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聚义完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育而言,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和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在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激发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实践性作业;针对性作业;层次性作业
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也是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以及对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设计的,尤其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出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作业,这样便可以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复习效果,并让学生可以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增强对语文的自信,从此爱上语文课。
一、作业设计要具有实践性
实践的意义是广泛的,教师在布置语文课后作业时,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不仅创新了作业形式,还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完成热情,特别是针对小学语文来说,语文本来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以及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语文的趣味性,以在拉近学生与语文的基础上来增强学生的语文自信。
例如,在教授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之后,我会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来要求学生在回家之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的事情,比如,扶着老人过马路或者把别人乱丢的垃圾放进垃圾桶里等等,来让学生以进行道德实践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的课后作业,这种实践性的作业设计,不仅很好的改变了以往死板机械的枯燥文字形式的课后作业设计,还能够让学生回归生活,并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去学习很多在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以让学生把语文和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
二、作业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进而有目的的来让学生完成语文课后作业,比如教师可以以这一节课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来为目标任务设计作业,从而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利于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在之后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的学情特点,进而真正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完《望洞庭》之后,在为学生设计课后习题作业时,我首先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为学生设计三个方面的课后作业,以此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首先是针对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来设计的,我会先要求在学会本节课的生字之后,在田字格本子上进行练习和默写,以做到对生字的会读会写。其次,我会为学生有针对性的设计几道与诗句中的重点字词或者语句有关的题目,要求学生能够解释这些字词以及语句的意思,并写到本子上,不仅是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题高,还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最后,我会让学生把对这首诗的读后感,也就是通过学习诗歌所体悟到的诗歌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还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由于语文内容多而杂,并且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作为教师要在设计语文课后作业时,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多元化,以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时,可以自由的选择作业,我国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仅仅是适用于课堂上,还应该在设计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在设计分层次的课后作业时,应该在尊重学生学习实际的基础上来分层次的推进,以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作业。
例如,在教授完《父亲、树林和鸟》之后, 我会根据所学课文的体裁以及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来为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课后作业,因为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是对课文中的生字把握的不够好,而有的学生的识字水平很高,但是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我会在尊重学生主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来我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课后作业,比如针对有些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我会通过设计“读拼音来写词语”的课后作业形式来巩固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针对另外一些学生来说,我会设计“品味探究”类的有关课文的问题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让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时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所薄弱的地方展开练习,这不仅很好的符合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作业减负”的教学理念,还能有效的节省了学生很多的课下时间,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来设计出新颖有趣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以及层次性的语文课后作业,能够使得学生在看到作业的时候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进而让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以及增强语文自信,以真正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祝小晶.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和实施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50)
[2]曾亚州.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