一年级教师对接受过学前教育视障儿童的学习情况反馈,发现部分孩子存在一些问题:

1.自控能力差,坐不住,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易分散。

2.认知能力差,学习很吃力,还不如没有读过盲学前的孩子。

3.手指灵敏度、协调性差,学习盲文常出现摸平、摸破、跳行、跳方等问题。

追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出了问题。

(二)教师开展幼小衔接教存在的问题

1.幼小衔接教学缺乏针对性、逻辑性和系统性

经调查了解到任教盲学前班的所有教师都做过幼小衔接教育,在既没有科学的盲校幼小衔接课程标准作指引,又没有专属的幼小衔接教材做参考的前提下,教师根据所教学科改编或创编的幼小衔接教学内容难免会带较强的主观色彩,缺乏针对性,各教学内容之间也存在逻辑性和系统性差等问题。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幼小衔接教育,对综合能力强的部分盲孩子有成效,对能力一般和滞后的盲孩子效果不佳。

2.集体教学形式,影响幼小衔接教学效果

我校盲学前为混龄班,班额为8人,孩子入学年龄为4-7岁,每年仅有部分孩子要升入盲一年级,需进行幼小衔接教育,部分孩子会继续留在学前班,不需要幼小衔接。由于师资有限,无法分小组教学,所有课程均为集体课,差异性教学给盲幼小衔接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直接影响幼小衔接的教学效果。

(三)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处于空白阶段

在国内各大期刊、文献数据网上,用关键词“视障儿童幼小衔接”、“视障儿童幼小衔接课程”共搜索到相关文献2篇,分别为:高文军的《视障儿童入学前适应教育研究——盲校幼儿衔接问题的探讨》、刁春好《视障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研究》,两篇文章均结合自己在视障儿童学前教学方面的实践提供一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未涉及学前视障儿童幼小衔接课程内容的研究,该研究领域处于空白阶段。

  1. 关键词界定

  1. 学前视障儿童

学前视障儿童:4—7岁视功能受到一定损害,无法达到正常视力的儿童。

(二)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

(三)教师指导手册

给教师教学提供指导的书。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为:形成辅助学前视障儿童教师开展幼小衔接教学使用的指导手册。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内容包括3个方面:指导手册编写的课程、目标、形式和内容。

  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学习普幼幼小衔接相关文献资料,为编写本书提供借鉴和参考。

2.访谈研究法:访谈我校执教盲一年级教师,了解盲学前学生进入一年级学习情况以及盲一年级学生需具备的能力,为编写本书提供指引和方向。

3.实践研究法:把编写的教学活动运用于课堂实践,在实践中寻找差异与不足,逐步修改与完善教学内容。

五、研究过程

()明确编写目的阶段2019.3—2019.4

查阅、学习普幼幼小衔接教育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对我校多位执教盲一年级教师的访谈,明确本书的编写目的:1.为学前视障儿童教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提供相对科学、可行的借鉴和参考。2.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前视障儿童进入盲一年级需具备的一些核心准备技能。

(二)确定课程、目标与编撰课程内容阶段2019.4—2019.6

参考普通儿童幼小衔接用书《多元智能幼小衔接课程》、《幼小衔接教师指导手册》,盲校用书《特殊儿童功能性视力训练》、《特殊儿童体育与运动》、《特殊儿童定向行走训练》,结合学前视障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进入一年级需具备的准备技能,我们确定本书为5大核心课程:学习品质与入学适应、认知与阅读、前盲文技能、数学思维、音乐,并在拟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改编和创编出与5大课程相对应的20个小主题160多个活动。

(三)实践与完善阶段(2019.9—2020.1

1.把编写的课程内容运用于课堂实践,根据实践情况进行修改。

2.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提炼,形成相关研究报告和相关成果。

3.申请结题,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档案,完成专题结题工作。

六、研究成果

(一)确定学前视障儿童幼小衔接课程

普通幼儿幼小衔接品牌众多,90%的品牌均有阅读与识字、数学思维、拼音、英语等基础课程。学前视障儿童需要哪些衔接课程呢?分析我校学前视障儿童情况:

  1. 根据视觉损伤程度分为低视力和全盲两类,小学阶段要学习汉文和盲文,需要做认识汉字和摸读盲文的衔接。

  2. 注意力差、认知能力发展滞后、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数学迁移和运用差,需要补偿认知增进理解力,训练数学思维,利用奥尔夫音乐提高注意和想象能力为小学学习打基础。

  3. 学前阶段课时为35分钟以游戏活动为主,小学阶段课时为40分钟以课堂教学为主,进入小学课时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会导致学前视障儿童不适,需要入学适应方面的衔接。

  4. 大部分孩子会读学前1-4年,预备升学的孩子均已具备入学的生活自理与定向行走技能,个别能力滞后孩子除外。

基于上述情况,结合我校盲一年级对新生“具备学习的能力”的要求,我们确定本手册要编写的5个课程领域: “学习品质与入学适应”、“认知与阅读”、“前盲文”、“数学思维”、“音乐”。

(二)拟定学前视障儿童幼小衔接课程目标

通过查阅幼小衔接资料,参考《幼儿园指导纲要》和《3-6岁幼儿发展指南》,结合学前视障儿童的认知和学习特点,梳理出“学习品质与入学适应”、“认知与阅读”、“数学思维”、“前盲文”、“音乐”的课程目标。

  1. 学习品质与入学适应课程目标

  1. 充分做好进入小学的心理准备,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2. 学习为自己制定起居与学习计划,养成按规律作息和学习的好习惯。

