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冲击下建构新跨文化英语交际网络课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5

新冠冲击下建构新跨文化英语交际网络课程

郑鼎耀 李懿琪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 ,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市 533000

摘要:2020受到新冠肺炎冲击,学校全面实施网课,学校课程从实体课程走向数位化新形态,为不推迟学生学习,三月中全面实施网课,这对以往适应传统实体教学的老师与学生学习是一大挑战。本文为行动研究,课程以2020跨文化英语交际课程为例。将网课实施的原则、困难、课堂实际做法具体措施做一介绍。


本跨文化英语交际网络课程课堂,秉实作的精神为本,在开课初让学生一起决定讨论的跨文化议题,邀请外教参与以提升学生动机,评量以实作评量为模式,实施后跨文化课程满意度高,同时能有效提升学生跨文化英语交际的学习动机与能力。

关键词:网络课程;跨文化课程;学习动机;实作评量;外教参与

中图分类号:G642.0


Abstract: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in 2020, the school fully implemented online courses; therefore, the school curriculum moved from physical courses to a new form of digitalized course. In order not to postpone student learning, online courses were fully implemented in mid-March. It was a big challenge for thos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o had adapted to traditional physical teaching in the past. This article is an action research. The curriculum takes the 2020 cross-cultural English Communication Course as an example. The principles, difficulties and also solutions of online courses are introduced. This cross-cultural English communication online course is based on the spirit of “learning by do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students are allowed to decide the cross-cultural issues for this semester. Furthermore, foreign teachers a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to enhance students’ motivation. The evaluation is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Cross-cultural courses have high satisfaction,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nglish cross-cultural English communicative ability.

Keywords: online course, cross-cultural curriculum, learning motivation,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oreign teacher’s participation


引言:近年由于网络科技发展迅速,线上课程已行之有年,但学校以往以实体课为主,使用率并不如预期。2020年受新冠肺炎的冲击,学期之初仍期望能延迟开学的方式度过新冠肺炎的疫情,然随着疫情的拖延,为不影响学生学习,陆续鼓励网课的开设,三月中全面实施网课,几乎所有教育机构都采用这种网络教学方法作为传统方法的替代模式,学校课程从实体课程走向数位化新形态,这对以往适应传统实体教学的老师与学生是一大挑战。网络课程实施对于需要面对面以英语互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影响尤为甚之,跨文化英语交际课程教学目的在提供跨文化知识及交际技巧来帮助学生用英语与异文化人士做成功的交际互动,网课面临许多新的困难与挑战。本文为行动研究,以下以建构新跨文化英语交际网络课程为例,将课程内容与对象、设计的原则、网课问题与对应的具体措施做分享。

1、课程内容与对象

课程为跨文化交际,两学分,十五周的课程。对象为英语本科学生,共计三个班,总计73人。全学期以直播方式网络课程。课程目标有四个。

1.1培养全球化的视野以提升学生学习跨文化沟通之能力

藉由讨论数据、议题,如:求学、工作、或居住的经验分享,促使学生理解现代人跨文化交流机会大幅度提升之现状,培养全球化的视野。尤其英语本科的毕业生,与异文化的人士成为工作伙伴、做生意对象可能性即高。因此,跨文化之间的沟通、协调、及人际关系建立自然是英语本科学生必要的能力之一。

1.2藉由异文化比较提升中国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culture identity)的概念多元,课程藉由议题内容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不同构面与文化认同。藉由异文化议题的差异引导反思自己中国文化特殊性,如中国与西方婚姻观、家庭观等差异的讨论,能进而认同中华文化各层面上的连结与互动[1]。就跨文化沟通而言,很容易因误解产生对异文化排他与歧视,这些对跨文化沟通反而有负面的影响。中华文化身份认同除让学生区辨中国文化与他文化在国际地球村上扮演的文化角色,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这些认同更能培养学生以中华文化为本,不失去文化主体性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1.3比较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跨文化沟通学者William Gudykunst与Stella Ting-Toomey[2]指出,个人在学习一种语言的时候并非只是学习该语言的字汇与文法结构,而是同时在学习该特定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对谈的表达方式。人们在表达的时候固然能展现不同的风格,但是通常一个文化中会有一种较为主流的表达方式。以印尼非语言沟通的肢体语言为例,在长辈前经过需谦卑低头,以示尊敬,本课程将透过影片放映观察、小组讨论、文献阅读等教学活动协助学生理解语言如何反映文化,及异文化之语言、非语言行为习惯差异。

1.4理解语言在不同文化情境脉络中之语意的差异

在不同文化情境脉络下,语意(semantics)会有不同意象,例如龙,在中国有个吉祥富贵的意象,然在西方龙“dragon”在英语文化中是一种会吐火伤人的怪物,是魔鬼撒旦(the old dragon),是凶险邪恶的象征。狗在中国社会中,相关的语言通常带有贬抑的意涵,如: 狗奴才、狗眼看人低。而西方则较为中性,如:“a lucky dog(幸运儿)”、“Dog does not eat dog.”(同类不相残),“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没有那么多负面的意涵。蝙蝠在中国有福的意涵,对于西方世界几乎无法理解。因此在学生沟通上需要留意异文化情境脉络中之语意的差异,提升跨文化英语沟通意识。


