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新泰 271219
【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进行治疗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率。方法:从2019年06月至2020年06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奇偶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将对照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基于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溶栓进行治疗,比较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在两种不同药物方案下治疗,其不良反应(泌尿系统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及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情况。结果: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观察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泌尿系统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应发生率均明显比对照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低(P<0.05);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观察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NIHSS评分要明显比对照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低(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还可降低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阿替普酶溶栓;临床效果
就脑梗塞疾病而言,其通常起病很急,中老年为多发人群,是由于脑血栓将脑血管阻塞,从而导致大脑出现血液循环障碍,部分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出现坏死,丧失相应的神经区域功能[1]。该疾病具有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属于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作为目前唯一被批准可以用于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药物,阿替普酶溶栓可以通过将血栓中的纤溶酶原进行激活来将血栓溶解掉。为了进一步分析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进行治疗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率,从2019年06月至2020年06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06月至2020年06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经各项专业检查后均确诊为急性脑梗塞。以奇偶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观察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9例;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1~77岁,平均年龄(62.21±2.38)岁。对照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20例;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9~76岁,平均年龄(62.61±2.61)岁。两组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其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可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2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予以常规脑梗塞药物方案进行治疗,包括甲钴胺改善脑部代谢、甘露醇进行脱水、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减轻脑水肿治疗以及消除自由基等治疗[2]。
观察组2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基于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溶栓进行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用药,每日0.8mg/kg,用量不超过80mg。
1.3观察指标
比较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在两种不同药物方案下治疗,其不良反应(泌尿系统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及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情况。其中NIHSS评分越低则证明患者恢复的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检测,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NIHSS评分行t检测,不良反应(泌尿系统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测。P<0.05,表明本次实验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性脑梗塞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观察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泌尿系统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比对照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低(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 N | 泌尿系统出血 | 牙龈出血 | 皮下出血 | 颅内出血 | 消化道出血 |
观察组 | 39 | 0(0.00) | 1(2.56) | 1(2.56) | 0(0.00) | 2(5.13) |
对照组 | 39 | 3(7.69) | 5(12.82) | 6(15.38) | 3(7.69) | 8(20.51) |
x2 | | 11.7000 | 10.4000 | 13.9286 | 11.7000 | 14.0400 |
P | | 0.0006 | 0.0013 | 0.0002 | 0.0006 | 0.0002 |
2.2 两组急性脑梗塞患者NIHSS评分比较
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观察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NIHSS评分要明显比对照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低(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s)
组别 | N | NIHSS评分(分) |
观察组 | 39 | 3.24±2.13 |
对照组 | 39 | 6.41±1.12 |
t | | 8.2263 |
P | | 0.0000 |
3讨论
缺氧、缺血对于人体脑组织的损害十分严重,一旦出现急性脑梗塞如果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将缺血半暗带血流恢复,则该部分的脑组织产生的损伤为可逆的,能够确保大部分神经细胞的存活与功能的恢复[3]。目前主要包括动脉溶栓及静脉溶栓及两者相融合的溶栓方式,而阿替普酶溶栓作为二代静脉溶栓药物,其能够与血栓表面纤维蛋白选择性的形成复合物,将血栓部位的纤溶酶激活,使其转变未纤溶酶,具有起效快且体内不发生任何蓄积等优势[4-5]。在阿替普酶激活循环的过程中,其对于游离纤溶酶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可以说其对于血栓部分有选择性与针对性,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将患者可能出现的出血性并发症降到最低[6]。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来看,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观察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泌尿系统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应发生率均明显比对照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低(P<0.05);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观察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NIHSS评分要明显比对照组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低(P<0.05)。由此可见,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玉,章鹏,何小庆.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5):37-40.
[2]赵品花.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2):251-252.
[3]曹永飞.护理干预对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A2):99-100.
[4]金肇权,张文彬.局部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11):1273-1274.
[5]张培君,李锋,黄定波.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1):233-234.
[6]沈雪晴.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4):1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