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 081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思维的养成一直以来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心,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心得感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文章基于初中数学思维养成的教学策略展开论述,探讨具体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如下。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实践性教学;策略方法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阶段性成长的,初中青春期学生在智力发育的过程中,对外界的认知较为敏锐,教师通过引导和剖析,能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数学思维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习的成果反馈,是学生整合信息,构建知识体系,将数学问题逻辑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思维意识能力,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养成都有促进作用。文章从三个方向展开,简要论述相关教学方向。
一、开放性课堂,转换教学主体
数学思维具有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创造性和严谨性的特征,是知识实践运用过程中的思考模式和解题方式。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学效率高,课堂纪律易于把控,但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养成极其不利,从而导致学生思考较为被动,形成思维定式,在缺少例题和示范的情况下,很难打破惯性思维的僵局,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学习效率低。因此,教师要注重开放性课堂的构建,积极转换教学主体,让学生通过提问质疑来尝试推理解答,教师为其指引和纠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实施手工折/剪纸的形式,以一个矩形、三角形或五边形的纸片,在其中画一条直线,标出其中一个角的度数,通过对折和裁剪,来让他们观察图形变换前后的角度变化情况,根据所学知识的相关概念和定理,来推理和验证具体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尝试推理或总结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1]。亦或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轴对称图形,同时请学生分别画出左右手印,提问学生:这两个手印成轴对称吗?教师说明生活中的两个看似相似图形,如何通过不折叠的方法验证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对称轴。让学生从折叠的过程中,意识到对称轴的判断图形轴对称的依据,教师在黑板中画出点A和点B,已知点A和点B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提问学生如何做出对称轴,学生想到作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接着师生共同详细探究作图方法,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AB距离的一半,画弧找点,找到任意一组对应点,作出对应点,作出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能得到此图形的对称轴。接着教师在大屏幕中出示五角星,并简单示范作出五角星的对称轴,以此为例,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上黑板绘画板演,检验学习成果,并未他人学习提供借鉴。以开放式课堂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效率,而且这种体验和感悟还有助于学生进行课外知识延伸,自主探究,发散思维[2]。
二、师生互动,教学答疑
初中数学很多知识点时思维和辩证的关系,在没有掌握定理公式和概念的情况下,会局限在问题的表象,无法寻得解题过程,缺乏解题思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认识到自身看待数学问题的认知和想法的局限性。比如代数教学中,解方程有一个经典例题:x2=x,很多学生会下意识地觉得只要通过约分就能算出答案,得出x=1。这个想法就是典型的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内涵,不了解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构成。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有些问题只能通过反证法验证,不能通过反证法解答。这一问题要先转换成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
解 x2-x=0
x(x-1)=0
x1=0,x2=1
以此来区分学生的错误认知,让学生意识到逻辑推理和数学猜想需要有明确的凭据来佐证,不能想当然。又如比较 +2 和 的大小,从代数角度看,可以选择与其大小相近的有理数来比较,但简单尝试后,发现 =3与 =5,并不能推测出谁打谁小。进阶思路则可以同时进行平方 +2=14+4 ,这个数字是大于26的[3]。这题就算解决了,教师此时可以引出勾股定理的知识,让学生从几何角度去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根据反馈决定是否进一步画出图像帮助学生思考。很多时候,数学思维的养成正是学生在假设、验证、探究、思考过程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只有强化师生互动,注重教学反馈,教师才能够有针对性、目的性地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养成。
三、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数学思维的养成不能局限于课本教材中,除了课外习题,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设置相应的校本习题,穿插着学生的错题集,结合教学大纲,开专专项教学。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内容时,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有:SAS、AAS、ASA、SSS。相应的,AAA、SSA并不能作为判定条件来证明。教师可以以此为例,让学生举出相应的实例来反正为什么AAA、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或什么前提下可以判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命题举出多个方案,让学生思考和推理,巩固知识记忆,活跃数学思维。以SSA为例,已知,只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你如何处理和安排这三个条件,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成立。方案一:这个角的对边恰好是这两边中的大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案二:若这个角是这两边的夹角,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方案三:若这个角是直角,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HL方案四:若这个角是钝角,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上前书写证明过程,以此为例,举一反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猜想,加强知识的关联性,培养数学思维
[4]。
结语:数学思维的养成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时机、灵活设问,让学生通过讨论和证明中得出的结论,增强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记忆。很多学生上了初中以后觉得数学难、学不懂,是因为没有及时形成一个好的数学思维,逻辑不够清晰、分析能力弱等等,让他们离数学越来越远。因此,只有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成果反馈,让逻辑思维和推理猜想等意识层面的教育产物融入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提高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国强,段志贵.构建初中数学思维可视化课堂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0):59-62.
[2]胡军,严丽.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0):67-70.
[3]黄诗武.初中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家长(上旬刊),2020,(10):72-73.
[4]李浩诗,孙秀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