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5
/ 2

试析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

卢乐国

浙江省乐清市芙蓉镇第二小学

摘要: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探究式教学。我们要实施主动探求知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以发展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感悟,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独立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创建和谐课堂,营造探究氛围

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学习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独立地探究,大胆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因此,教师需要用自己的好心情、和蔼可亲的教态、热情关怀的语言、亲切鼓励的目光关注和肯定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积极的心态大胆探索。同时,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要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信任学生,不偏爱优等生,不冷落中等生,不歧视后进生,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都有探究创造的机会。教师还要能够容忍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的想法即使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也应得到理解和尊重,只有这样学生的身心才能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学习。

  1. 利用问题创设良好的探究学习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的探究和探索。而学习情境的创设又必须考虑到小学生社会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不够丰富,认识以直观形象为主,问题解决又是以好奇心引发的兴趣为主要动力等因素。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产生疑问或者感到惊奇,恨不得马上知道答案,这样,可以很快地使学生精力集中,产生急于探究、解决疑惑的兴奋之情。例如,在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任意说出几个自然数,位数不限,告诉学生老师不用纸和笔,马上就能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2、5整除。学生从不相信到相信,同时也产生了深深的疑问。这时,老师揭开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共同进行探讨研究。

三、给学生足够多的探究时空

学生主体地位在探究学习中的体现,首先是对材料的支配,其次是有足够的操作、探究的时间、空间。如果过多限制学生探究时空,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只能是一句空话。有人说,一节课,教师发言或活动时间多于学生,那么,这位教师是一位不称职的教师;师生活动时间比为1:1的老师,是一个基本合格的老师;师生活动时间比为1:3、1:4甚至1:6的老师,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这足以说明,能不能保证学生的探究时空,体现了教师是否真正把学习者放在中心地位,是否真正领会探究性教学的实质。

四、参与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

在新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数学、用数学的主人。把教师讲给学生听的“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地讨论中交流,在合作中完善、提炼和概括,促使学生的思维求异、求佳。使学习的个性才能在交流与合作中得到激发,并且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学会合作。

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数学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既可多角度的看问题,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或考虑问题不全面。例如,在学习“千克、克”这一课时,教师采取分组教学,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称:有电子称,盘称,杆称,体重称,天平;还有很多物品,如:香蕉、盐、鸡蛋、黄豆、图钉、书等。首先,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用手掂一掂这些物品,然后说一说它们应该用什么来称量?小组合作完成。”全班同学立即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合作,有的称,有的记录,每一个同学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都在尝试、体验。各小组称完物品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合作中,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探究空间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得是人们要想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当代的数学学习已不仅仅是课堂里的事,它应该具有开放性、大众性和社会性。”数学教学也应该从单一的课堂探究学习走向多维度的社会化数学探究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经常提供给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体验,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越来越丰富,便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设计的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那种题目结构良好、条件确定、答案唯一的。只需要重复所学知识即可解决问题的“制作标准件”式的练习,往往造成学生思维定势,妨碍学生思维发展,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比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可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墙面的面积和地板的面积是多少。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到校外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这样既能有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探究学习的习惯。

总之,我们要实施主动探求知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以发展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感悟,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范文贵;数学探究学习内涵与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任方成;探究式学习方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D];苏州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