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中医院骨伤科 江西鹰潭 335400
【摘要】目的:评估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实施中医骨折三期治疗的疗效。方法:针对68例本医院诊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是抽取时间,以奇偶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4例。分别予行常规治疗、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比对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指标及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1)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治疗前肩关节活动度指标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前屈上举角度、外展上举角度、水平内收角度大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2)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治疗前肩关节功能评分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在手术后予以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建关节活动度,改善其肩关节功能。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医;骨折三期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是最为常见的骨创伤,一般多因摔跌、暴力撞击等因素所致,临床治疗一般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牵引复位固定治疗,术后针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者术后的肩关节功能[1]。本研究针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辅助治疗方式进行分析,讨论中医骨折三期治疗的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针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医院诊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纳入实验资料,68例,分组法为奇偶法,分别是实验组(n=34)与参照组(n=34)。实验组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女男比是14比20。年龄上限68岁,年龄下限23岁,年龄均值是(45.91±10.82)岁。参照组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女男比是16比18。年龄上限69岁,年龄下限23岁,年龄均值是(45.95±10.87)岁。对2组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年龄、性别数据资料实行验证,P>0.05,具有可比性特征。
1.2方法
参照组予行常规治疗,给予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常规锁定螺钉固定治疗,术后应用悬吊方式予以制动,并注意对患者敷料实施定期更换,术后1-2星期后,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肘关节康复训练[2]。实验组应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措施包括:一期治疗:术后1-2个星期实施桃核承气汤治疗,方剂:芒硝6g、大黄12g、桂枝6g、桃仁12g、甘草6g,煎汤取汁150ml,每日早晚温服半剂。二期治疗:术后3-6个星期实施健骨汤治疗,方剂:骨碎补5g、没药5g、归尾5g、乳香5g、土鳖虫5g、自然铜5g、大黄5g、血竭5g,煎汤取汁150ml,每日早晚温服半剂[3]。三期治疗:术后7-12个星期予行中药熏蒸,方剂:细辛3g、透骨草10g、草乌10g、伸筋草15g、川牛膝10g、路路通10g、丹参15g、川乌10g、鸡血藤10g、海桐皮15g、红花10g[4]。1L水煎煮后晾至75摄氏度,熏蒸患肢,待药液温度达到40-45摄氏度后,浸入患肢,浸泡30min,每日熏蒸1次。
1.3统计学分析
全部68例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病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计量资料表示成(均数±标准差)形式,包含:治疗前后前屈上举角度、外展上举角度、水平内收角度指标及肩关节功能评分,实行t检验,满足正态分布。P<0.05,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治疗前后前屈上举角度、外展上举角度、水平内收角度指标比较
对比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指标数据(见表1),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治疗前肩关节活动度指标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前屈上举角度、外展上举角度、水平内收角度大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治疗前后前屈上举角度、外展上举角度、水平内收角度指标比较[度]
组别 | 例数(n) | 前屈上举角度 | 外展上举角度 | 水平内收角度 | |||
治疗前 | 治疗前 | 治疗前 | 治疗前 | 治疗前 | 治疗前 | ||
实验组 | 34 | 71.63±21.43 | 165.19±5.97 | 76.14±18.63 | 226.54±8.03 | 71.15±16.98 | 159.32±7.54 |
参照组 | 34 | 71.29±21.63 | 139.95±16.80 | 76.67±18.29 | 193.25±7.78 | 71.03±17.24 | 146.82±11.33 |
t | | 0.0651 | 8.2546 | 0.1183 | 17.3612 | 0.0289 | 5.3555 |
P | | 0.9482 | 0.0000 | 0.9061 | 0.0000 | 0.9770 | 0.0000 |
2.2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对比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数据(见表2),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治疗前肩关节功能评分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表2: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组别 | 例数(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实验组 | 34 | 20.83±6.84 | 89.07±10.34 |
参照组 | 34 | 20.69±6.67 | 82.16±9.9 |
t | | 0.0854 | 2.8146 |
P | | 0.9321 | 0.0064 |
3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通过手术方式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此处解剖学结构较为复杂,患者术后极易发生肩关节功能下降问题,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5]。鉴于此,本研究针对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实施中医三期治疗,结果显示,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治疗前肩关节活动度指标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治疗后前屈上举角度、外展上举角度、水平内收角度大于参照组,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治疗前肩关节功能评分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中医三期治疗是指在患者术后的三个阶段,根据其骨创伤恢复情况进行辅助性治疗,其中,第一期治疗为术后1-2周,此时患者患肢患处因软组织损伤、手术创伤等因素所致气滞血瘀问题,通过桃核承气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水肿、血肿症状,通畅患者气血。第二期治疗为术后3-6周,此时为患者骨骼生长的重要阶段,通过健骨汤能够起到活血祛瘀、强筋健骨的效果[6]。第三期治疗为术后7-12周,这一阶段患者存在气血亏虚问题,故通过重要熏蒸方式可改善患者气血亏虚症状,具有续筋健骨、益气升阳的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综合以上结果,中医三期治疗于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佳生,刘臻博.肱骨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采用中医三期疗法辅助治疗对患者骨折的疗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81-84.
[2]杨永华.用中医骨折三期疗法对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3):94-96.
[3]覃智伟,陈健波,刘江, 等.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中医骨折三期治疗的应用以及临床治疗效果[J].健康必读,2019,(13):141.
[4]周鹄彬.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采用中医三期疗法辅助治疗对患者骨折的疗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9):150-152.
[5]王小伟.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局部肿胀、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0):108-109.
[6]秦忠俊.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中医骨折三期治疗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6):47-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