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故乡课程 传承家国情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开发故乡课程 传承家国情怀

孙雅妮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实验小学 山东烟台 264676

【摘要】故乡主题实践课程挖掘记录乡村沧桑巨变过程中文化生态、自然生态、经济生态进行探究,通过调查、考察、体验、了解、认识其所居住地方的人、事、物,包括生活环境、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传统艺术与文化等,使学生能认同与热爱自己的乡土,以激发他们改善环境及家乡建设的意愿及能力。同时升华出一种对故土的眷恋和归属,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引导学生认识乡土环境,传递家乡文化;欣赏乡土风情,激发爱乡情怀。

【关键词】故乡课程 立德树人 家国情怀 文化自信

故乡是一个悠长而温暖的词汇,在《周礼》一书中,有“以俗

教安,则民不偷”、“以乡之物教万民,而宾兴之”的句子,可见,中国人有着深厚的故乡情结。故乡,不仅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也是一种文化和精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村落……乃至到整个国家,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烙印在内心深处的中国根、故乡情。“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这既是对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重要精神力量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中华儿女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极大鼓舞。

现今,“故乡”对于当下的小学生而言,已经开始变得遥远和陌生,以笔者任职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40%以上的学生都是跟随父母从外地搬迁过来的,曾经的故乡远离了,新的故乡也无法真正融入,因此,家乡故土教育一个人的生长根基所在,是连结个体价值的实现和国家民族伟大复兴的桥梁。

对故乡课程的开发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考察探究中认识家乡、熟悉家乡,逐渐形成血浓于水的乡情,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于心实践于行,将来愿意回到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

根据故土特点,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挖掘记录乡村沧桑巨变过程中文化生态、自然生态、经济生态进行探究,通过调查、考察、体验、了解、认识其所居住地方的人、事、物,包括生活环境、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传统艺术与文化等,使学生能认同与热爱自己的乡土,以激发他们改善环境及家乡建设的意愿及能力。同时升华出一种对故土的眷恋和归属,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引导学生认识乡土环境,传递家乡文化;欣赏乡土风情,激发爱乡情怀。

课程实施可以重点做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组织教师制定学段课程计划,规范学段的连贯性和主题的联系性。根据项目设置的每个领域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低、中、高三个学段确定课题项目;二是根据学生兴趣设定主题,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与学习方法运用到探究性和体验性学习中。鼓励学生以物化形式呈现学习结果,进一步升华故土情爱乡心;三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模型、电脑制作或美术作品、科幻作文,展现家乡未来的风貌。

结合地域特点开展实践主题活动,让生活成为课程。

一、走进乡村追溯根源。乡村是故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其独有的村碑村志老房,记录着这个村子的来历和曾经发生的真实故事,这是乡土文化重要的承载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寻根”活动,探寻自己乡村的历史和家族的变化。通过访谈村里的老人、阅读村碑村志记录等方式,了解自己乡村的来历和名人,了解自己的家族和变化,最后调查报告,深切感悟“家”更深远的涵义,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走进场馆了解家乡。场馆是学生直观全面认识故乡最有效方式之一,组织学生以研学的方式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对家乡的人文历史科技有整体的认知。在笔者的故乡汇集了航天 513 所、中集海洋、生物科技、核电博物馆等高科技产业园,通过研学,开拓学生眼界,增长知识。在 513 所,了解到了我国的航天技术和取得的瞩目成就,自豪之情不言而喻;在生物科技园,与生命科学研究零距离接触,使用高倍显微镜探索生命的奥秘;在核电科技馆,观察原子核,学习了核能与核电基础原理与应用,消除了同学们对核的偏见与恐惧……这些活动,让学生见识到了家乡的无限发展魅力,更激发了他们科技探索的兴趣。

三、走进自然考察环境。关注环境建设了解家乡的地质、空气、水资源变化,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组织学生开展公园考察、沙滩清理等活动,与自然零接触,在活动中树立爱护家乡的责任意识。在后续的活动拓展中,结合学科特点,继续开展绘画、作文、摄影等方式宣传环保理念。

四、走进民俗传承文化。传统节日是我国重要的文明传承形式之一, 承载着人们深刻的情感,借助这些传统节日,知道这些节日的由来,了解故乡特有的习俗,同时拓展到做节日美食,如饺子、元宵、粽子、月饼、面条等,不仅明析了食物的意义,而且收获了劳动的快乐。在探究过程中还发现家乡非遗文化,如剪纸、年画、布艺、草编、扎染等工艺。故乡民俗活动的深入开展,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故乡系列实践课程的开展的同时结合多元主体,多样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此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热情。评价方法:一是通过过程性资料,如作业、成果(作品)或师生对实践情况的记录;二是学生在整个学校课程的完成学习、探究、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态度转变、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的表现。三是根据学生的作品或成果。学期末,根据以上记录,采用师生评、生生评、家长评的多元评价方式,描述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故乡主题课程的开发让学生通过对地区的自然生态、经济生态、 文化生态的实际调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地域环境、产业特点,

在实践中深入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实际调查活动中,真正践行“家国情怀”教育,学生产生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和对自我、对未来的思考,促进学生德智发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感恩心,自豪情,回报志,并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动力,引发学生对自身价值的深度思考,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