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3
/ 3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张香玲 主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天津 300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160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并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和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每组80例均分别包含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40例,药物治疗组的80例患者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80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在治疗三个月后对所有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康复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损伤。结果:治疗后评价160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治疗后相比药物治疗组的生活质量SS-QOL专用量表评分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治疗前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比对照组评分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加速修复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不断的深化,导致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呈现为增长趋势,患者在采取手术治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对生理、心理状态都有严重影响,甚至会加重躯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都具有严重影响。为此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于手术治疗后的康复措施需要加强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1]。此次研究针对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脑血管疾病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型,其中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最高,主要表现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本文将针对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160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其中包括脑梗死患者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0例,经CT或MRI证实160名患者均需要在医院中进行住院治疗,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药物治疗组(n=80例)和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n=80例),每组患者中均有脑梗死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0例。每组的80名患者均由40例男性患者和40例女性患者组成。药物治疗组的80例患者年龄在45~73周岁,平均年龄为58.32±6.34岁;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的80例患者年龄在43~72周岁,平均年龄为59.23±6.05岁。研究开始前两个组别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药物治疗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7144),每次4粒,每日三次。

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在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NK-IA05J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生产厂家:石家庄渡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注册证号:冀械注准20142280329号)的耳后电刺激进行治疗,操作步骤:清洁电极粘贴位置上的皮肤,使电极与皮肤紧密贴合,将耳后电极插头与主机上耳后电极输出接口连接,插入电源线启动设备,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调节治疗参数:治疗模式、治疗频率、治疗强度(以患者的自我感受及耐受能力为佳)。每天一次,每次治疗30min。

1.3评价标准

  1. 神经功能康复有效率根据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分为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90%以上)、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45%以上)、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 18%以上)、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18%以内),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3]

  2.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4]。生活质量量表SS-QOL问卷评价项目包括社会角色、活动能力、家庭角色、精力、情绪、语言功能,每个项目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

  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肢体功能量表评价,NIHSS评定患者的综合运动功能,共33项,每项有0、1、2三个得分标准,总分66分,每项评价内容分为自主完成、辅助完成及无法完成,评分越高说明肢体受限程度越高病情越为严重。神经功能损伤NIHSS量表评价项目包括意识、感觉、语言功能及运动等,总评分为42分,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越重[5]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用卡方(x2)检验进行分析,用T实验进行组间比较,当p<0.05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三个月后评价160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效果。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神经功能康复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康复比较[n(%)]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效率

药物治疗组

80

21

32

20

7

73(91.25)

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

80

30

23

26

1

79(98.75)

x2

/

/

/

/

/

5.263

P

/

/

/

/

/

0.008


2.2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治疗后相比药物治疗组的生活质量SS-QOL专用量表评分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SS-QOL专用量表评分比较

组别

药物治疗组

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

T值

P值

例数

80

80

/

/

家庭角色

治疗前

5.76±1.11

5.89±0.14

5.787

0.134

治疗后

9.12±0.22

12.97±0.27

4.253

0.003

活动能力

治疗前

16.01±1.21

15.77±0.53

3.852

0.095

治疗后

19.56±1.58

25.89±3.15

5.102

0.001

精力

治疗前

6.14±1.01

6.11±0.31

5.001

0.102

治疗后

8.41±0.36

12.08±0.25

4.991

0.012

情绪

治疗前

10.86±0.84

10.99±1.30

9.731

0.244

治疗后

14.15±0.25

18.97±1.78

4.896

0.006

语言能力

治疗前

11.78±1.03

11.41±0.57

2.114

0.235

治疗后

18.31±0.01

22.09±0.12

4.961

0.011

社会角色

治疗前

12.47±0.21

12.87±1.74

3.495

0.156

治疗后

17.74±0.10

23.87±0.31

5.010

0.008
















2.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损伤。治疗后,两组相比治疗前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比对照组评分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NIHSS专用量表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肢体功能损伤

神经功能损伤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药物治疗组

80

33.31±0.81

24.56±0.29

29.04±1.22

15.23±0.19

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

80

32.12±1.05

14.55±0.11

29.21±1.37

10.05±0.13

T值

/

2.815

1.954

4.221

3.972

P值

/

0.105

0.003

0.224

0.015













3讨论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治疗后评价160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治疗后相比药物治疗组的生活质量SS-QOL专用量表评分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治疗前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药物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组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比对照组评分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仿生电刺激仪主要是通过仿真生物电流刺激小脑顶核或肢体的神经,以起到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消除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

综上所述,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加速修复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星. 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临床医学,2020-08 

  2. 李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郭家梁,钟宁,马小萌,等.基于振幅-周期二维特征的脑电样本熵分析?[J].物理报,2016,65(19):

190501-1-190501-9

[4]牟凤群,陈通.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狭窄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1):1213-1217.

[5]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 章鹏.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