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萍娟2.赵利康
萧山区湘湖小学,浙江 萧山 311201
一、研究背景
(一)源于对当前少先队员德育教育的一种顺应
儿童生活是德育的基础,德育必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激发儿童的兴趣,努力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二)源于对当前少先队员探究式学习品质缺失的一种思考
湘湖,从地理位置上讲位于我区的城郊结合部,我校队员也是土生土长在湘湖边的,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比较单一,在探究式学习品质上有所缺失,主要表现为:
缺少自发的学习行为:由于我校队员的家长大多为农民及个体工商业者,家长对孩子学习行为的教育极少,家长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环节缺失,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等。
缺少自主的学习能力:由于离城区较远,队员参与活动的机会也较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机会,造成学生交流能力较差,在与外校同学的交流活动中表现出胆怯,畏难等情绪。
缺少自觉的学习态度:现在家庭中父母对学生的溺爱,让很多队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理想。大多由教师或父母为他们设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目标,队员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态度不端正。
(三)源于对我校利用并融入“湘湖文化”的一种追寻
我们借助学校地处湘湖,依山傍水的优势,开展了“以“湘湖文化”为载体的《走进湘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应用,通过全体教师和队员的参与和课程的编写,目前已经进入三年级和五年级的课堂教学。
湘湖小学五幢红色的高楼,四条神秘的小路,一湖碧绿的湖水……令人赏心悦目。在拥有美丽校园的同时我们常常感慨并略带遗憾:要是这些楼,这些路,这个湖,像身边的湘湖一样有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名字,那该多么美妙。让每幢楼,每一条路,每一条河,甚至每一块砖都有它独特而有个性的生命,让这些水泥砖块鲜活且具有教育的意义,让这个美丽的校园成为一个有故事的校园便成了我们的向往。基于此,我们打算在已有的新的湘湖校本课程的开发基础上,以“红领巾湘湖文化博物馆”的构建与运作为载体,开展各项湘湖寻宝探究性主题活动研究与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研究。
三、实施策略
(一)多方联合研究资源,明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孩子们办的博物馆预设中不会是社会上专业博物馆的模样,而是以“红领巾湘湖文化博物馆“这个大环境建设为载体,开展的各类活动。为了了解少先队员的想法,我们将对少先队员和家长进行调查,采用到场访谈和问卷的形式。我们将首先邀请全校29个班级的40多位家长代表进行座谈,对学校提出的“红领巾湘湖文化博物馆”为载体的主题活动的设想,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帮助;然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题内容如下:“你希望在学校的红领巾湘湖文化博物馆实践活动中看到哪些活动?”“你愿意把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东西在博物馆展示吗?”“你能够提供提供哪些有意思的东西与同学交流?”“对于学校的文化建设,你有何建议?”“你喜欢运用学校的孝敬教育文化还湘湖文化来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活动?”等等。调查虽然简单,但家长和少先队员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丰富了我们的思想,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100%的家长支持我们开展这个红领巾博物馆为载体下的各项活动,并愿意提供一些反映湘湖文化的日常用品供我们全体队员来探究。有85%的队员希望看到各种有趣的物品,如关于湘湖的书画、摄影、衣物、古老用品、玩具等等,92%的家长希望用湘湖文化来丰富我们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鉴于以上认识,“红领巾湘湖文化博物馆”的构建与运作活动分成两大块进行研究,一是探究式主题系列寻宝实践活动,二是多角度校园博物馆的环境建设。
(二)开展湘湖寻宝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品质
注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加强对少先队员进行道德建设时,注重创建体验式的学习活动,倡导直接体验,让少先队员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得到感悟,受到启发,通过自己的双手发扬“道德之宝”。“红领巾湘湖文化博物馆”寻宝系列活动包括:寻宝、展宝和护宝三个环节。
