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在我国已进入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河流型城市生态廊道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地区,成为城市稀缺的景观资源,同时这里也面临着城市化、城市更新、海绵城市建设、生态修复等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海绵城市”为主题,在深入探究我国转型期城市“双修”、环境整治、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以浏阳克里河生态走廊为例,探索河流型城市生态廊道地区城市设计策略,以期将设施走廊、生态走廊转型为适宜人活动的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激活片区活力的催化剂,为后续相似地区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生态走廊、海绵城市、生态优先、生态蓄水、绿道系统、以人为本、城乡融合
1、城市生态廊道相关概念研究
城市生态廊道指在城市中呈线性或带状的生态环境,能够沟通连接空间分布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景观单元的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类型。城市生态廊道不仅仅是道路、河流或绿带系统,从空间结构上看,更主要的是指由纵横交错的廊道和生态斑块有机构建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使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空间格局具有整体性,系统内部高度关联性。城市生态廊道包括山脉型生态廊道、道路型生态廊道、河流型生态廊道。本文探讨的主要是河流型城市生态廊道地区的城市设计。
2、项目实践——以浏阳克里河生态走廊为例
2.1 研究背景
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为浏阳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健康食品产业是园区的三大主导产业。境内水系主要为湘江一级支流捞刀河及其次级支流,捞刀河为区内最大的地表水体,其所处区域为水资源相对缺乏地区。浏阳经开区现状有三个水厂,总供水规模为8.7万立方米/日,现状水厂无法满足未来经开区发展要求,另外,生物医药产业是需水量相对较大的产业。
经开区地处湘东山区,地形为丘陵、山区,属于水资源相对缺乏地区,但经开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在国家大力推行生态文明、海绵城市等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从自身突破发展困局,如何收集利用雨水,是经开区未来发展需要思考重点之一。
2.2 区位
克里河生态走廊,位于国家级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几何中心,是联系南部洞阳水库森林公园与捞刀河生态廊道的主要通道。本次研究范围东临洞阳路、南至金阳大道、西接利通路、北至北盛大道,面积3.37平方公里。
2.3 基地特征
克里河生态走廊生态环境良好,“山、水、田、城”特征独具特色。规划区南部分布较多山体,捞刀河的支流克里河贯穿整个场地南北,水面宽约3米,水岸线总长约5440m,两侧城市格局尚未成形,作为联系南部洞阳水库森林公园与捞刀河生态廊道的主要通道,是体现经开区低丘特色的重要空间,是探索经开区生态蓄水的重要实验平台。
2.4 建设情况
现状主要以农林用地为主,约198公顷,城市、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约133公顷。现状319国道从中间穿过,北部克里河以西,已建成部分工业与居住小区;克里河以东为耕地林地及村居点。国道以北主要为农田及低丘陵区,其中零散分布村居点。已批未建用地为66.5公顷,包括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等,主要分布在319国道以南区域。
3、“海绵城市”理念下河流型城市生态廊道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3.1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3.2 总体定位与目标
上海世博会后滩湿地公园由钢铁厂和造船厂的工业废弃用地改建而成,恢复退化的生境,打造人工湿地处理受污染的河水,形成了美丽的河滨;迁安三里河生态走廊向我们展示了截污治污的生态廊道也可以成为城市土地开发的催化剂;天津桥园向我们展示了一块城市废弃地、盐碱土进行土壤改良、雨水管理后,提供了景观可持续发展。以上成功的案例都告诉我们,虽然克里河生态走廊作为一条设施廊道,但是我们如果用现代理念来打造,将会塑造出一张生态名片,成为经开区土地开发的催化剂。
克里河生态走廊位于经开区现状建成区的边缘,同时又位于未来经开区的中心位置。根据园区发展目标,经开区将打造成为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工业综合体、长沙未来东中心。作为承接经开区由西往东发展、联系南部洞阳水库森林公园与捞刀河生态廊道的主要生态廊道,克里河生态走廊承担着彰显经开区特有的城市建设环境,从三一九国道时代进入亲水时代、提供人文生活设施配套、塑造人文生活核心、塑造城市绿心的重要职责。
因此,设计将克里河走廊定义为:一个低碳生态的城市绿核、一个生态蓄水的实验平台、一个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一个城市形象的展示场所,目标是将克里河生态走廊打造成为国家级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活力绿心”,长沙城区东部的“创智低丘地景”。
3.3 城市设计策略
3.3.1 生态优先策略
克里河生态走廊“生态活力绿心”的打造,将大幅提升经开区城市形象,将成为经开区发展的转折点,也有助于提升东部地区的土地价值。因此,有必要将生态放在优先位置,加强对规划区用地控制。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用地控制:
