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小学校 401334
一、案例背景
现如今中小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包括多动、自卑、自私、说谎,甚至暴力倾向等,这些不良行为和心理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案例描述
小李是我们班一个男同学,因为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特别喜欢恶作剧,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孩子们都对他敬而远之,私下都管他叫“大魔王”。
有一次,小李想加入同学的游戏,可大家忌惮他的“恶名”,不愿意,就推搡起来,小李把别的孩子抓伤了。请来家长解决事情,小李被妈妈批评一顿,却一脸无所谓。如何帮助他,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件大事。
后来,小李妈妈想在教室陪他听课。可孩子根本坐不住,睡觉、玩耍,就是不听课。妈妈紧紧抓住他的手,坐端听课,想给他做个表率,孩子却又抓着她摇来摇去。她的脸色越来越差,眼眶里含了许久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孩子看了,不屑地自顾自玩耍,却越玩越慌,想替妈妈擦眼泪时,却被妈妈伸手抚开。我边上课边看着,心里真不是滋味。
体育课,小李躲在图书角,我过去和他聊天,问他明明想和同学一起玩,为什么在一起就老动手。他说自己其实很羡慕有朋友,但又控制不住自己,总感觉别人一碰他就是想伤害他,于是才动手。而且他不喜欢同学给他取外号,叫他“九阴白骨爪”“大魔王”。孩子还说,爸爸经常上夜班不陪他,不听话就只有挨打。有一次妈妈为了保护他还被爸爸划伤了手。他吓坏了,觉得爸爸只会使用暴力,所以他也破罐破摔。这件事是两年前发生的,可孩子回忆起来,还是耿耿于怀。我意识到,问题似乎出在他家人身上。
于是,我约谈孩子父母,说起这件往事,他们才意识到当时的一时冲动,竟给孩子造成这样的影响。
三、问题描述
1.小李想和同学玩耍,但接触中很敏感,只要感觉自己受到伤害,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容易被激怒,继而对同学动手。
2.因为同学被小李欺负,大家对他敬而远之,小李自尊心受挫,欺负起同学来更加不管不顾,同学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3.小李父亲对孩子的管教缺乏耐心,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方法,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母亲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教育管理极不配合。
四、问题解决
1.针对小李容易被激怒,与同学相处不睦的问题,我首先找到小李谈心,了解他的想法,请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介入,通过沟通交流,找准孩子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谈话和引导。
2.时常和班上同学谈心,特别是和小李有过矛盾以及喜欢在班上起哄的孩子,希望他们多包容小李,释放善意,多帮助他。
3.和心理老师一起约谈小李的父母,交流孩子教育和管理的正确观念和方法,形成家校合力。
五、案例后续
有一天,小李突然告诉我,前几天爸爸给他道歉了。他知道其实是我和爸爸沟通他才道歉的,谁知道爸爸是不是真心认错。我讶异于孩子内心的敏感,告诉他爸爸也是第一次扮演“父亲”这个角色,你们是一起边学习边成长。他告诉我妈妈带他看了心理医生,也一直在配合吃药,希望自己能够改变。我经常鼓励他,表扬他热心帮助同学拿东西,渐渐地他也开始在课堂上回应我。
疫情网课期间,小李非常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交作业速度快,配合老师的要求。小李妈妈也积极地给我传来孩子在家的学习和生活照片,他和父母一起运动,笑容满面。之前没有机会陪伴孩子的爸爸抓住机会,每天陪着他学习、运动、做饭,让小李感受到了父爱。
我很高兴看到孩子有这样的转变,曾经的“大魔王”不再那么“妖魔”化了。
六、分析反思
现如今中小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中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不良行为和心理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小李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和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长期缺乏耐心的教导和陪伴,遇到问题经常采用暴力手段,于是孩子在言语和行为暴力中渐渐开始模仿父亲,与同学朋友产生矛盾时也容易使用暴力。“出格”的言行使他遭到同学和朋友的排斥,自尊心容易受挫。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个体自尊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是具有一定的自信。小李在家庭和学校都得不到他想要的“尊重”,对学习和家庭生活失去信心,看不到自身优势,所以做事常常半途而废,行为也愈发暴力起来。这时候,适当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在和小李父母、学校心理咨询老师谈过后,父母带孩子积极接受了治疗。
两年多来,我在小李身上花费的功夫是最多的,但生气、失望、无力的时候也是最多的。我想过放弃,但又时刻提醒自己,作为教师,特别是一名党员教师,在做教育这件事上,必须要过得去良心这一关。每次看到小李妈妈流眼泪,我都感同身受。因为帮助小李改变,并不仅仅是帮助了一个孩子成长,也是帮助了一个家庭。家长在改变,孩子在进步,而我也在成长。
教育是一种等待,以后还会遇到许多不同的孩子和家长,我想,要真正把育人的担子扛在身上,化和风细雨,润孩童心灵,才会是个幸福的引路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