活动之一:寻宝之旅,学做小小考察家
每学期学校都推出系列湘湖寻宝综合实践方案,包括寻找身边的宝物活动、湘湖毅行活动,湘湖百家大讲堂活动等等。
◆在寻找身边的宝物活动中,学校大队部发出倡议:我请长辈当老师,走进湘湖大课堂,少先队员运用各种方法收集自己认为有故事,有交流价值的物品,开始“寻宝”之旅。教给学生寻宝的主要方法:
①看:根据寻“宝”指南观察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有意义,有一定的特别之处。例如:自己收藏的玩具、衣物、邮票、照片等。
②问:通过向爸爸、妈妈、亲朋好友等询问,了解他们拥有的一些难忘的经历,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物品。例如:家里拥有的古老家具、生活用品,有关家里亲友的人生经历,有关乡间的传说故事等。
③拍:运用手里的照相机,摄像机等拍摄身边的事物、景物。例如,给老人做大寿,村子里的打年糕,炒茶叶等。
④查:通过听新闻,看报纸,上网等发现线索,然后进一步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少先队员在寻到自己认为的“宝物“后,给“宝物”撰写说明材料,能够说明宝物的拥有的精神财富是什么。孩子们对“听孙奶奶说锡罐的故事”“火熜——曾经的传家宝的变迁”非常感兴趣。
◆湘湖毅行活动中,在老师带领下,家长的协同配合下,步行去跨湖桥博物馆、下孙文化村等进行寻宝考察活动。在跨湖桥博物馆,学生近距离的考察跨湖桥遗址发掘现场,了解世界最早的独木舟、世界最早的水稻栽培等等;在下孙文化村,学生亲身体验打年糕、磨豆腐、青砖练字等活动,感受湘湖的民俗文化。
◆湘湖小学百家大讲堂 除了让学生走进湘湖各个景点参观、学习了解湘湖悠久文化、美丽风景的同时,学校还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湘湖本土文化。学校百家大讲堂活动中邀请萧山博物馆的徐艳芳女士作《魅力萧山之古瓷文化》专题讲座;邀请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的副馆长李萍为五六年级的学生作《走进跨湖桥,品味萧山文化》专题讲座,揭秘跨湖桥文化十大之最以及各项考古工作的开展等等。邀请杭州湘湖(白马湖)研究院的方长富为全体四年级学生作《走进湘湖》专题讲座,从湘湖秀丽风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丰盈精神等方面去了解湘湖,把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湘湖更增添了喜爱之情。
活动之二:展宝之举,争做小小宣传员
把队员收集、拍摄到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集中在一起,以中队为单位,辅导员指导少先队员进行整理,然后进行筛选,根据自己中队的情况设计主题,在指定区域进行布置。
传家宝精品展示,把比较精致和贵重的实物在学校展示区根据不同的主题集中展示,如:文房四宝、成套锡器、儿童吉祥饰品、老式的生活用品等
②图片流动展示,把少先队员在活动中拍的照片,收集的图片,创作的书画、编写的小报、制作的广告等根据不同的主题制作成展览图版,在校园内根据特定的区域分批展示,然后利用假日到社区活动中心和村文化中心流动展。
③音像网上展示,少先队员收集到的“宝物”有的是录像、光碟等视频、音频文件,学校通过校园音响系统、电视台、校园网进行展示。例如,有的少先队员收集了湘湖民谣,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跨湖桥的传说》等,就利用电视台和音响播放系统逐一介绍请大家欣赏。
④文章结集展示,少先队员在“寻宝”过程中有的是文字材料,有的写了体会文章、调查报告,为了让更多的少先队员有展示的机会,每个中队教室建立了展示园地,编写活动专刊,并组织少先队员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
活动之三:护宝之行,学做湘湖小主人
在“湘湖探宝”中,孩子们发现,在美丽的湘湖边有数不清的宝物,湘湖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物一景,一人一事,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美丽的湘湖就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是湘湖的小主人,要为湘湖更加美丽而努力,孩子们有了自己的行动:
◆“我是湘湖小博士”,在五年级队员中成立了四个湘湖文化研究社:包括湘湖桥研究社、湘湖水质研究社、湘湖诗词研究社、湘湖亭子研究社。其中502中队的湘湖水质研究社的“水质观察团,有话说”所开展的研究活动在杭州市获得三等奖、萧山区获得二等奖,此活动还在萧山教育信息网发表。
◆“我是湘湖小画家”,由学校和美之园社区联合举办的“童心齐节水 巧手绘家园”墙绘活动在我校举行。本次比赛共收到作品240件,经过美之园社区领导、学校家委会成员代表和学校教师代表的综合评定,共评选出12幅特等奖作品,并绘制校门口墙上。
◆“我是绿色小卫士”,孩子们开展“清洁6+1”手拉手行动创建最清洁城乡的行动。各中队的环保小队纷纷去湘湖边捡垃圾,擦公共自行车,还把自制的环保袋送给游客。
◆“我是湘湖小艺人” 。学生和老师一起创作的拉丁舞《湘湖地铁终点站》获得萧山区艺术节集体舞比赛一等奖、创作奖。
(三)挖掘湘湖文化元素,多角度校园博物馆建设
校园文化的存在意义在于人的教育和发展,而文化对人的影响不能靠认知来解决,需要人参与到校园生活中来亲身感受。所以我们充分挖掘湘湖文化元素,多开展多角度校园博物馆的建设。
◆湘湖文化廊,承载湘湖人文
学校门口长长的湘湖文化廊在我校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上面有我们学生所画的湘湖的桥、湘湖的亭子、湘湖的山山水水等等。
