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肿瘤术后如何定期复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1

胃肠肿瘤术后如何定期复查?

王冠

仪陇县中医医院 四川 仪陇 637600


转移和复发是肿瘤患者最担心的一件事,如何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定期复查。定期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复查和随访,有利于早期发现转移及局部区域复发。

  1. 肿瘤的转移途径

肿瘤细胞具有向周围组织侵袭和向远处组织器官转移的能力,肿瘤细胞的转移,主要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来的生长部位,通过血液、淋巴道等途径,到达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继续增殖生长,形成与原来肿瘤相同病理学特征的肿瘤病灶。原发部的肿瘤称原发瘤,其他组织器官新形成的肿瘤病灶称转移瘤。当患者体内出现转移瘤时,往往说明肿瘤已经发展至晚期,预后不佳。肿瘤转移的三大途径:

淋巴道转移: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上皮来源癌细胞较易出现淋巴道转移。人体各重要脏器周围存在较为丰富的淋巴组织和淋巴管。在一定条件下,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浸润至淋巴管内,并且通过淋巴管转运至淋巴结,停留并增生形成淋巴结转移灶。此后,肿瘤细胞可继续沿淋巴管转移到更远的淋巴结,形成广泛的淋巴转移,也可以经淋巴系统入血,进入到人体其他器官形成远隔脏器的转移。

血道转移:常见于晚期癌症或者生长快、恶性程度高的恶性肿瘤,如肉瘤或含较多薄壁血管或血窦的肿瘤。肿瘤细胞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后,穿透基底膜和血管管壁,进入血液循环,之后随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远隔脏器。

种植转移:大多见于胸腹腔内的肿瘤。当肿瘤细胞不断整张,突破其所在脏器的最外层后,癌细胞可以脱落到胸腔或者腹腔内,并播散到邻近脏器的表面,在哪里附着、生长、增殖形成转移灶。以女性胃癌患者为例,肿瘤从胃的最内层向胃壁外生长,当肿瘤侵透最外层时,胃癌细胞可以从胃壁脱落至卵巢,形成卵巢转移灶。

2.根治性手术的概念

根治性手术是对肿瘤原发灶、受累器官的切除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根治性手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及区域淋巴结,未发现远处转移灶的肿瘤患者。对原发灶及可能受累的周围组织要做到切除干净,这是根治手术的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未发现远处转移灶并不等于没有转移。单个或小簇癌细胞团脱离原发病灶发生微转移,在增殖形成大的癌结节之前,很难被目前的检测手段发现。所以患者在进行根治性手术后,并不等同于身体内没有癌细胞。此时,要想判断手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需要以术后病理分期为依据。以胃癌患者为例,术后病理分期为I期的早期患者,体内残留癌细胞的几率非常低,根治性手术后基本可以认为是临床治愈,术后不需要辅助化疗。与之对应,术后病理分期为III期的患者,体内残留癌细胞几率很大,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风险相应增高,患者术后需要进行辅助化疗降低胃癌复发转移风险。

3.肿瘤根治术后定期复查的意义

因为恶性肿瘤的转移潜能、微转移发生的隐匿性,使得肿瘤根治术后的定期复查显得尤为重要。定期复查的目的在于尽早发现复发转移病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尽可能的改善患者预后。

  1. 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定期复查项目

术后2年之内每3个月复查1次,第3年到第5年每6个月复查1次,5年以后每年复查1次。检查项目包括肿瘤标志物、胸片/胸部CT、腹部盆腔B超/腹部盆腔增强CT、胃镜/肠镜。

每年查1次胃镜/肠镜,复查时如果发现结直肠腺瘤建议立即切除,如果术前肠镜没有完成全结肠检查,建议第1次肠镜检查时间提前至术后3-6个月。

PET-CT不是常规推荐的检查项目,对已有或疑有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病人,可考虑进行PET-CT检查,可检验出或影像学排除复发转移。

易转移部位不定期做CT:如肺癌容易发生肝转移,所以除了做胸部CT,还要做腹部B超,必要时做腹部CT。

骨扫描:手术前应该做骨扫描,容易发生骨转移的病,如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肾癌,每半年做1次骨扫描。骨扫描比X线片敏感,能在骨破坏的早期发现。

查肿瘤标记物:不同的肿瘤有相对敏感的肿瘤标记物,如AFP(甲胎蛋白)对肝癌有特殊意义,CEA(癌胚抗原)对肺癌和胃肠癌有意义,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小细胞肺癌比较准确,CA125(癌抗原125)对卵巢癌敏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敏感。肿瘤标记物不是100%准确,需要动态观察,如果有肿瘤时标记物高,手术后标记物下降,那么这种标记物对这个患者有意义,以后可以根据这种标记物的变化检测病情的变化。

大便常规、尿常规:胃肠道肿瘤应该查便常规,少量的出血可以从大便中发现。尿常规是泌尿系肿瘤必查的项目。

胃镜、肠镜:食道癌、胃癌、肠癌病人至少每年做1次胃镜或肠镜,如果发生肠息肉,则需要缩短做肠镜时间,因为有些人的息肉生长速度快,不及时发现会发生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