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门前罗小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老家门前罗小河

谭业祥

湖北


老家是远方游子的根,是漂泊人不可遗忘的港湾。这里有乡音,有乡趣,有乡愁。老家门前罗小河,有它的历史,有它的兴废,有它的故事,有它的现实。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留下的只是史料和记忆,只能让人搜寻和回味。

古时湖广沔阳,地处荆楚,南朝梁武帝天鉴二年(公元503年)建制。旧称沙湖沔阳洲,在八百里洞庭湖之滨,南仰长江,北枕汉水,亦属云梦古泽,这里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水绕滩洲,人居堤垸。先民们在这块水乡泽国,繁衍生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明《嘉靖沔阳志》(1531年修)有记载,这里曾今是“沮洳之区、重湖区泽、曲河隑洲、滂洋衍溢、联绵逆折、水据洪川、陆擅沃野”的沼泽、湖水、泛河、沃土面貌。由此显现江汉古地貌特征。

我的老家,过去沔阳洲的沔东南。现今仙桃市杨林尾镇马台村,西距杨林尾镇8.7公里,处六合垸北端。这里田地肥沃,湖区开阔,水产丰富。是个历史悠久,地势偏高,自然宜居的小村庄。因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1320年一一1363年),带兵行军到此高台,系马而得名“马驾台”(迎驾系马),后故取名马台。史载最先落籍马台的先民,是肖、刘二姓的入籍始祖。明景泰年间(1450年一一1457年),肖姓始祖镤公(谱名朴悷)随迁徏潮自江西吉安府庐陵县铁溪岭头,涉赣水、越湘江、踏洞庭至鄂沔阳马驾台,结芦落脚,垦荒置家。同期刘姓迁马驾台一世祖,益朗公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从江西迁沔阳洲,先至沔阳五业潭(今仙桃麻港),转迁马驾台正式落籍。在这荒无人烟的高台之地,安家谋生。二姓自此繁衍子嗣,族丁兴旺,人才辈出,兰桂腾芳。后来四百年间,逐渐有其它姓氏,颠沛流离,逃荒谋生至此,结邻而居,和睦相处,亦融入此台世居。

上世纪三十年代,因兵燹战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我的曾祖父与祖父相依为命,在1937年夏,从彭场李家潭,洪荒凭舟,马台落籍。租田糊口,置台棚栖。与邻为善,勤建睦居。祖辈们几经磨难,共担家责,把自己的小家,最后安顿于马台。

老家门前有条小河,曲弯东逝,碧波荡漾。河对面就是十合垸,垸中即一望无际的卿鱼湖。一堤隔两垸,同饮河中水。河南边是马台村二、三、四、五组和蓝家桥村,北边是马北村五、六组和太阳脑村七组。而马台村一组紧靠现在东荆河边,过去这条小河与东荆河交汇,行成一个小湾洲,因在马台之西,留名西洲。马台上一里的罗家湾(马北村四组)正是小河河口。这条小河原本属东荆河一支,上自马北村罗家湾,下至通顺河边一小集镇一一太阳脑,小河总长3、7公里。因它在罗家湾入口成河,故称罗小河。

说起这条河,有渊源可寻。江汉平原腹地的东荆河,为汉江最大支流,于潜江泽口闸接汉水。在明朝时称芦伏河,清代称冲河,又名南襄河。因在荆北水系东侧,故称东荆河,全长170余公里。清同治四年(1865年),东荆河监利县杨林关堤溃口,冲段杨林尾段家湾玉带河,将东荆河主流,经监利、洪湖境内邓老湖的河道,改道北移,至马口经杨树峰、盘滩到罗家湾(马北村),折北到太阳脑与通顺河汇流后,又经沙湖镇过汉南、沌口入长江。

通顺河在东荆河北边,是沔阳境内母亲河,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自流成河。经过1865年决堤洪水,罗家湾至太阳脑冲成的罗小河,正式有了它的历史,沔阳境内两大主河,东荆河和通顺河至此河通水汇,昼夜长流。成了晚清和民国时期,由沌口经沙湖至太阳脑,西入东荆河,过往商船和渔船的主要水道。这里十年淹九水,灾害苦百姓。过去每年夏季,洪水泛滥时,小河就成了主要泻洪河道。

清朝时东荆河,在杨林尾境内,共有7条河分支。即段家湾的玉带河,马口的西流河,友好的四墩口,朱三家的卉家河,新河口的杨家沟,罗家湾的罗小河和冯家口的火脑沟。由于地理原因,水灾连连。在此生活的先民们,与水搏斗,顽强生存,为减少水患,自发筑堤成垸。清光绪年间,先后堵筑了西流河和杨家沟。民国三年(1914年),民国政府创修东荆河左堤,又堵筑了四墩口和卉家河。民国十五年(1926年)东荆河堤段修防处,将原先从段家湾,经杨树峰、友好、盘滩、向花到罗家湾的小垸南堤,和罗家湾到太阳脑的小垸东堤,连接在一起,名为东荆河堤。