2、跨文化网络英语教学的原则

2.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意义及特性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是强调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只居于次要地位,因此又称为非指导式教学(indirect instruction)。由于整个教学过程较无明显的步骤,教材内容结构较不完整,所要获得的知识、内容、概念也都不具体明确,这类的教学又称为不明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的特性:(一)、学生有充分自主,从事自己所喜好的学习活动。(二)、采取团体讨论及团体活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三)、采取自我评鉴的方法或以内在评鉴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四)、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连系。(五)、教师有充分的教学经验应付各种教学情境[3]。

2.2做中学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做中学,在实际作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关于“做中学”, 本教学根据杜威(Dewey)实用主义与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其教育思维对课程发展有深远的启示作用,他的主要教育理念为: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是不间断的透过“实作”连续发展,因此需要在教学中提供实作的机会。而且对文化教育乃至其他工作都有很大的启迪。周恩来在谈到关于文化教育时,就曾强调“教学实践”,要求在实作的乐趣中蕴入深刻的教益,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本课程上课互动、作业、考查皆以“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为原则,上课每节学生需参与提问、回答、讨论,作业与考查要求学生以英文表达个人对文化议题的评述。

2.3营造异文化的学习气氛提升学习动机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通过异文化气氛的形塑,引起学生新鲜感,学生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异文化的学习气氛可强化学习动机,努力程度也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异文化的学习气氛,可增加新鲜感,增进学习效能。

4、跨化英语交际英语教学的具体措施

4.1让学生一起决定跨文化上课议题

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参与度。跨文化的课程参与度,上课的议题非常重要,适合的议题,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这些议题大部分与生活经验有关系,如:异文化婚姻,语言差异、节日差异、颜色的文化意涵、食物的差异、跨文化差异等。成功的一节课,从议题就应引人人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议题精心的设计。议题要根据异文化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例如,在上《异文化婚姻》一课时,可以从学生的人生经验,以非裔男友为开端。在导入活动中上课开始时把不同种族的异国婚姻图案展示出,逐个提问:如果您是家长可以认同? 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辅垫[4]。

4.2教师的教态应积极自然增加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程

课程主要是网络授课,使学生互动变少,尤其是跨文化交际的课程,需要与学生用英语直接互动的机会。积极鼓励的教态,学生会感到正向亲切、,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态度上应多予鼓励,英文使用错误时给学生暗示,不给学生太多压力。教师态度温和,对于发言的学生多给予鼓励,可同时建立发言鼓励机制,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才能师生共同创造一种正向积极的气氛,以提升学生学习跨文化交际技巧的学习动机。

4.3运用信息化多媒体补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是网络课程,需要通过视频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信息化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信息补助教学引入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使用PPT、视频、网络信息等,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具象化的连结,使跨文化的题材得到内化,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课堂、实施介绍印度尼西亚文化除文本外可导入印度尼西亚文化的影片(图1)。

5fff9fbed16ec_html_7db12fd507de41a6.png

(图1 印尼跨文化议题视频)


影音教学对于文跨文化教学帮助颇大,可让学生更具像化体会异文化,此方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广。

4.4课堂藉由网络邀请外教参与

跨文化课是英语教本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教学,促进其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提升中国文化认同重要途径。通过跨文化教学,向学生传授异文化差异基础知识,对提高学生对异文化的判断能力,培养多元文化素养。因此邀请外教直接参与网课,在网课的过程中,强迫学生必须用英文讨论议题之外,邀请日本、印度尼西亚的外教有效地引起学生动机,并协助讨论文化差异的议题。

4.5重视线下辅导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辅导在跨文化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要求学生在5-1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演示,教师能做简短点评。对网课而言,教师与学生为面面做沟通,因此下课后线下的辅导是必要的。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结合线下的辅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面对面的情境下,实践以英语将自己对于跨文化议题的想法流利说出的交际能力。

4.6以实作评量落实考评学习成效

本科目的学习目的即为用英语表查对愉快文化议题的独立思考流程,因此应多给予学生实践参与的机会,经英语会话表达实践,学生可以练习正确的英语用法,评量方式采用实作评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本科于期末时,让学生依据跨文化议题录制自己用英语将议题的思绪表达,期末考试分为两部份,第一部份简答,第二部份是主观题,学生须于录制五分钟的英语答案。在评量中把英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藉由评量有效提升学生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

課程評估

本課程實施的評估主要以問卷調查方式,輔以半結構式的訪談,於課程實施後施以網路課程評估問卷,問卷內容大致分為包含學生學習動機、學習內容、課程的形式等共三十題,以李克五點制,問卷專家效度評定,再側效度.8,

