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 目的 探究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78例患者均为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开展病症治疗,入组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9月,分组方式以电脑等量随机方式开展,分别采用强化护理管理(实验组,n=89)及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n=89)开展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发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的医院感染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强化护理管理方式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措施
所谓医院感染指的是患者在住院以后或者出院以后出现感染病症,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可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和细菌感染等,医院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还会导致治疗费用的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所以其受到细菌和病毒影响较高,医院感染发生率也比较高,这就需要合理临床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治疗的健康,本文就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方式展开论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纳入实验研究的178例患者均为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开展病症治疗,入组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9月,分组方式以电脑等量随机方式开展,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46:43,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81岁和37岁,均值为(59.63±8.71)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47:42,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80岁和38岁,均值为(59.79±8.52)岁。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大,P>0.05。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干预,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监视,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相关方法进行护理,并指导患者药物正确应用方法。实验组采用强化护理管理方式进行干预,措施如下:
1.2.1改善医疗环境
应将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设置在安静整洁的区域内,明确区域范围的划分,、对办公室、垃圾处理室、治疗室等区域进行分开设置,保障病区内光线的充足,及时开展病房通风,通风时间以20分钟为宜,可采用紫外线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保障室内温度的合理性。
1.2.2手卫生护理
手部细菌与医院感染发生存在密切联系,所以必须加强手部清洁,严格遵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消毒,提升医护人员手部清洁意识和医院感染风险防范意识,在接触患者血液和体液过程中,必须佩戴手套,在患者床旁应放置速干洗手液。
1.2.3垃圾处理
患者治疗过程中一次性医疗用品应用比较多,医疗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会形成医疗垃圾加剧感染的发生率,这就需要医护人员能够分类对医疗垃圾进行收集,有效进行医疗垃圾的处理。
1.2.4无菌操作
由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大都需要采用侵袭性操作,包括呼吸机介入治疗及插管等,严重降低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增加感染概率,这就需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对插管和呼吸机进行严格的消毒,以降低感染概率。
1.2.5 患者护理管理
危重患者的护理中,必须采用抗生素药物对患者进行基础疾病的干预,促进患者免疫能力的提升,强化口腔泌尿系统及皮肤的护理管理,加强对鼻饲管引流管的管理,并做好患者个人卫生的防护工作。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发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的医院感染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检验行x2,表示用(%),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 结果
经研究,实验组患者发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的医院感染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医院感染发生率[n(%)]
组别 | n | 血液系统 | 消化系统 | 泌尿系统 | 呼吸系统 | 皮肤 | 总发生率 |
实验组 | 178 | 0 | 0 | 0 | 1 | 1 | 2(1.12%) |
对照组 | 178 | 1 | 1 | 3 | 5 | 4 | 14(7.87%) |
x2 | | | | | | | 9.424 |
p | | | | | | | 0.002 |
3 讨论
采用强化护理措施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护理干预,可通过医疗环境改善、手卫生强化管理、垃圾处理、无菌操作及患者护理等方式,规避传染源影响,保障治疗期间患者机体安全[1]。
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发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的医院感染发生概率1.12%显著低于对照组7.87%,差异显著,P<0.05,可见,强化护理管理措施的应用有利于降低神经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概率。
综上所述,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叶荣, 徐婷, 刘国强.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0(S1):33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