(1)通过gis对现状地形进行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并与已批用地、农田等各因子叠加,明确规划区的可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另外,加强用地管控,严禁私自建房,除现状建成区和已布项目外,严禁生产建设用地进入,特别是需大填大挖的企业生产用地。
(2)对现状农田进行保护,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引导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景观化,打造以自然为美的都市农业景观空间。
(3)对已形成村庄进行分类功能改造和风貌整治,城郊农村改造成为城中别墅或公共服务场所,严禁私自建房,实现就地城市化,规避地难征、房难拆等城市问题。
3.3.2 生态蓄水策略
通过GIS对现状地形及断面进行模拟分析,可知规划区适宜蓄水,叠合各地形因子条件,综合确定规划区内适宜蓄水的范围。规划区南北纵向长达3400余米,现状水面垂直高差接近20余米,且呈现南高北低、南陡北缓、南窄北阔的特点,设计采用分段筑堰蓄水的方式进行蓄水。319国道以南区域,山谷狭窄且陡峭,适合筑坝蓄水;319国道以北是平缓且开阔的平地,适合打造水面、生态湿地蓄水。设计分三步完成生态蓄水:
(1)通过模拟水面抬高分析,确定规划区需要筑堰的大致位置。基于基地特征、生态蓄水和景观打造考虑,设计将跨克里河的道路与堤坝相结合,形成坝式路堤。设计将在规划区319国道以南段主要筑2个坝,具备水面涨高4.5米-6.5米的能力;319国道以北段以滚水坝和流水桥结合路堤分四段蓄水,具备水面涨高1米-2米的能力,实现生态蓄水第一步。
(2)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中对城市等级和防洪设计标准的划分,克里河河道防洪标准设计按50年重现期考虑。通过GIS对规划区进行雨洪安全分析,设计在20年一遇洪水淹没区范围形成水面蓄水,在50一遇洪水淹没区内打造湿地蓄水,完成生态蓄水第二步。
(3)为了蓄水的同时实现净水,设计根据水体净化特征,规划区自南向北形成五段净水系统:蓄水沉淀段、梯级生态净化段、植物综合净化段、水体稳定段、水体涵养段。根据不同的场地特征,自南向北通过打造水生植物系统、梯级湿地系统、绿河湿地系统、水泡湿地系统、水岸湿地系统、陂塘湿地系统等实现水体自净,完成生态蓄水第三步。
3.3.3 截污减排策略
克里河生态走廊西侧用地已基本明确,排水系统也基本形成;但东部用地尚不明朗,洞阳路的修建和城市排水系统的建立尚需时日,需要避免东部城区的开发对克里河生态走廊的生态、水体环境造成破坏。设计提出雨污分流、污污分流理念,构建规划区黑水系统、雨水系统两大系统,力求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具体措施如下:
(1)在克里河丰水期水位上缘,结合主要绿道系统布设一根截污管,将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管近期接入康万路城市污水管,远期排至捞刀河边的北盛污水处理厂。
(2)在城市雨水管出口处设置雨水过滤栅格、雨水沉淀池、雨水生物处理池等雨水系统,雨水通过充分沉淀过滤后排入克里河生态走廊水体。通过工厂自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工业污水可视为雨水,排入城市雨水管,进入雨水系统处理。
3.3.4 贯通绿道策略
设计通过构筑主要绿道(兼做应急车道)系统、景观步行桥、次要绿道系统、入口管理系统四套绿道系统,打造连续通达的绿道网络,方便人进入克里河生态走廊开展活动,享受天然生态绿地资源。具体四级绿道系统分别是:
(1)延续规划区已形成的路网肌理,结合现状道路,在50-100年一遇洪水淹没安全范围外构筑主要绿道系统,对现状道路进行改造、优化,形成贯通规划区的主要绿道系统,方便人进入规划区,同时保证规划区的水安全。
(2)为加强两侧城市联系,规划9米宽步行桥连通康万路与梧桐路。考虑疏解人行交通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对步行桥进行人性化设计,将其规划为景观步行飘带桥。
(3)在主要绿道系统基础上,构建次要绿道系统,加强现状片区与未来东片区的联系,也便于方便人口的聚集与疏散。对于不同的场地特征和景观环境,形成不同特征的次要绿道系统,让人感受不同的山水环境。
(4)在条件允许的主要入口处,规划生态停车场,控制和减少车辆进入克里河生态走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适宜人活动的空间。
3.3.5 城乡融合策略
运用现代理念和低技术、可持续环境技术,保留农耕文化,激活山水文化,植入创意文化,成就生态文明,实现工业文明、农耕文明、城市文明的融合。设计从三个方面实现城乡融合:
(1)人的城乡融合。规划区内有着大量的优质农田,传统的农耕种植无法带来更高的效益,在农业“工业化”“旅游化”的大思路下,鼓励农民发展都市农业来提升农业内涵,同时带动休闲旅游发展。在政策范围内引导农民就地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产城融合创造新区典范。
(2)景观的城乡融合。以往城市公园的打造往往用昂贵的植物和硬质的铺装,设计倡导野草之美和农业之美,运用农作物和低维护成本的乡土植被,打造野花烂漫,水草繁茂的生态景观。
(3)文化的城乡融合。运用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打造浏阳经开区第四大文化系列:克里河生态文化系列。用现代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做好科学策划和规划设计,统筹规划、统一安排,从而引导人们体验田园生活、回归自然,创造绿色文明的生活新风尚。
参考文献
[1] 刘玥玮,秦华。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探讨。南方农业,2010年第三期。
[2] 李静,张浪,李敬。 城市生态廊道及其分类。中国城市林业,20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