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摘要:自然界中的盐、碱土以及盐化或碱化的土壤统称为盐碱土,其本身所具有的物理或化学特点影响着大部分植物的生长。同时,盐碱地也是非常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本文进一步阐述了盐碱地成因及改良现状,以及进一步阐述了盐碱地绿化土壤改良技术。
关键词:盐碱地;造林;技术特点;对策方法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898850
一、引言
自然界中的盐、碱土以及盐化或碱化的土壤统称为盐碱土, 其本身所具有的物理或化学特点影响着大部分植物的生长。同时,盐碱地也是非常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目前,我国盐碱土主要有滨海盐土和海涂,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土,黄淮海平原盐碱土以及漠境盐土和内陆盐土五大部分。近些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环境、资源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开发利用盐碱地能够缓解当今社会对资源利用的危机。
二、盐碱地成因以及改良现状
3.1盐碱地成因
所谓盐碱地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 易溶性盐类在地层表面所做的垂直或水平方向上的重新分配,促使含盐比重较高的物质逐渐在底层表面集聚起来形成的集盐地区。通常情况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蒸发作用比较强烈, 地下水以及底层土中的水分经过土壤的毛细管蒸发到大气中去, 使其含有的盐分保留在土壤的表层,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盐碱地;人为因素也易导致土层地下水位上升,地层表面集聚大量的盐类,形成人工盐碱地,如灌溉的不合理等;在沿海地带,海水的长期浸渍,也易形成盐碱地。
3.2盐碱地改良现状
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人类在努力的尝试着各种开发途径以增加土地的使用价值,如生物、化学改良,水利工程的实施等,在不断的摸索与前进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盐碱地改良经验。但是,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给土地改良带来了很多麻烦,因此,目前在我国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通常使用的改良技术和方法,有传统的技术,也有利用生物、化学的新方法新技术,随着我国对盐碱地改良技术的重视以及不断深入的研究,单一或复合的新技术也在不断的出现。
三、盐碱地绿化土壤改良技术
盐碱地土壤中可溶性盐类含量高,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因此,在盐碱地绿化前,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尽可能降低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和 pH 值。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主要有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等。在开展土壤改良工作前要对盐碱地土壤和浇灌水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是确定土壤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物理改良
盐碱地土壤物理改良可分为传统改良技术和现代改良技术。传统物理改良技术主要是平整地面、造坡排水、灌水洗盐,深耕晒垡、及时松土、透水保墒、抑制返盐,封底换土、客土抬高, 微区改土、大穴整地。河套平原区盐碱地采用起垄、开沟、压秸秆、翻晒等整地措施,均可使土壤全盐量和 pH 值明显降低,其中起垄效果最好,全盐量下降率为 15.4%,pH 值下降率为 52.6%。现代物理改良技术主要是铺设暗管和淋水层排盐及铺沙和覆盖等,通过调控土壤水盐运动和物理结构,从而抑制地表蒸发,增强淋水洗盐。青岛唐岛湾应用盲管排盐等技术措施,使根系活动层土壤含盐量由 1.87%~2.05%降至 0.089%以下,pH 值由 8.5 降至 7.4 左右。在水短缺、排水不畅的区域采用地面覆盖的方法, 可以有效抑制地表蒸发、保墒和防止返盐。对沧州滨海盐碱地区研究表明,在长时间干旱少雨情况下,地膜覆盖效果较好,比对照电导率小 148mS/m,可有效防止返盐。
•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改良盐碱土壤的一种方法,是最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一种技术措施。生物改良一般包括种植稀盐盐生植物、种植耐盐绿肥和牧草、施加土壤有益微生物等措施。稀盐盐生植物可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可溶性盐,并储存在肉质化的茎叶组织中,在其生长过程中进行刈割,割掉的枝叶可做饲料、烧柴等,多次刈割,可降低土壤中的盐含量。例如,在吉林省西部重度盐碱地上用西伯利亚白刺造林,3a 造林保存率可达 75%以上,土壤 pH 值和含盐量平均分别下降了 7.2%和 20.0%。种植苜蓿、田菁、草木樨等绿肥和牧草,可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对盐碱土改良有积极作用。例如,盐碱苗圃地连续种植耐盐绿肥并翻压还田 3a 后,在 0—40cm 土层盐分含量降低了 37%以上,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土壤疏松,结构良好,利于苗木生长。
•耕作方面的措施
在盐碱地上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耕作方面的措施来降低土地的盐分含量。具体措施包括深耕细耙、节约水源及增加绿肥的使用量等。深耕细耙一方面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避免土壤出现板结,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质, 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改善土壤的性能等。节约水源主要指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种植耐旱的农作物,使用滴管、管灌和喷灌等方式来节约水源,防止土壤的盐渍化,提高土地产量。增加绿肥的使用量能够改善土壤,增加有机质的含量,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盐分的累积。
•综合性的措施
主要指通过改善自然环境来改善盐碱地的农业生产环境。主要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和化学改良。植树造林一方面能够降低地下的水位,阻止盐分含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可以调节地域小气候, 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树木抑制地下水位的上升主要是通过一方面减少补充地下水,另一方面是增加对地下水的消耗两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的。建造适当的林带结构,一方面可以减小风速,减小地表水的蒸发,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降水量,增大空气的湿度, 从而改善地域性的小气候,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盐碱地造林技术
第一、通常情况,盐碱地自然环境比较复杂,自然条件较差, 因此在盐碱地造林就应该根据实际的造林特点,改善立地条件, 并适当的种植树木,同时,为了防止盐分含量的再次上升,在树根底部适当的添加有机肥料,甚至更换树苗根部土壤,确保树苗成活。
第二、造林学中的基本原则是适地适树。因此,植物物种的选择成为盐碱地造林的首要条件。在盐碱地造林物种的耐盐能力成为衡量树种是否适合在该地区移植的重要指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造林地盐分的分析。
四、总结语
未来在对盐碱地改良利用以及造林技术研究需建立在长期的检测基础之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因
素,及时调整完善水利、生物、化学等措施,同时,还需加强对水盐浸渍的预测、研究,着重加强生物科学技术并提高生物的抗盐措施,加强植物抗逆性研究。
参考文献:
[1]付建超.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