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积极建设和蓬勃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大学生社团尤其是艺术类社团逐渐成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某大学校级社团圣舞堂舞蹈协会为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对艺术社团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该舞蹈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模式进行调查研究,找出高校艺术类社团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好建设高校艺术类社团的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社团;校园文化建设;圣舞堂舞蹈协会
一、结合山东农业大学圣舞堂协会,浅析高校学生艺术类社团的现状及新特点
1、艺术类社团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展现自我的重要平台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社团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在学生社团里,各大高校在校生从政治到文化、从专业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层面都可以得到全方位立体化地体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四自”培养,也都离不开高校社团文化建设。对圣舞堂舞蹈协会的会员来说,他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培养兴趣爱好, 还可以展示自己的艺术特长与魅力,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与能力结构,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培养思维能力、自理能力和组织能力,为以后开展工作并在工作岗位上绽放艺术文化色彩打下了基础。
2、当今大学生艺术类社团利用社会资源拓宽规模
当代大学生艺术类社团正尝试利用社会资源, 逐渐与社会接轨,多渠道筹集活动资金,多方面增强自身的知名度,其中包括与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活动演出、拉广告与相关赞助商,微信等自媒体宣传,服装舞美租赁等各种新型方式。在这方面,圣舞堂舞蹈协会就做的比较好,它曾多次与泰安电视台、泰安万达集团合作万人“快闪”活动,在得到企业经费支持的同时, 社团活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也找寻了自身的价值所在。这种有益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艺术社团苦于办活动无经费的窘迫,也增强了各位社团成员的干劲与社会交际能力。
二、基于当前形势下高校艺术类社团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身定位认识不清, 活动缺乏创新性
当前高校的艺术类部分社团不能脱离开传统思想的束缚,缺乏创造性的理念,往往虎头蛇尾,之前的豪言壮志最后都不了了之,艺术类社团的活动理念逐渐变为“为任务而完成任务, 为活动而开展活动”, 忘记初心,不思进取。大量无特色常规活动的开展,也使其日渐失去原有的活力和生存空间,造成成员与观众的审美疲劳。长期以来不仅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 还导致大部分社员对本艺术社团活动的开展丧失信心。但是,随着整个社会对于创新性的重视不断提高,这也就要求高校社团必须努力扩大思路,开拓眼界,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2、艺术类社团内部管理无序,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问题弥漫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没有相应的负责老师指导与关心,社团就会像一盘散沙, 貌合神离,虎头蛇尾,无法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机制,这种现象尤其是对与艺术社团而言, 表现得更为突出。圣舞堂舞蹈协会成立伊始,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骨干更多地习惯于用个人感受和个人阅历来管理社团。他们宣传“自由”、“张扬”的街舞精神,放任成员肆意按照自我主张行事,使得前期社团内部管理混乱不堪,加之在现行的管理体制内,缺乏严肃的内部考核机制,缺少奖惩晋升机制,也没有客观的工作分配体制,最终官僚主义一步步侵蚀了学生社团。
三、加强高校艺术类社团的管理措施
1、加强社团专业指导, 做到与时俱进
艺术来源于生活, 又应高于生活。各艺术社团首先应充分结合自身特色,谦虚好学,加强合作,积极寻求学校老师、家庭朋友和社会各界的指导与支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据悉,圣舞堂舞蹈协会拥有自己的专业指导老师,拥有自己的专业舞蹈房,这就为社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积极筹办各类创新形式的活动,在一定的许可范围内、在老师的关心指导下,与当地多个商家、媒体、单位都有演出合作。借助活动结识的人脉关系与演出经验,可以扩充视野、参与度、知名度以及影响力。圣舞堂舞蹈协会经常会对艺术作品进行再创作和自由编舞,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构思,完成了多个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大型舞蹈,这在校园文化活动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他们还与当地的老年大学以及其他院校文艺活动团体进行大联谊, 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既实现互相交流、优势互补,也让资源共享,形成创新的合作模式。
2、将社团活动考察纳入第一课堂学分制
如果学校给予政策支持, 将社团活动纳入学分制的管理体系,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维持总体学分平衡与稳定的前提下,拿出1到2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兴趣社团,培养兴趣爱好与交际沟通能力,把参加社团当成选修课, 取得学分。这样一来, 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团存在的人员不足、会员参加活动有头无尾等问题。当同学们真正参加进其中,也许就能对某个社团真正开始感兴趣,化被动为主动,也从一个侧面减少现在除了上课就是睡觉,除了睡觉就是网吧的错误高校学生生活状态。同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团活动还可以同相关的课程结合起来,比如大学生艺术类社团与艺术类欣赏课结合、大学生戏曲协会可以同戏曲鉴赏课结合起来。
3、改革学生领导机制,提升大学生艺术类社团的持续性
首先,在社团主要负责人的选举问题上, 高校应改变传统靠学生自选产生的方式,采用学院推荐、学生会推荐, 学生自荐,自媒体(如微信投票)与社团选举相结合的方法, 这既保证了社团主要干部的素质水平, 又使他们能够在同学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在选举的同时,参选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在这个讲究充分张扬个性的年代,更符合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其次,为避免过去社团人才流失及社团负责人“一人独大”等现象的产生,应在各社团推行“相互依靠,相互监督”的新型学生领导机制,即社团成员轮流担任社团负责人,做到“人人当家做主”,让每一位社员在担任负责人的过程中,以宏观的视角看待社团的建设,用辩证的思维维系社团的发展。在社团干部的任用过程和日常管理中,应保持社团发展的连续性与规范性。
4、充分发挥艺术社团的品牌意识作用
自2005年起,教育部和团中央高度重视团学工作,这就要求在各大高校中,每个艺术社团都应有自己独有的品牌意识与品牌效应。要提高品牌文化,应充分发挥它们的专业优势与各色特长,进而用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提高广大同学的艺术鉴赏能力。充分发挥艺术社团的纽带作用,团结校学生会、各学院学生会及其他学生团体,协助做好学校“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的组织工作;高校可以尝试将一些常规性的艺术类活动,如每年的元旦晚会、迎新晚会、各类文化艺术节、联谊活动等, 交由相关的艺术类社团来具体承办,一方面解决了艺术社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提高了知名度,有利于铸造文化品牌, 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少了学校团委、学生会的人力、物力,让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在做好高校各大品牌如“校园形象大使选拔赛”、“大学生健身操大赛”等品牌项目传承的同时,进一步发挥艺术社团的能动作用,征集学生们的创意想法,举办具有参与性与互动性的优质活动。
总结
在教育部和团中央提出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前提下,高校艺术类社团的建设与管理尚处在探索阶段,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也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前进,积累有益的经验, 积极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入和研究,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注释:
[1] 牛俊红.浅谈高校社团建设[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年 4月.
[2]转引自:裘克安编著.《牛津大学》IU).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