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介入治疗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7
/ 2

导管介入治疗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纪国

新乐市中医医院 河北 新乐 050700 摘要 : 目的 :分析导管 介入治疗后的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 400例接受导管介入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 29例 (7.25%)患者发生周围血管并发症 ,其中穿刺部位血肿 14例 (3.5%),外出血 12例 (3%),动静脉瘘 1例 (0.25%),下肢静脉栓塞 2例 (0.5%)。结论 :导管介入治疗后周围血管并发症 发生率较高 ,经内科处理后预后良好。 关键词 : 导管介入治疗 周围血管 并发症 近年来,在介入医学逐渐发展下,外周血管介入治疗逐渐在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同时取得了显 .著治疗效果 '[1]。然而介入治疗毕竞属于有创检查与治疗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易引发动静脉瘘 .局部血肿等并发症若无法给予及时、有效处理 ,则很容易导致介入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严重时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 3]为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作者对本院接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科 2000年 --2003年住院病人 ,男 280例 ,女 120例 ,年龄 (14 ~ 72)岁 ,平均 (47.2 +28.6)岁。其中,冠脉造影术 100例 , PTCA及支架术 125例 ,射频消融术 150例 ,右心导管术 (包括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 :术肺动脉造影术等 )25例。单纯股动脉穿刺者 145例 ,单纯股静脉穿刺者 95例 ,同时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者 80例 ,右桡动脉穿刺者 80例

1.2方法

通过velirger 改良穿蓟技术,依器病种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穿刺部位。血管存在闭塞或狭窄病变者,通过希栓、支案植入和血管成形来处理。

1.3评估观察

观察并发症主要有以下标准;如果穿刺部位有—定程度的血肿、疼痛或者下腹或着下肢有肿胀疼痛时。可以初步判定为局部血肿,如果通过血管彩超发现股动脉及其深部属支存在静脉管腔扩大,同时存在实质性的回声,在探头加压情况下,静脉管腔不存在变形,腔内也没有血流信号表现,那么可以判定为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通过超声技术发现在股静脉管腔的检查中们存在动脉血流信号,那么就存在动静脉痿;如果在胡+检查中版动脉闹近回声强化,同时其血流到腹腔内,加强超声检查中发现有动脉血流的信号。当形成股动脉变层时,其动脉璧的回声看从单条转换为双条,司声带分离,变化成真腔写假腔,在管些分离的双回声中有异常血流信号。

1.4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到的并发症数据通过spos17.0统计学款件徽分析,组间运用单因霸方

差比较。通过并发症的发生率来评估其治疗安全性,座问差异以p0.05作为统

计意义的可比较研究标准。

2结果

2.1并发症的处理及随访

血肿者,予以局部热敷、服用活血化淤药物、加强肢体活动,随访(1 -4)月,逐渐消失。外出血者,予以再次压迫止血包扎后,未再出血。1 例病人于穿刺处出现连续性血管杂音,诊断为动静脉瘘,再次予以局部加压包扎24小时后,局部血管杂音明显减轻,“1个月后复查,血管杂音消失。2例下肢静脉栓塞病人,表现为下肢水肿.疼痛,从患足予以尿激酶及肝素静点一周,症状逐渐减轻,水肿消失,一个月后血管超声检查示静脉完全再通。

对比剂过敏性休克3例:男2例,女1例。患者表现为全身瘙痒、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慌、烦躁、出冷汗、呼吸急促等症状,最重者血压仅为60/40 mmHg.

