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蔡姗 陆平平 张政 刘海林 *

东部战区总医院(原解放军第 149医院 ) 心内科 江苏 南京 222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时段: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收集本院接治的糖尿病患者开展研究,共收入76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38)和采纳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的观察组(n=38),对比血糖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空腹血糖(7.22±0.08)、餐后2h血糖(9.13±0.33)及糖化血红蛋白(7.06±0.26)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降糖效果比较理想,也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不良反应;血糖水平


近年来,糖尿病发生率日趋升高,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症状为肝糖输出增加、胰岛素不足等,患者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比如: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等,危害较大[1]。本文择取本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时段:2019年06月至2020年07月),观察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有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时段:2019年06月至2020年07月,选择本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76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各38例,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例数为13,男性患者例数为25,患者年龄临界值42-68岁,均龄(55.48±1.23)岁。观察组:女性患者例数为12,男性患者例数为26,患者年龄临界值43-67岁,均龄(55.51±1.19)岁。两组基础资料相比P>0.05。本次研究获得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餐后2h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③临床资料完整患者;④治疗依从性较高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心功能不全患者;②排除合并器质性病变患者;③排除合并精神障碍患者;④排除中途退出研究患者;⑤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1.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给予患者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等基础治疗,同时实施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二甲双胍的生产厂家,H12020587是二甲双胍的国药准字,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的剂量每次为0.5g,每天服用2次,坚持治疗30d[2]

观察组施行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二甲双胍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同对照组保持一致,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是吡格列酮的生产厂家,H20040267是吡格列酮的国药准字,患者口服吡格列酮的剂量每次为15mg,每天服用1次,坚持治疗30d[3]

    1. 观察指标

①分析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4]。②分析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头痛、乏力)[5]

    1. 统计学方法

糖尿病患者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检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以形式(6018fbb744131_html_96df7794958a6bef.gif )表述并实施独立样本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n/(%)]表述并实施6018fbb744131_html_79d4314aceed2a6b.gif 检验,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分析血糖水平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相比,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

表1:分析血糖水平(6018fbb744131_html_96df7794958a6bef.gif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对照组(n=38)

8.15±0.11

11.73±0.26

8.19±0.17

观察组(n=38)

7.22±0.08

9.13±0.33

7.06±0.26

t

45.8673

41.5152

24.4017

P

0.0000

0.0000

0.0000

2.2 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21.05%)相比,观察组(2.63%)更低,P<0.05。

表2: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消化道反应

头痛

乏力

发生率

对照组(n=38)

2(5.26)

3(7.89)

3(7.89)

8(21.05)

观察组(n=38)

1(2.63)

0(0.00)

0(0.00)

1(2.63)

6018fbb744131_html_92cfadba4e435beb.gif

----

----

----

6.1758

P

----

----

----

0.0129

3 讨论

有关数据显示,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3.6%,胰岛素抵抗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患者胰岛素无法发挥正常功效引发的疾病。在发病后,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显现,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现象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应该积极控制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从而保证其身体健康。将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取得理想的降糖效果,对其康复治疗意义重大。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空腹血糖(7.22±0.08)、餐后2h血糖(9.13±0.33)及糖化血红蛋白(7.06±0.26)等优于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在饮食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患者中可应用,能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降低了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吡格列酮可改善患者血脂异常现象,降低患者胰岛素抵抗,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21.05%)相比,观察组(2.63%)更低,P<0.05。可以发现实施联合治疗方案,可减少患者消化道反应、头痛、乏力等不良反应,对炎症反应进行抑制,有助于改善患者高凝状态,治疗安全比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患者施行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叶海,张志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7,38(005):28-31.

  2. 陈志华.对比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安全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04(095):18771.

  3. 郭慧,师俊亮.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027(008):1425-1426.

  4. 冯开萍.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临床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006(036):63.

  5. 李红.探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医药前沿,2018,8(0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