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 102209
摘要: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中的临床作用。方法:2018年8月-2020年7月,开展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治疗探究工作,以本院接收的此疾病患者为样本来源,从中随机选取病例,按照选取顺序1-74编号,平分2组,分组方法为抽签法,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前者给予常规治疗,后者开展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效果,评估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功能障碍、口舌歪斜、言语不利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组间进行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治疗中,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效果突出,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针刺;补阳还五汤
脑卒中偏瘫后遗症临床较为常见,患病后患者一侧舌肌下部、面肌、上下肢出现运动障碍,轻度患者尚可活动,不能正常工作,重度患者丧失自理能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目前针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现代医学治疗以药物为主,促进患者病情改善,但是存在疗程长、效果欠佳情况,而中医治疗不断得到临床认可,多采取中药内服联合针刺治疗,为了进一步探究具体治疗措施,评估治疗效果,本文以脑卒中偏瘫后遗症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8月-2020年7月,开展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治疗探究工作,以本院接收的此疾病患者为样本来源,从中随机选取病例,按照选取顺序1-74编号,平分2组,分组方法为抽签法,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54-73岁,平均(63.53±4.83)岁,首次发病至今:4-53个月,平均(28.13±7.23)个月;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53-73岁,平均(63.21±4.79)岁,首次发病至今:5-52个月,平均(27,67±7.55)个月。上述资料,组间具有良好的均衡性,可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mg*30s)治疗,用量为100mg/次,每天给药1次,若患者存在此药物抵抗情况,给予硫酸氢略比格雷片 [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mg*7s]治疗,口服给药,75mg/次,每天给药1次,持续给药3个月;
试验组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补阳还五汤:方剂:黄芪30g、川芎10g、地龙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5g,对于合并头晕、耳鸣的患者,加入珍珠母5g、天麻5g、山茱萸5g、钩藤5g,若患者胸闷胸痛加入蒲黄10g、丹参10g,全部药物混合后清水熬煮,收汁300ml,1剂/d,分早晚2次服用;针刺:上肢:合谷、手三里、曲池和外关;下肢:环跳、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头部:廉泉、哑门。全部穴位常规消毒,取毫针针刺,采取平补平泻方法,得气后留针30min,持续治疗4周,每周休息1d。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神经缺损情况予以评估,三级标准如下: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减分率≥50%;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NIHSS减分率在20%-49%之间;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NIHSS减分率低于2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3];(2)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主症:肢体功能障碍、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按照症状由轻到重0-3分评分[4]。(1)于治疗后2个月评估,(2)于治疗前3d和治疗后2个月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4.0;计数资料: ,行 检验;计量资料:( ),行t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试验组临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试验组 | 37 | 14(37.84) | 22(59.46) | 1(2.70) | 36(97.30) |
对照组 | 37 | 12(32.43) | 18(48.65) | 7(18.92) | 30(81.08) |
| -- | -- | -- | -- | 5.046 |
P | -- | -- | -- | -- | 0.025 |
2.2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后两组肢体功能障碍、口舌歪斜、言语不利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组间进行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组别 | 例数 | 肢体功能障碍 | 口舌歪斜 | 言语不利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试验组 | 37 | 1.71±0.21 | 0.85±0.16# | 1.73±0.25 | 0.82±0.11# | 1.68±0.27 | 0.77±0.22# |
对照组 | 37 | 1.72±0.14 | 1.21±0.22# | 1.72±0.32 | 1.19±0.29# | 1.69±0.28 | 1.04±0.17# |
t | -- | 0.241 | 8.050 | 0.150 | 7.256 | 0.156 | 5.907 |
P | -- | 0.810 | 0.000 | 0.881 | 0.000 | 0.876 | 0.000 |
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偏瘫后遗症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中,患者发病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严重时需卧床,丧失活动能力,常规西医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对受损的神经角质细胞进行修复,对受损脑组织提供营养支持,进而促进脑组织修复,促进病情恢复[5]。但是患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西医治疗后无法彻底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因此临床重视探究更为高效的治疗方式,其中中医治疗具有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的优势,应用价值较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就中医理论而言,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属“身偏不用”“偏枯”范畴,具体发病与经络受损、筋脉失去濡养有关,加之患者存在气血血瘀问题,导致气血逆乱,加重病情,临床治疗以通络散瘀、补气活血为主。本次研究试验组给予患者补阳还五汤治疗,其中黄芪能够健脾益气,当归能够养血活血,地龙可行血散瘀,而桃仁能够祛瘀活血,红花可散结通络,川芎能够活血散瘀,诸药配伍共奏活血通络功效。且现代药理研究指出,黄芪能够作用于脊髓神经元,对其异常反应起到拮抗作用,当归利于提升神经组织血液灌注量,更好地保护受损的细胞,地龙能够对痉挛的肌肉起到刺激作用,利于改善患者偏瘫情况。此外配合针刺治疗,强化舒筋活血功效,同时对神经干传导功能具有调节作用,与补阳还五汤联合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治疗中,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效果突出,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杨济源, 董杰, 谭志宏,等.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脊髓性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8, 27(12):2137-2139,2161.
[2]任亮, 刘静. 针灸治疗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贵州医药, 2019, 43(12):1956-1957.
[3]王玉琳, 詹爽, 杨添淞,等. 针灸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应用进展[J]. 世界中医药, 2020, 15(8):138-140,144.
[4]狄美琪, 胡玲玲, 孔亮,等. 补阳还五汤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 2019, 33(4):386-388.
[5]聂勇. 补阳还五汤加减合巨刺法辅助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临床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7(16):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