处理:立即停用对比剂,给予吸氧.应用异丙嗪、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及神志情况,及时作相关处理。动脉夹层形成2例:1例为子宫肌瘤患者,血管穿刺中造成右股动脉夹层,患者无不适感。处理:改为左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成功。2周后复查示右股动脉通畅。另1例为肝血管瘤患者,介入操作中导致肝总动脉夹层。造影示肝总动脉分支显影浅淡,并见夹层处一囊袋样对比剂存留。患者无明显不适。处理:当即停止手术,2周后再次治疗。肝总动脉夹层消失,肝动脉瘤治疗成功。部分牌动脉栓塞后形成脾周脓肿致败血症:本组2例,为女性患者。临床诊断为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术中栓塞约70%,术后患者持续腹痛、寒战、高热。CT检查示脾周脓肿,并伴有左侧包裹性脓胸。处理:脓肿较大者即行穿刺引流.并联合应

用足量的抗菌素治疗,本组2例患者经及时治疗后均痊愈出院。肾动脉支架置入后肾被膜下巨大血肿1例女性患者。临床诊断为大动脉炎。肾动脉造影示右肾动脉根部狭窄达70%,应用球囊预扩后送入6 mmX17 mm支架,支架释放顺利,肾动脉狭窄段消失。术后5min患者突感右侧腰腹部剧痛,CT检查示右肾被膜下血肿,厚度达3cm。处理:嘱患者限制活动,应用鱼精蛋白中和术中所用的肝素,给予止血药物,严密监测血压。3天后吸收至7 mm,半个月后完全吸收。肝癌栓塞时误栓胃右动脉造成急性胃粘膜病变1例:患者为重复介人治疗,临床诊断为肝癌,术前CT考虑左肝区肝内转移灶。术中造影示左肝区有一小片状染色,与CT片对照,染色区和转移灶位置相近,遂应用微导管行碘油栓塞,患者当即出现血性呕吐,考虑为胃右动脉急性栓塞造成部分胃粘膜梗死。处理:立即停止栓塞,并止吐、止血治疗,回病房后禁饮食,口服铋剂,配合抑酸药物。患者于1周后好转。



3讨论

导管介人治疗引起的周围血管损伤及其导致的继发性组织器官的损害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和国外资料报告,射频消融术后动脉出血、血肿、动静脉痿的发生率为0.3%“。1990 年心血管造影及介人学会报告冠脉造影的血管并发症为0.43%(2]。王斌等报告心导管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为5.9%(3]。本文显示,局部血肿的发生率为3. 5%,外出血的发生率为3%,动静脉瘘发生率为0.25%,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为0.5%。本资料中.发生局部血肿外出血者多为冠脉造影、PTCA及支架术者,可能与抗凝剂的应用有关,并且体型肥胖者居多,与术后局部压迫不易有关。1例动静脉瘘者系多次行造影检查,局部反复穿刺者,可能与穿刺部位靠下,穿刺动脉时经静脉分支有关。2例下肢静脉栓塞者均为体型肥胖者,且生活

在高海拔地区患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能与血液粘稠度增高有关。2例病人经抗凝治疗,水肿消退,未发生血栓脱落。为减少导管介人治疗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作者体会:①熟悉血管的局部解剖结构,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如股动脉的穿刺部位不易过高,以免压迫困难造成腹膜后出血甚至病人死亡,穿刺部

位过低,容易穿刺股静脉分支,造成动静脉瘘;②术后局部压迫手法要正确,用力要适宜,动脉压迫时间要足够,加压包扎时不宜过紧,尤其对体型消瘦的老年患者,以免发生动静脉栓塞;③动脉穿刺者沙袋压迫时间不宜过长,12小时后即可翻身侧卧,24小时后要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减少血栓形成机会。股静脉穿刺者,肢体制动3小时后即鼓励病人活动;④病人卧床期间,加强护理,按摩下肢肌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⑤术后鼓励病人多饮水,静脉输人足够的液体量,以稀释血液,减轻血液的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⑥病人出院后应避免长时间坐位,以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王亮王艳.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严重井发症的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

[2]崔婷秦水文先天性心脏病介 入治疗并发症及其处理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

[3]陈在嘉,高润霖.冠心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王斌,郭继鸿,靳维华, 等.心导管术的外周血管井发症。中国介人心脏病学杂志,2002。

[5]鲁轩浩,王梅,张明旭,等儿童心:血管介人术的特 殊并发症临床军医杂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