沔东南地势底洼,河流密布。围堤筑垸,难抵天灾。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夏,长江洪水猛涨,由洪湖新滩口倒灌入东荆河,监利麻布场溃口,江水北泛与东荆河汇合。在罗小河入口处,水位高达数米,狂涛恶浪,汹涌澎湃。江水挤压小河,涛声震天,河水湍急直下,奔流险滩。至今留了两个被洪水,冲击而成的大小深潭,现在公路边可见证尚存遗迹。洪水由罗小河涌入通顺河,至两岸百姓深受其害,苦不谌言。解放初人民政府组织民工,对东荆河左堤,进行了全面加高培厚,阻止水患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困苦。

1954年(甲午年)沔阳遭遇史上特大洪水,整个沙湖沔阳洲一片泽国,老百姓背井离乡,全部转移汉江北面的天门避灾。洪水过后,灾民返回,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那年冬至,又遇到了严寒。从湖南、汉口等地经沙湖到太阳脑,进入罗小河的商船和渔船等,恰遇大风雪,拉船纤夫举步维艰,过往船只只能停靠,随即在马台三组与四组的小河拐湾处避风滞留。河中近百艘大小船只,摆了近一里路长,这一停航苦了出外谋生的漂泊人。风雪过后,进入了45天的严寒冰冻天气,凌冰几寸厚,所有湖泊河流冰封雪盖。行船成了河中一道冰景。生活在两岸的村民平时靠船摆渡,互相你来我往。因马北村六组主要属肖姓,是马台肖氏旺族二世祖之后裔,固两岸肖姓同宗同祖,族人亲密频繁往来。这次却可直接踏冰而过,凿冰取水。甲午年洪水和冰灾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磨难,老人们至今不忘。

1955年,政府又组织民工,堵口复堤和连续三年岁修,东荆河水患得到进一步治理。1963年冬,东荆河杨林尾段,从马北村罗家湾起改道,向东延伸至张家池出境,堵筑了罗小河河口,废除了由罗家湾到太阳脑的堤段。同时顺东荆河重新筑成现在的大堤,在罗家湾南下3公里处新建了复兴闸,排灌河水入六合院。在六合垸的南端,一起堵死了冯家口的火脑沟。罗家湾筑堤,使罗小河断流而废,从此再无哗哗洪峰经流而过,亦再无船工号子响彻两岸。在罗小河河口堤段,建起了一栋东荆河堤防段工房,河口下面若一百多米宽的大堤压脚上,全部栽上一片桐果树,和成排的水杉林,再也见不到河源的遗迹了。只看到原先被洪水冲击而成的小潭子和大潭子,依然静躺守侯在那里!

罗小河因无水源而废,但为了农业生产,1975年,在原河口下100米处,挖断旧堤,建了一座小闸,由杨林尾电排河引水入垸,经小闸过大小潭,灌入罗小河,保证生产灌溉的水源,并和六合垸水系相连通。后因干旱少雨,河水消退,小闸也失去功能。村民们在小河两边无人居住空段上,逐渐把小河截断成塘,变成精养鱼塘。正村中间还是一条清澈明亮的小河。春有绿荫掩河,夏有玩童泅泳,秋有鱼鸭畅游,冬有雪盖冰封。四季变换,风景依稀。在那大集体时代,小河两岸到处都是生机盎然,欢声笑语。

六十年代,因小河再无洪水,两边村民为方便来往,在马台三组和四组两组中间,搭起了两座仅供人行的小桥。1969年十合垸东草湖开发,开挖了中心沟,低洼湖田,重新分配,马台也分得几百亩湖田。为了生产,方便人畜机械跨垸劳作,当时马台大队在现在四组处筑了一条河坝,大大方便了小河两边人们的出行。河中小坝,至今尚存。见证过往,小河情深。

一条主航道,因时代变局,兴旺不再。世居罗小河两岸的村民们,忘不了河中捕鱼收获的喜悦;忘不了水中小伙伴们,游泳嬉闹的场景;忘不了端午节,河中龙舟竞赛,两岸奔跑观摩的身影;忘不了生养他们的地方,有一条养育了他们的河流,曾经有过的繁荣和无限感怀。


作者简介:谭业祥:男,1964年生,湖北仙桃市人。湖北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仙桃市作家协会会员,仙桃市诗词学会会员。工余爱好文学,诗词作品散见有关诗词、散曲杂志及文学网络平台、诗词微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