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儿童的第二个家——基于儿童立场的班级微文化建设微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班级,是儿童的第二个家——基于儿童立场的班级微文化建设微探

王慧

绍兴市柯桥区六一幼儿园 浙江 绍兴 312030

摘要:班级作为儿童学习和活动的场所,是儿童的第二个家,班级作为儿童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其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尤其是文化元素对儿童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考虑,笔者认为基于儿童立场的班级微文化建设将更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以家为核心,以儿童为主体,加强环境文化、规则文化、精神文化建设,能让班级文化焕发最有价值的生命力。

关键词:文化;班级文化;儿童立场;家

班级文化,犹如一杯咖啡,一缕茶香,弥漫在班级每个角落,映衬在每个儿童的行动中。班级,是儿童的第二个“家”,孩子便是这个家的主人。只有基于儿童立场的班级文化建设将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真正发挥其潜在价值。

一、从“家”出发,凸显环境文化的真情实感

有人说,当你走进一所幼儿园,不用介绍,也无须交流,只要留意整个环境,你就能“阅读”其中蕴含着的教育信息和课程的价值取向。在班级小家庭中,创设适宜儿童需求的环境,让他们参与设计、充分互动,这个“家”也便赋予了生命力。

(一)让每一处空间有美感

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值得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会提升儿童的审美体验,舒适的环境会促进儿童的学习与游戏,在班级环境创设中,需要注重视觉的整体感受,主要包括色彩管理和空间设置。

1.色彩管理:不同色彩的合理搭配,能使空间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面貌。在进行班级整体环境创设中,通过营造色调和谐、比例合理、温馨健康的色彩环境,诱发、引导和调节幼儿的情感,增强整体空间的亲和力,使幼儿获得心理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2.空间设置:利用空间科学合理地划分各个功能区,避免干扰;各个区域设计要为孩子相互进行目光与行为交流提供空间和机会;设置材料区,使材料归类摆放,并有相应的图文标记供孩子取用;利用室内建筑特征,合理设置,如靠近床的区域创设成娃娃家,利用窗台优势诞生家中的书房等。体现出“家”的美好、甜蜜以及爱的气息,这样的环境无疑是儿童喜欢的。

(二)让每一片墙面会说话

文化意蕴浓郁的环境无法一蹴而就,儿童作为这个“家”的主人,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就是文化积累的过程。

在主题墙面创设时,以主题活动为内容,记录儿童活动的历程和结果,呈现他们学习前的讨论、准备,学习中的思考以及学习后的反馈、表达表现,使墙面充满儿童的气息。主题《向上的牵牛花》开展,结合本班孩子兴趣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随着主题的不断推进,我们看到了班班不同的个性化墙面呈现,在这里,教师为儿童搭起了一座“桥”,留下了他们主动学习成长的痕迹,让儿童与墙面充分互动,在互动中探索、积累和分享。

除此,走廊作品墙,照片墙,涂鸦墙,班级展板移动墙灯都是很好的创建平台,发挥每一面墙的作用,让墙面会说话,让文化看得见。

(三)让每一个角落有内涵

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对儿童的巨大影响,是以环境为工具,让儿童受到环境的浸染,从环境中获得一切。”班级文化,以环境为载体,融入儿童的一日生活中。点点滴滴,角角落落,用无声胜有声的教育诗意,透露出环境文化赋予人的润物细无声。

二、以“家”为由,注重规则文化的虚实相生

让每一条规则都得到儿童认可,让每一个约定都出自儿童内心,构建有温度的班级制度,注重规则文化的虚实相生,是班级文化建设需追求的。

(一)规则的设立

对于班级制度,很多老师会犯班级制度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通病,这显然与我们提倡的“儿童立场”是违背的。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应把制度建设的权利还给儿童,让他们真正成为“家”的主人。实践中我们发现,儿童自己“说”的往往容易“做”到。大班区域游戏中,操作区完成了作品、建构区完成了任务或阅读区修补了图书,可以得到相应的班级游戏币,并去餐厅消费。但他们发现,区域中的奖励不足以满足他们对餐厅消费的需求,提出可以在一天有更多的工作任务,以兑换更多的游戏币。在师幼交流讨论后,他们把早晨不迟到、光盘行动、值日生工作、运动技能等都列入到奖励机制中,有了想法的一致达成,很多孩子加强了自我约束,自主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二)规则的维护

如果说建立规则是基石,那么规则的维护就好比是砖瓦,规则的维护往往比设立更难。我们常常发现,制订了新规则,短期内孩子有较强的意识,但过不了多久就开始松散了,怎样才让规则内化到儿童心中呢?我们产生了两种想法。第一:让执行规则变得有趣。如过渡环节的准备,用手指游戏、音乐暗示等让规则强化。第二:让遵守规则常态化。在规则建立后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一日活动中提醒和鼓励,当规则成为习惯,孩子执行规则也就自然而然了。

(三)规则的完善

我们也发现,有时共同提出的规则还是有欠缺的,在后续还需要进行调整完善。如支持幼儿交流活动开展情况,“今天玩得开心吗?”“有没有遇到困难?”“应该怎么解决?”让幼儿说说哪些规则可以修改,也可以把活动中发生的问题用表征的方式记录下来进行交流,共同探讨从而完善规则。孩子认为小食堂生意不好,是因为食品没有更新,提出厨师可以研发新菜品,且有相应的工资奖励,孩子们的提议让小食堂规则更完善,游戏也更积极主动。

三、由“家”而来,实现精神文化的开放自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到达心的深处。”建立充满爱和自由的精神环境,才能让儿童尽情地徜徉!

(一)融洽的师与幼

班级大家庭中,教师和儿童应当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游戏区环境创设之初,与儿童商讨不同的创社意见。对于小班,为孩子提供环境创设的相关经验,和孩子交流娃娃家、小厨房里有什么,可以放些什么,需要怎么放更合理。对于中班已经有了自主意识与语言表达的能力的儿童,就可尝试小组讨论的形式,集体商讨,共同决定游戏区的环境创设。大班的幼儿行为更为独立,且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时更适合开展自制设计区角的活动。心与心感应,沐浴平等、自由的精神文化。

(二)流畅的家和园

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一个孩子有单独的小家庭,几十个家庭汇聚到一起,成为完整的班级大家庭。儿童、教师、家长,作为班级大家庭的一份子,和谐才能共赢。教师的工作需要家长的肯定,班级的活动需要家长的支持。流畅的家园关系,让文化传递润物无声,让班级变的更有温度。

教育的世界是自由的、丰富的、濡染的,教育的内涵是宽泛的、深刻的、自觉的,它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支蜡烛点亮另一支蜡烛,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儿童在自由的徜徉,文化在静静地滋养!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沈亚娟.一所新建园的文化起航[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张春炬.幼儿园文化管理[M].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社,2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