  3. 树立时间观念,知道做事不磨蹭,懂得珍惜时间。

  4. 培养专注与倾听能力。

  5. 培养坚持、细心、自信、有条理、有责任做事的好习惯。

  6. 培养热爱劳动、爱护公物、自我保护、友好互助、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习惯。

  1. 认知与阅读课程目标

  1. 认识与自身和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事物,建立丰富、具体、感性

事物形象,丰富认知经验。

  1. 从颜色、形状、质地、用途多方面认识事物,感知事物的特征,发展

有意听觉注意能力、触摸辨识能力、剩余视觉运用能力、多感官学习能力。

  1. 低视力儿童认识简单的与生活相关的汉字。

  2. 学习朗诵、吟唱、仿编、表演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记忆能力、语言理解

能力、语言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1. 培养喜欢听儿歌、诗歌、散文、故事等多种文学作品,热爱阅读的情感。

  1. 数学思维课程目标

  1. 对生活中的数和与数相关事物与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数学问题。

  3. 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运算的结果。

  4. 认识盲文数字1-10。

  5. 通过操作各种实物或直观教具,发展观察、类比、运算、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

  6.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与有趣。

  1. 前盲文课程目标

  1. 初步感知、认识一些简单的盲文,知道盲文是将来自己要学习的文字。

  2. 发展触摸辨识、触摸追踪、盲点定位能力,为学习盲文打下基础。

  3. 利用各种触摸游戏活动,产生喜欢盲文、热爱盲文学习的情感。

  1. 音乐课程目标

  1. 能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 能初步理解作品主题,大胆地进行创造性表现。

  3. 能够运用动作和打击乐等多种方式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4. 初步探索不同的演唱方式,提高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5. 利用音乐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初步的审美情趣。

(三)编写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的课程内容

1.精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活动

视障儿童学前班为混龄班,所有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相对滞后,所有课程为集体课,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教学的同时需兼顾发展认知和满足不升小学孩子的学习需求。因此,在编写5大课程内容时,我们精选与学前视障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活动。

例如:

在认知与阅读课程领域,我们从认识自己、认识生活的角度出发,精选出7个主题活动:“我的身体”、“各种声音”、“好吃的蔬菜”、“各种粮食”、“水果香”“四季转转转”、“快乐的节日”。

这7个主题活动涉及学前视障儿童所熟悉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系统地帮助学前视障儿童利用多感官认知事物,在头脑中建立直观、形象的感性经验,内化为自身的认知体验,再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进一步提高认知和理解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喜欢学习,为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和心理基础。

  1. 精心设计多感官教学活动

本手册一些教学活动,以学前视障儿童“触听”学习为主,其它感官运用为辅,调动多感官综合学习进行改编或创编,旨在培养学前视障儿童的触摸能力、有意听觉注意能力、剩余视觉运用能力、其它感官综合获取信息能力,让他们在感官发展的关键期得到科学、合理的教育与引导,习得运用多种感官综合信息为我所用的方法,为进入小学阶段更有效的学习奠基。

例如:

在“好吃的蔬菜”、“各种粮食”这些主题活动中,学前视障幼儿均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水果、蔬菜、粮食的颜色、样子、手感、味道、口感,学习用多感官认知事物。课上孩子们兴趣浓厚,注意力非常集中。然后,把这种活动延伸到了“四季转转转”的主题中,孩子们认识了四季的花、四季的衣服。

  1. 巧妙布局低视与全盲孩子的教学活动

  1. 低视力孩子学习汉字的内容安排在认知与阅读课程领域,每一个认

知与阅读领域的主题活动中都包含低视力幼儿需要认识的汉字。如,在主题《我的身体》中《脸上有什么》、《有趣的嘴巴》、《小手小脚》中就包含低视力幼儿需认识的“目”、“耳”、“鼻”、“口”、“小手”、“小脚”、“喝”、“吃”、“吹”等汉字。

  1. 盲文是全盲孩子将来要学习和掌握的文字,对全盲孩子一生的发展来

说至关重要。因此,我单列一门课程前盲文,把全盲孩子进入小学正式学习盲文需掌握的技能和学习的内容放在其中。本研究编写的前盲文课程包括触觉灵敏度训练、摸读与追踪训练、盲点定位训练3个方面的24个活动。

(3)具体教学活动设计时,明确低视力和盲孩子的学习任务,通过多种学习方法与策略,保障两类不同学习方式孩子的共有能力、触摸能力、剩余视觉能力的发展,做好认识汉字和盲文的准备。如,认知与阅读的很多活动,我们均配备低视力观察的图片和汉字,帮助低视力孩子在与盲孩子说、演、配对的互动游戏里认识图片与汉字。前盲文训练所有活动均要运用教具和操作材料,考虑到低视孩子剩余视觉的运用需求,我们选材和配色时注重增加对比度满足低视力孩子的视觉运用需求。

  1. 音乐领域贯穿并渗透于5大课程

音乐是学前视障儿童非常喜欢的活动,更是他们的特长领域。因此,我们将音乐活动贯穿并渗透于5大课程中。在学习品质和入学适应、认知与阅读板块均有相对应的音乐活动,其它课程中在导入或游戏环节也均运用到与课程相关的音乐。旨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学前视障儿童的音乐素养,为小学进一步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四)构建5大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库

5大课程教学活动中要运用到很多音乐、图片、语言文本、汉字卡片、教学材料和自制教具,我们建立了相应的资源库,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查看资源库,运用这些教学资源。

七、研究反思

本研究编写出的课程内容,基本能解决目前学前视障儿童幼小衔接存在的一些问题,但由于时间关系仅实践了部分课程内容,还有一些课程尚需继续在实践中不断增删、修改与完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