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特殊教育学校 529000
【摘要】 特校教师切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立足课堂,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在各学科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思政教育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提高;思政课;根本途径
特殊教育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教师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在各学科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与教育同频共振,让思政教育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问题在于特教学校的教学如何更有成效?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的认知理念上能够实现统一,更大的发挥其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效应,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一、加强特教思政教育建设,积极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一)书记上思政课
在广东省的思政教育中,广东省教育厅提出将思政教育的第一课融合到各个高校及中小学中,学校党支部高度重视思政理论课建设,党支部书记多次组织党员专题学习,让思政教育的理念融合到各个党员身上,书记承担起思政教育第一课的责任人,带头上思政课,带头作专题辅导报告,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开学第一天,黄书记走上讲台为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在战役中成长》,诠释了特校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和担当。黄书记分析和解读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所彰显出的我国强大的凝聚力,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爱党爱国信念。
(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思政课、升旗仪式以及课堂教学等途径渗透红色教育,将党的历史、革命传统、英雄故事等融入学校文化,全方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重大节日主题队会:如“学雷锋,树新风”、“劳动最光荣”、“六一”儿童节、“红领巾心向党”、“我和我的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祖国的情怀,促进学生人格健全,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且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的中国梦主题,将其融入到中小学教学课堂中去,《中国梦·我的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读本》走进课堂,将中国梦教育与课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中国梦的形式和未来,抓牢课堂育人主阵地,积极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根本途径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生命线,起联系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2]思政教育向来是枯燥而乏味的,传统的思政教学形式单一,且无法形成学生与课本间的沟通桥梁,这很大程度上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只有从教学形式上不断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去深层次的挖掘思政教学的表现形式,不断积极运用信息化的方式去活跃教学气氛,这样才能更优质、更精细化的表达思政思想,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其中。
(一)思政课要紧密联系生活
思政教育不是单纯的一对多的课本教学,思政教育还长期活跃在日常生活之中,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体现出思政教育。思政课堂教师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作为切入点,比如结合社会医学工作者的舍生救人事迹,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精准研判、迅速部署,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奔赴一线,成为‘最美逆行者’,你们感动吗?”在这一段课堂导入中,教师采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化语言,紧密联系生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从而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遵循“活动性”理念
《课程标准》从培智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强调“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以学生直接和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为课程的主要呈现形态,通过在“各种教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课程目标。[3]思政课从学科育人走向了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牢牢抓住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功能补偿”的原则,尽可能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使他们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依据“开发潜能”的原则积极创设情境,有目的地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在感知情境的过程中理解问题,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在教学设计中采取活动化的方式,将相关道理、要求、规范融于循序渐进的活动中,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内化教学内容,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比如思政课《在战役中成长》,执教者设计了3个活动环节:1.“说说你认识的战役英雄?”引导学生说说认识的钟南山战役英雄,这是运用学生的观察经验,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发言,激发他们深入思考问题的兴趣和潜能。2.面对这场疫情,我们应该怎样做?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懂得,疫情期间,我们要做到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3.“唱儿歌学规则”,带领学生听读诵唱关于预防新冠肺炎的儿歌,深化安全意识。
黄书记根据特殊学生认知特点,把“疫情”转变为“教科书”,把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钟南山院士等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作为思政育人元素。通过浅显易懂的讲解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增强同学们的病毒防控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使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努力学习为国奉献的坚定信念。这堂鲜活生动的思政课,让特校学子们懂得防疫有我,爱卫同行。思政第一课,传播了抗疫正能量。
(三)遵循“综合性”理念
教学还应当因材施教,遵循学生的自我表现和现状,着力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让学生在生活、观念以及未来发展上展现出统一的思想,这就需要创新性的表现教学形式,启发学生的思想,调动其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和思考。
在《垃圾分类》这一课,教师设计了“说说你知道的垃圾分类”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轮流介绍自己知道的垃圾分类,引导他们说“为什么要垃圾分类”进行描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设计“垃圾分类”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并启发学生初步认识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形成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垃圾分类课成为铸魂育人的生动课堂。
(四)遵循“开放性”理念
思政课不能局限于课堂死板的知识体系上,还应当积极的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和时政新闻,更好的支撑教学内容,比如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与典故,融合思政教育的理念,更好的去领悟思政内容。
如把《弟子规》诵读作为课前准备环节,把安全教育小故事穿插到课堂学习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在把握学生“思想起点”的基础上说理,创设具有真实性、思考性、开放性的情境,在逻辑思辨中明理,让学生产生共情。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弘扬老区精神,铭记苦难辉煌。《江门市蓬江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作为思政课重点内容,思政课堂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听故事感受到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老区人民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感受到老区人民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教师立足课堂,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学生从中受益,汲取人生奋斗的精神动力。
学生诵经典、听故事、唱儿歌,激发了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想品德教育。
思政课不只是课堂上教学生理念、知识,还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将学习历史与了解现实相结合,把思政小课堂连接到社会大课堂,构建起全员、全方位育人格局。
特校教师只有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并从《课程标准》出发,切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立足课堂,关爱特殊儿童,教师在特殊儿童心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帆,《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3.16.
[2]刘苑《绘本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语文课内外,2019.6.20.
[3]于娟《落实课程标准理念要求,优化盲校道德与法治教学》,现代特殊教育,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