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技术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7
/ 2

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技术实践

蒋万林

身份证号: 32062119801116 **** 江苏南通 226600

摘要:后胶带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项目中常用的一项技术。为了对后胶带技术的应用情况要更加全面的了解,本文结合实际在阐述后需要在施工技术功能的基础上,分别从后浇带施工技术,前期准备工作后浇带浇筑时间,以及断面工程施工要点等方面,全面的探讨了后浇带技术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技术实践

0引言

后浇带技术的应用之下,可以有效的预防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热胀冷缩而导致拉应力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导致裂缝的出现,在应用中,可以将其设置在后浇带的结构中填充混凝土,形成稳定的结构形式,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求。

1后浇带技术功能分析

首先,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温度应力给收缩膨胀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施工之后后的2个月左右的时间,热应力的分布缺乏完善性,建筑结构应力比较大的条件下会导致其变形问题的出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稳定性都不能达到要求。

其次,后浇带技术在应用到高层建筑中,尤其是裙房结构的沉降差控制效果非常好。在具体的实施环节,要把后浇带施工技术连接部位进行混凝土浇灌施工,有效的消除沉降的问题。

2施工要点

2.1做好前期工作

要把后浇带技术应用到建筑项目的实施中,应该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最为关键的准备工作就是模板预设施工,该阶段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必须要正式施工前结束。施工人员要在浇筑前把模板预设按照要求进行,可以组合成为网格结构形式,保证模板、刚度、稳定性达到技术标准的要求,可以有效防止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与裙房出现下沉过大的情况。在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中,要保证钢丝网模两侧压力达到技术标准,然后进行垂直浇筑施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合格,要做好振捣作业处理,确保综合性能合格。

2.2合理把握浇筑时间及施工断面

后浇带断面进行严格控制,设计要和混凝土断面达到一致性的要求,从而可以防止主体结构应力过于集中而出现变形的问题,也能够避免在后浇带施工中产生直缝的缺陷问题。从当前的断面形式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包含下面几种:企口缝、V形缝、平直缝以及阶梯缝四种。如果选择企口缝,墙板厚度不能小于0.6m;如果选择平直缝的形式,墙板厚度控制在0.3m以下;如果使用阶梯缝,墙板厚度应该在0.3—0.6m之间。但是应该提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后浇带在应用中不能选择使用直缝的形式,否则建筑结构中容易由于压力的出现而导致变形的问题。后浇带砼结合面的设计,要保证在浇筑之后的初凝阶段对于该位置进行冲洗处理,从而可以达到结合面的密实度的标准。对于浇筑时间的确定,选择更加的复杂。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施工阶段,要2个月的工期财产完成,这个阶段进行后浇带施工最为合适。但是这只是理论方面的要求,对于高层建筑主体初出现的延迟沉降与裙楼出现的大于主体沉降的问题,后浇带施工要保证在沉降结束后才能进行浇筑施工。对于主体沉降方面来说,要综合分析施工材料、作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保证浇筑施工顺利的进行。

2.3合理把握施工宽度及施工间距

建筑工程的实施中,最为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保证建筑施工的整体性能合格,一旦不能有效的控制,会导致稳定性等性能不合格,所以应该加强施工的宽度、间距等严格控制。通常来说,如果楼高不超出22层,并且建设施工中因为应力钢筋的使用,不能将钢筋结构进行切断处理,而是尽量的增大跨度尺寸,保证后浇带的结构的质量合格。在检查之后达到要求的情况下,要进行焊接连接处理,保证真个结构部分的性能全部符合标准的要求。从大量的施工经验分析发现,后浇带的宽度要保证不能在7m左右,后浇带间隔距离要按照实际的情况确定,并不仅仅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盲目确定。对于施工间隔距离设定方案,对于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可以缩小间隔距离;对于东北地带,环境温度比较低,可以增加间距。

2.4合理把握施工位置及施工材料

后浇带技术应用的作用就是降低施工中的应力影响,所以应力选择中,应该应用外力比较低的混凝土材料进行后浇带部分的施工。后浇带的位置要合理的选择,首先应该尽量的排除设置在剪力墙的中间位置上,否则将会导致该结构出现应力过大、弯矩超标的情况。因此,模板与大梁应该控制在合理的位置上,保证施工更加的合适。施工材料的选择,应该保证后浇带结构的湿润度比较高,混凝土材料的填充环节,要选择压缩系数很小的微膨胀混凝土材料,从而可以提升受力的效果。如果混凝土结构部件的强度很高,应该采用标号比较高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施工,然后是做好振捣处理,并且应用到工程中。防水材料的选择中,要保证沥青材料、防水卷材等质量合格,防水的密封性满足要求,并且应用到建筑工程中,确保后浇带质量合格。

3实例

本文以某工程项目为案例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后浇带技术在工程中的使用。该工程主要包含两个施工环节,其一是防止主体结构和裙房之间有沉降问题,可以通过模板支护施工;其二是体现出支撑与防水效果的地下室顶板结构。

3.1施工模板支护

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如果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后浇带进行施工,要保证二者间隔时间不能小于2个月;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才能开始进行后浇带部分的浇筑作业施工。而间隔时间的确定要结合现场施工环境、技术标准等因素进行,如果当地的气候环境比较潮湿,要尽量的延长时间,增加间隔时间。在间隔时间范围内,裙房要保持连续施工,在结束后,主楼和裙房之间会有悬挑的结构部件存在,此时为了保证支护力度达到要求,在施工之后进行必要的设计和计算,后浇带下部的两侧需要设置有1m范围内的模板支撑结构设置,可以提升受力的性能。当前支护能力也是比较差的,此时就要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要求,才能拆除模板结构,保证支撑结构性能合格,提升模板的承载力水平。在建筑主体结构的后浇带施工后,在经过60天的间隔之后,该结构的变形量已经达到70%以上,此时的后浇带抗变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长期的应用之下,其结构也会出现一定比较小的裂缝问题,要提起足够的重视。

3.2地下室

建筑工程的地下室结构在施工中,混凝土顶板结构的厚度要严格管理与控制,保证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合格。为了有效的预防钢丝网膜承受比较大的压力而出现模板外凸的问题,要保证厚度达到技术标准。同时在钢丝网模板作业施工环节,根据施工工艺开展混凝土的振捣作业处理,且要采取分层、分离的施工作业方式。振捣环节,比较重要的就是保证振捣棒和混凝土模板有一定的距离,保持一定的间隔,以防止给模板产生任何损坏和影响,也能够预防水泥浆的流失。此外,还应该充分的重视各个结构与墙体的浇筑作业处理,具体的后浇带的层次与技术可见下图2。

5fdaf5caa61f4_html_d1438f0511b48d21.png

图1地下室后浇带施工示意图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往往会由于应力出现热胀冷缩的问题,如果超出约束力的影响,会导致变形问题的出现,也就会导致建筑裂缝的出现。人们会选择使用后浇带的技术进行施工,可以避免出现裂缝的病害,本文以实际案例分析,了解施工技术和工艺,从而可以提升建筑工程结构性能,满足安全性与质量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贾世辉,郭元浩.浅谈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J].河南建材,2012,(1).17-18.

[2]张伟.浅谈框架结构房屋的主体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0,(15).142,169.

[3]刘春红.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20,(4).25-26.

[4]孔小芳.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优化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7).14~15.

[5]倪国洪,胡旭峰.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