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疟疾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恶性疟疾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陈文青

厦门大学第一医院杏林分院 , 检验科 361022

【摘要】目的:探讨对恶性疟疾患者进行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检查,并且以此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疾病的诊断。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疟疾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组,共为81例,本次研究时间在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选择同期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参照组,共为8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查,分析并对比两组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参数的不同。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CT、Hb、RBC以及MCV等参数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着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参考价值,P值小于0.05。而两组MPV、MCHC以及MCH等参数并无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表示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恶性疟疾患者来说,进行临床检查的过程中,Hb、RBC以及PLT等参数可以作为诊断患者是否发生感染的辅助工具,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恶性;疟疾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变化;临床价值


疟疾作为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热带传染性疾病,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每年全世界发生感染的人数可达3到5亿人,死亡人数高达270万人次,其中,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1/4儿童死于该类疾病。恶性疟疾多发生于亚热带以及热带地区,由于该类疾病的发生十分急促,加之具有传染性,将会导致患者发生脑型疟,因此,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临床认为,对于疟疾患者来说,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其发病存在十分密切的关联,本次研究通过对恶性疟疾以及健康人群抽取调查,对比两组人群血小板参数以及红细胞的不同之处,具体研究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疟疾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组,共为81例,本次研究时间在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选择同期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参照组,共为81例。其中,研究组男性40例,女性41例,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58和15岁,平均年龄(28.12±7.54)岁;参照组男性36例,女性45例,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57和16岁,平均年龄(28.54±7.62)岁。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两组人群均自愿参与研究;②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许可;③两组人群均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①排除精神异常人群;②排除难以正常交流人群;③排除并不配合研究的人群;④排除资料不准或者不全的人群;⑤排除合并血液病、肝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的人群。

1.2方法

所有被检者均接受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查。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器以及所配套试剂盒,并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抽取两组人群晨间静脉血2ml,将其放置于抗凝管摇匀,并放置于室内30min后进行血液分析,对于血小板异常的标本,则需要再次进行手工复检,所有标本均于2h内分析完毕,与此同时,采取瑞氏染色薄血膜的方法进行血小板以及红细胞指标的检查。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并对比两组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参数的不同。红细胞观察指标包括:Hb(血红蛋白)、RBC(红细胞)、HCT(红细胞比容)、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平均细胞血红蛋白)、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观察指标包括:PLT(血小板)、PDW(血小板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CT(降钙素原)。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指标确定后,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指标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进行测评,利用(5ff572f3a6887_html_9a938701b7012b2e.gif ±s)来表示计量数据,并用t值验算。如果结果显示P<0.05,则可以判定本次实验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参数的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CT、Hb、RBC以及MCV等参数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着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参考价值,P值小于0.05。两组MPV、MCHC以及MCH等参数并无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表示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见表1、2。

1 两组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的对[5ff572f3a6887_html_9a938701b7012b2e.gif±s]

分组

例数

Hb(g/L)

RBC(×1012/L)

MCV(fl)

HCT(%)

MCH(pg)

MCHC(g/L)

RDW(%)

研究组

81

117.2±23.11

4.12±0.64

83.2±5.4

0.21±0.05

27.1±1.5

330.1±13.5

12.1±1.2

参照组

81

139.5±16.54

4.92±0.57

88.6±6.1

0.51±0.09

27.4±2.8

332.5±16.4

12.4±1.8

T值

- -

7.062

8.401

5.966

26.225

0.850

1.017

1.248

P值

- -

0.000

0.000

0.000

0.000

0.400

0.311

0.214

2 两组血小板参数的检测结果比对[5ff572f3a6887_html_9a938701b7012b2e.gif±s]

分组

例数

MPV

PDW

PCT

PLT(×109/L)

研究组

81

7.1±0.6

11.5±2.2

121.5±54.7

171.5±81.4

参照组

81

7.2±0.5

14.6±2.1

194.6±51.2

273.5±68.7

T值

- -

1.152

9.173

8.781

8.618

P值

- -

0.251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恶性疟疾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表现出发热、畏寒以及头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甚至会出现脾肿大以及贫血等并发症,处于晚期的患者甚至出现脑型疟,威胁其生命安全。疟殖子将会于患者红细胞内进行大量的繁殖,进而导致红细胞胀破,甚至刺激患者白细胞以及吞噬细胞,并使其产生内源性的热原质,加之疟原虫的代谢物将会影响患者下丘脑的体温中枢,进而导致患者体温升高。疟原虫感染一旦发生,将会导致患者毛细血管的收缩以及循环系统异常,使得患者出现为畏寒的症状[3-4]。伴随患者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发挥作用,能够缓解发热的症状,导致患者进入间歇性的发作阶段,容易忽略疾病的治疗。本次研究,研究组患者的PCT、Hb、RBC以及MCV等参数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充分表明患者患病期间的红细胞参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其作为抗原刺激,疟原虫感染将会导致患者机体巨噬细胞的功能逐渐亢进,所积聚的红细胞遭受破坏,进而影响了患者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的水平,导致贫血的发生。积聚于患者血管内的疟原虫将会导致患者血管以及内皮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进而导致血管阻塞以及局部缺氧,使其发生脑部症状的风险。经过研究患者血小板压积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等参数均低于对照组,主要是受到疟原虫感染影响脾脏所致,一旦侵袭患者机体,将会导致患者脾脏功能亢进,对于含有疟原虫的红细胞进行吞噬,同时,损伤了患者的血小板,加之对于患者血管的损伤也会影响血小板[5-6]

结语:

总的来说,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参数对于恶性疟疾患者来说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国海,郝翠平. 红细胞置换和血浆置换治疗2例重症恶性疟疾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1):147+156.

[2]李力,宁更献,王立静,刘洋,郑欢伟. 输入性恶性疟疾临床特点、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分析[J]. 河北医药,2016,38(21):3290-3292+3295.

[3]刘旭光. 恶性疟疾患者临床护理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186-187.

[4]马庆,吕宗军. 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对恶性疟疾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03):228.

[5]徐正才,祝进,陈水芳. 160例恶性疟疾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变化及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05):706-707+710.

[6]崔晶娴. 恶性疟疾患者32例血小板计数的诊断意义[J].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07):1059+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