問卷結果發現,學生對於學習目標部分,雖課程為跨文化英語交際,但學生仍認為主要學習目標,英語單詞75%與文本閱讀60%是學習的重心,文化議題為其次60%,

學習動機部分 外教參與的文化議題最能引起學興趣,但少部分約15%學生感到學習焦慮,其次是跨文化視頻的介紹喜愛

學生主動參與議題的討論,認同度高達八成,學生能認同一些太過老舊的文化議題,如東西節日介紹,飲食禮儀等

課程型態上 75%學生認為 線下輔導,講述,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習目標

非常同意

同意

普通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文本閱讀






英語單詞






片語






文化議題






英語文化表達






學習動機部分






外教參與






自訂議題






設定目標






教材有趣






課程的形式






网课






讲述






讨论












有其必要性,全網課的形式,會減低學習動機

,學習內容「跨文化英語交際」持有中間略偏正向的學習態度. 三,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難點,最困難的再於英語的描述,其次才是文化差異點,



2、网络课程的问题

网络实施并非今年度开始,但由于教师与学生对于平台需要时间适应,且许多软硬见的限制,并非全面实施,2020由于新冠肺炎,防控制度,让网课程实施成为一种常态,而网课有着下列的问题:

2.1网络软硬件环境的限制:

网课的形式有许多,校园课程平台慕课(MOOC),直播,平台使用上,一般同学反应:直播时网络连接时有间断,听不清楚就只能看录像再听一遍,重复劳动费时费力。此外一般同学在直播课程中,同学选择静音并关闭摄像头,缺少了线下课堂的氛围。关闭影像的原因主要有同学不适应镜头,有些同学感觉在家上课、,环境衣着较为不正式、对于镜头感觉害羞、上网课时可以同时做其他事情等因素,因此关闭镜头感觉较为自在。

2.2在线考试成绩不易评定 

成绩评定有两大部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含作业、出席、平时表现,本课程要求平时表现每位同学要以跨文化议题作一五分钟英文简报作业附上PPT,作业每次有文化议题,每两周缴交一次期末考试由于疫情原因全部变为了在线考试,考试时间开始,但都是通过网上发放PDF试卷的形式,全部开卷,没有监考。在线考试方式的让成绩较不易评定,学生相似的答案许多,主观题,同学网络查阅的相关数据类似。

2.3实作的课程中缺乏实作体验

以跨文化的课程为例,同学应该以跨文化的议题做一英语简报,然由于网课,使得简报过程,同学大部分关掉屏幕,做简报的同学缺乏临场感,很容易已念稿的方式完成简报。

2.4网课形式师生互动变少

上网课时同学对于视频不是非常适应,几乎同学都黑屏,许多报告也大多以念过的状况带过,而互动的问答,常常因为网络的互动不实时,让互动断断续续,影响声音的质量,这些因素都让互动变得不自然,也减少互动的频率,而有些非直播的课程,几乎成了看电影写心得的窘境。

5、结语

网络课程已实施有年,然2020因应新冠肺炎严格防控,全面实施网络课程,使得网络教学成为新的课程型态,平台、教材在政策的引导下,使用人数激增,本课程以跨文化英语交际为例,浅述因应2020新冠肺炎防控的前提下,课程所遇到的困难与具体实施措施,跨文化交际以网课实施,以往并不多见,然根据跨文化交际课程特性,本课程邀请外教以网络参与课程讨论,给学生不同跨文化刺激,同时在跨文化的议题上,藉由网络沟通并鼓励学生以英语表达,效果卓著,在课程议题设计上,开课初即邀请学生一起决定本学期要讨论的跨文化议题,议题中,学生对于跨文化婚姻交友、饮食习惯、生活差异最感兴趣,考试评量方面,采取实作评量,以杜威”做中学”的原则,要求学生录制对跨文化议题的看法,并用英语陈述,对于学生培养英语描述跨文化议题的能力帮助颇多。网络课程是未来课程的新形态,跨文化较际课程,教师宜利用网络不受地理限制的特点与优势,邀集异文化教师参与课程,结合信息化多元教学模式,带入实作的精神,开展网络时代的新课程。


参考文献:

[1]Chao, T. C. The Hidden Curriculum of Cultural Content in Internationally Published ELT Textbooks[J].A Closer Look at New,2011.

[2]张龄云.透过部落格发展跨文化沟通能力:三位台湾小学学生之个案研[D].台湾省:国立政治大学,2009.

[3]陆留生.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2):65-67.

[4]Jackson, J. Cultivating cosmopolitan, intercultural citizenship through critical reflection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tial learning[J].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1,11(2):80-96.

[5]刘阳. 做中学,做中教模式在高职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J]. 职业, 2020, 000(011):56-57.

[6]杨育轩,跨文化沟通融入英语教学对小学学童英语学习动机之研究[D].台湾省,2014.

[7]Banks, J.A., &Banks, C.A.M.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M]. Boston: Ally & Bacon,1993.

[8]Sercu, L., Bandura, E., Castro, P., Davcheca, L., Laskaridou, C., & Lundgren, U., et al.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An International Investigation[M]. Clevedon, UK: Multilingual Matters,2005.




作者简介:

郑鼎耀(1969年-),男,台湾省台北市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李懿琪(1998年-),女,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教学助理,学士,英语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