◆校文化命名,立足湘湖本土
学校向全体学生、家长、社会各界认识发出“湘湖小学文化命名征集活动”的倡议。在这次征集活动中,我们共收到来自学生、家长和各界社会人士共577份投稿方案,其中182份被正式录取。在经过了整整三个月时间的整理,又通过老师、学生、家长的投票,最后五幢楼名、四条道路、一个湖泊和一座桥都了自己的名字,它们分别是中立楼、文种楼、季真楼、竹君楼、初晴楼,和怀古路、眺远路、棹歌路、文峰路,以及之垂湖和学思桥。它们纷纷与湘湖的名人、典故相联系,有了自己的故事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如
“中立”乃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的字。北宋熙宁九年举进士,政和初任萧山县令。
程颐是北宋时期理学家和教育家。当时,大学问家杨时已经40多岁,为了求得更好的学识,便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真不巧,来到程颐家,正赶上老师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站在门外恭恭敬敬地等候。等老师醒来,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程颐被杨时、游酢尊重老师、虚心求教的态度感动,收了两位弟子。
中立楼,中,含“中正”、“中兴”之意。以公正、平等之心,安生立命,启心养正。“有柔和之德,附丽于正道”,不偏不倚,做一个柔中带刚富有正气的人。
◆校园吉祥物,提炼湘湖精气
校园吉祥物是校园文化的象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以“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的办学特色和追求的 “校园吉祥物设计”活动。
◆湘湖生态廊,再现湘湖本真
湘湖物产丰富,旧时民间有“西湖日出一只金元宝,湘湖日进一只金元宝”之说。于是我们设想在校园的小溪边构筑一条“湘湖生态廊”,在长廊里种上湘湖杨梅、湘湖桃李、湘湖柿、湘湖樱桃、云雾茶、湘湖旗枪等,在小溪里养莼菜、老菱,再养上土步鱼,并在各自养植的地方对此物产加以介绍。这些也是发动队员通过寻宝的形式,让湘湖的特产在校园里出现,在校园里尽显生机,让我们的学生能从“湘湖生态廊”中认识湘湖、了解湘湖。
(四)湘湖宣传栏,立足湘湖本土
在宣传窗划出一定范围,作为“讲述湘湖”板块,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内容可涉及湘湖的历史、人文等。“红领巾”广播站是少先队生活基地,在栏目中增添“湘湖之声”栏目,向全校师生传播湘湖文化、湘湖发展。我们的“原汁原味”校刊,也将为队员们搭建展示的平台,同时编纂“湘湖寻宝”系列专刊,真正地让湘湖文化走入每个孩子的心间!
四、我们的收获
我校开展的“红领巾湘湖文化博物馆”探究性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来自于陶行知先生”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它符合当前新课程教育理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活动有如下收获:
1.活化德育内容,提升实践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崇尚道德的传统,社会生活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在2012年的暑假期间,学校和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合作,推出了首期“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培训首先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跨湖桥文化,然后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的优秀讲解员为孩子们进行普通话、讲解词、讲解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培训以现场试讲为主。
2.扎根现实生活,改革学习方式
在各项活动中,借助“探究性学习活动主体”这一载体,强调少先队员亲身经历,关注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要求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学生扎根现实生活,改革各项学习的方式,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
3、挖掘本土文化,提升文化品位
湘湖经过保护性开发,成为浙江省著名的旅游度假区。湘湖美丽的风景、悠久的历史成为湘湖人的骄傲。我们通过各种红领巾湘湖文化博物馆探究性主题活动,充分“挖”湘湖本土之源,“掘”传统文化之泉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当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跨湖桥文化论集》 林华东、任关甫主编 人民出版社
2.《湘湖——历史文化名湖》 沈青松主编 方志出版社
3.《湘湖文苑·湘湖民间传说》 吴桑梓等收集整理 浙江人民出版社
4.《湘湖文苑·感动湘湖》 俞梁波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