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 清城区洲心街第一初级中学 511500
摘要:数学阅读能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专注力的有力工具;它是引导学生走向“终身学习”教育方法。
关键词:针对性;有效性;差异性;积极性。
现代教育提倡人人学会到人人会学,提倡“终生教育”。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是学习数学知识还是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毫无疑问是后者,也就是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数学的抽象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等方面。怎样才能把这些能力化为伴随学生一生可用的东西呢?
一、数学阅读引入课堂的必要性。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写出课题,引入新课,让学生简单思考后,教师给出一个甚至几个解法,美其名曰:一题多解,让学生学会并记住这个方法。然后通过反复的做题,相当于以训练促巩固。至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被不少教师抛之脑后。但是,这种教法过于偏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经不适应现代初中教学的潮流。
既然教师不可大包大揽满堂灌,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那么如何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呢?那就有必要让数学阅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数学阅读”就是通过阅读教科书,从数学公式、图形、符号、文字等数学材料中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和智力过程,它包含对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更是一个不断假设、想象、证明、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因此,数学阅读对教与学具有重要的核心作用。
二、初中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
1、数学阅读首先能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教育界普遍有个共识: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下。为什么初二是学生成绩下滑的高危期?实质上是深层次的思维缺陷。究其原因有几方面。一是初二数学知识量是小学六年的二倍;二是思维形式上从形象到抽象;三是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发育不成熟,困难面前缺乏恒心与毅力。所以仍按以往学法,被分化是必然的。数学课堂引入阅读,第一步就是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阅读第一遍:用时不长,为读内容而读;第二遍时间稍长,带着问题而读;第三遍让时间充分,为解决问题而读,还可以反复阅读。例如,在阅读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时,题目涉及哪种类型?是行程问题还是工作量问题?需要用到哪个公式?已知什么条件,还缺哪个条件才能求出所求的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把文字转化为数学模型,再通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数学阅读具有教育功能。教师应将阅读纳入到教学基本环节中。平时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学生也只有在作业碰到问题时才翻开课本,缺乏数学阅读的习惯,这无形中减少了学生与课本接触的机会,有时以PPT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对教科书上的数学语言运用、解题的书写格式、过程步骤等完全脱离,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重视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能力的培养。
3、数学阅读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重头戏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如果教师把至少三分一的时间由学生支配阅读课本、分析思考、动手解答等,经历不断错误、不断修正、不断思考后,最终能找到方法解决问题。理解到位了,甚至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多种途径,将来也会记得牢,用得活。
4、数学阅读实际上也具有注专力培养的作用。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赫伯特. 西蒙就曾预见到未来信息社会的情形:“信息消费的是人们的专注力。因此,信息越多,人们越不专注的”。在阅读时,因为大脑的运算速度很快,如果信息进入大脑的速度太慢,大脑使用不完全,可能出现许多空档,而为了填补空档,大脑自然就会分心去想别的事情,胡思乱想,无从下笔。反之,阅读速度提升了,大脑忙碌起来,没有余力分心,就会变得更专注。当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了,其专注力也相应提高,真正做到“一看就会,一做就对”,令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面向未来,数学教育要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把它纳入到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
三、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几个要点
1、作为教师首先重视阅读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课型拟定不同的提纲,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迅速获取有效信息。教授概念课时,可列提纲:概念如何得来?实际背景是什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易混淆的概念怎辨析,能举出正反例吗?而定理课教学的提纲是:分清条件,结论,推导的思路,是否还有其他的推导方法?条件可否增减?结论如何应用?教师根据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适时地设置易错易混淆问题让学生练习,让他们思考、辨析、评判,使学生逐步体验阅读的好处,学会自我学习。
2、其次教师要注重阅读的有效性。指导学生在专心阅读的同时,读写结合,手脑并用,甚至把关键词逐一划分开来,避免哪个细节漏掉了。这不仅仅有利于分析、推理,同时理解和记忆效果都大大提高,会不会抓取关键词,决定了阅读的速度,抓取了什么样的关键词决定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到位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有了。这不仅仅是读一道题,而是读懂了内容含义,读到了学生需要的东西。就像数学证明的阅读,看完定理内容之后,不要马上看证明。找核心目标:已知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还有图形暗藏的条件吗?要达到证明的结论,还缺什么?试着去证明,然后对照课本比较修改;若证不出来,适当参考课本再做尝试,最终找到正确的思路与方法,摆脱茫茫题海。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不同阶段的学生年龄、认知水平、阅读习惯不一,所以教师要有循序渐进的策略。低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弱,可采用讲读结合的方式,或直接提问、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沟通、交流信息,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控制阅读进程。时间太久则影响教学进度。对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相对较强,可适当精简导读提纲,减少讲读。甚至可让学生利用“小纸条”把瓶颈问题写上,交给老师,进行个别释疑,尽快进入思考角色。
然后,有必要让学生充分阅读后,归纳所知所思形成知识体系。每阅读完一章一节后,绘画出易于自己记忆的知识导图,把厚厚的一本书压缩在脑海;运用时再展开成一本本书,终身受用。
4、为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要有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对表现优秀的加以表扬;也可实行个人阅读心得其他同学点评、小组讨论、教师评价等方式,多角度来激励学生,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诱发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这种良好的评价一旦形成,学生就会自觉地融入到学习中去。
数学阅读纳入课堂可以摆脱离开教师的指导学生就不能解决问题的被动局面,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才能活用数学,使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以加强和升华,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