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环境美学观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环境美学观念

张旭

阿穆尔国立大学 俄罗斯 阿穆尔洲 999081

摘要: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展现出我们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以及天人与我合一的思想感情。从环境美学的角度上看,它还包含了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与生态美学的“意境”,在诸多类型的绘画作品中,没有其他作品能够代替山水画赋予我们如此深刻的思想情感,本文简单解读一些山水画的环境美学观念,希望对当下社会中的人们带来审美提升和表达对我国弘扬传统文化的支持。

关键词:古代环境思想;中国山水画;环境美学;人与自然

引言:中国的环境美学思想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直到战国时期,这个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群星璀璨、辉煌灿烂的时期,各类哲学思想奔涌而出,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对我国古代的环境美学起到了深远影响。阴阳相生,天地人和、道法自然等思想的出现,都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相通的。

  1. 中国的古代环境思想

环境思想在我国早已出现,百家争鸣时期,孔子就提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胜五焉。”甚至在战国之前,《周易》就提出了最早的生态哲学。《周易》写到,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就是仁慈与善良,而天地则代表着宇宙的全称,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一起,是同类,是平等的。认为包含人类在内的大自然,都是有生机和生意共同体,是值得观赏的。到了魏晋时期,谢灵运想要从个体生命的角度去体验天地的永恒,体现人的自由,于是诞生了山水诗,后来由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对于山水美景的细节描绘,《画云台山记》的出现,成为了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山和水被人作为美丽的景色,只是在古代并没有自然景观或者是这种词汇罢了。后来到了两宋时期,另一种“山河”、“江山”、“河山”的词汇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些词汇在南宋诗词文章中不仅表现了壮阔的美景,同样还具备了一些特殊的家园含义,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这些都是古人环境思想的不断丰富。[1]

  1.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最早在隋朝出现,也是在隋朝出现了特色画法,便是以“远”为切入点。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深远”的三远散点透视法,平远就像是身临其境,在山道上散布一般,边走边看,焦点变化,括进江山万里。高远如同乘降落伞从山顶缓慢下降,焦点也在变化,从山顶画到山脚,可以画出立轴长卷。深远则运用远近山的形态浓淡对比,画出立体,山谷深邃的效果。加上必须有人或者建筑出现在画中,让这幅画更具备生机。画中的意境多半都是作者心中的真情实感,画家们把山水当做画面的载体,借用鸟类、建筑、人像把内心情感抒发到画面中,创造出这种借画言志的感觉,所谓意境,就是情景结合的手法,并且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如果不带有感情的去画,这些画面永远只能是死物,别人不会感受到一点点的生机和画意。画景也就是画情,没有一副山水画带给人的感受是相同的,因为每个人的情感都不同。既然山水画能被称作无声之诗,这就说明笔者把画中的诗意之境成为笔墨的语言,也铸就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风格和精神内涵。[2]

  1. 山水画的审美体验

中国山水画,具有代表中国画的美学意义。它能够极丰富的表现生活和自然。然中国山水画又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之结晶,与诗文构成一体,具有着独到之艺术文化魅力。这种独特的艺术文化展现了中国先民的智慧,把中国传统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中国山水画是一种人生的、生活的、自然的美学艺术。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人生的美学艺术。人在快乐时,会呈现笑脸,艺术也是一样,也能够表达艺术家的情感。画家能通过画笔把自己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受表现在白纸素绢上。透过这些笔与墨,读者很容易的领悟其中的内涵,就像人的脸有喜有悲。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生活的美学艺术。中国的山水画出现之后似乎就与中国哲学和中国失意的文人、仕宦打上了交道。他们远离尘事,结庐而居,过着与山为友,与水为伴、与世无争、清心寡欲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他们远离了尘嚣和仕途,从而使他们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不欺世的情怀。

四、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艺术哲学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主要是以青绿色为主,在色彩表现上可能显得形式略为单一,但是所彰显的风格儒雅沉稳,而且画中所包含的意义较为深厚,与中国的哲学深切吻合,讲究“天人与我合一”。“天人与我合一”即人与自然与大家都是一体的。山水画的创作需要笔者的身心引导自己双眼,与自然融为一体,但是却不曾打破两者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让心不受到双眼的束缚和局限通过想象的方式观赏山水,来感受山水的自然魅力,通过自己的精神让自然意象在脑海里催生画面,并且与双眼看到的实景再次相互融合。而在欣赏山水画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没有一位欣赏者会把它当成是脱离群众的艺术理念产品,而是把它当成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把每一次赏画都看作是一场心意的旅行,仿佛令人只身仙境之中,流连忘返,所以古时候许多文人墨客把赏画当成一种特别的体验,享受这场心灵的旅程,进入画中仙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

五、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环境美学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环境美学,看似像西方风景画一样,但这不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完整理解,也不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风景考量。如果用西方风景画的眼光看,永远也看不到画的环境美学,两者差异巨大,只是略微有地方相同。中国山水画的“三远”就使得画变成了一种全景式的美,通过心灵的接触,跨越了所谓的“物理角度”,没有了环境和主体的分离感,让情感和自己的内心占据在主导位置,给人以非常强烈的代入感。脑海中的仙境与自身体验结合,人与自然相连,互相结合,非但没有排斥感,也没有影响到所谓的“环境模式”而且是一个息息相关,逐步渐进的过程。这就是在传统山水画中的自身价值,虽然不如现代西方的环境美学有很强的颠覆力,可是也有着西方环境美学所不具备的朴素、平和的特点。[4]

结论: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可以看到,传统山水画以人的大脑联想和内心展望完全投入大自然,这对于我们的自然审美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可以用内心展现自然与人之间的关联,“天人与我合一的理念”对全世界来说都有着启发性的思维。

参考文献:

[1]骆月丽[1],.中国传统山水画鉴赏对现代大众审美能力的塑造[J].美与时代:美学(下),2020,0(1)

[2]周荣山[1],.中国传统山水画和书法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设计与布局[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0(7)

[3]罗媛[1],田筱源[1],.中国传统山水画色彩语言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0(9)

[4]陈涛[1],.新媒体视野下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