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职业院校如何培养学生幸福职业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4
/ 2

艺术职业院校如何培养学生幸福职业感

熊伟忠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 213001

摘要:职业幸福感是从事某种职业时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当前,艺术院校普遍对学生的“职业幸福观”关注度不高,职业教育的精力更多投入在专业课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幸福职业感的培养。在现代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需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大学生,总结新时代党的理论教育新经验,积极探究学生职业教育的终极导向,构建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模式,优化学生幸福职业的心理体验。

关键词:艺术职业院校;学生;幸福职业感

引言:不可否认艺术职业院校把学生就业作为职业教育目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职业素养的提升为满足社会岗位需求提供了重要保证,能够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但是,如果一味地关注专业性,放任职业幸福感的长期缺失,会导致学生在今后的职场中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无法感受成就感,幸福感和乐趣性,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对职业的倦怠感,影响工作效率,不利于职业生涯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艺术职业院校学生幸福职业感的教育意义

艺术生的职业价值观念往往直接体现在自身的作品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弘扬者,只有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梦在实践中紧密结合,才能确保未来整个文化艺术领域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网络信息飞速发展,不断涌现出的各类社会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青年阶段正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感性阶段,容易受消极情绪影响,缺乏幸福职业感。提倡幸福职业观,改变学生把“职业”仅仅作为 “从事的一种劳动”的狭隘认识,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学校肩负着重大使命。因此,艺术职业院校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引导学生协调职业能力的提升与个体幸福的内在关系,探究各社会思潮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之间作用机制的新特点和新转向。

二、艺术院校培养学生“幸福职业感”的对策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调查显示,中国当前的发展成就同样受到当代青年学生的极大肯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给学生高度的认知认同和心理归属感。对此,艺术院校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力度,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来塑造其艺术作品,赋予其艺术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也能在这一过程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增强职业幸福感。

因此,艺术职业院校的价值观教育要与学生的专业课教育相互融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作用。立足于学生个体的理想信念,以“中国梦”为载体,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以社会理想规范和指导个人理想的实现。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学校应顺应时代发展和学生的情感喜好,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网络平台建设中的政治意识,优化校园网络,结合艺术专业特色主流价值思想教育网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网站建设的指导思想,弘扬时代主旋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以此来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社会局势,拓宽思维视野,培养社会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仰。

2.构建校园和社会心理支持系统

学生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支持。首先,学校应发挥“情感投入”的有效作用,关注学生的心理维护。在学校管理上,加强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开放民主自由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抵御各种消极心理,真正呵护学生心灵和情感,谨防学生“情感荒漠化”。

其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只有增强学生的专业和自身素质,提升自己的不可取代性,才能在岗位上获得更多心理上的安全感,获得幸福职业感。艺术院校在着力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升职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危机意识,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注重自我成长,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岗位中去,体验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实现自我核心价值。

除此之外,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也对学生的情感价值产生着重要影响,社会需要发挥积极作用,营造公平正义的良好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优化就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势,兼顾各方利益,关注就业难和失业率高的现象,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从业的自信心,体会到党和国家政策的优越性,提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肯定和认同。

3.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发挥言传身教积极作用

只有教师能够具备充实的职业幸福感才能培育出具有职业幸福感的学生,在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下,教师队伍面对着越来越多新的挑战,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造成持续性的心理压力,很难确保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而艺术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学状态,专业教师作为学生日常学习中所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产生着最直接的影响。对此,学校和社会应加大重视,着眼于教师队伍的心理素质建设,培养以献身教育为使命的志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感,保障高校教师以饱满的情绪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此外,学校还需要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提升教师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各方面的福利待遇,探究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教学管理制度,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束语:

艺术职业院校应着眼于校内全体人员,建立完善的思想理论教育体系。结合学生专业特性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努力实现职业与个人价值的完美结合,提倡职业幸福观,用饱满热情的精神状态开展职业活动,以实现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木才.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

[2]陈双荣.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引导探析[ 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3]王浪 , 高涵 . 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的关系之辨——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分析 [J]. 职业技术教育,201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