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总医院,福建 三明 354500
【摘要】目的:进行46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护理要点构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纳入时间2019.1-2020.1,进行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护理的要点构架,分析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46例患者临床表现15例(32.61%)心力衰竭,12例(26.09%)腹部疼痛、恶心呕吐,7例(15.22%)心律失常,6例(13.04%)胸闷、气短,2例(4.35%)突发晕厥,3例(6.52%)牙痛,1例(2.17%)左肩左臂疼痛,经诊疗初次诊断准确率63.04%(29/46),误诊率36.96%(17/46)。治疗护理后患者康复出院40例(86.96%),死亡6例(13.04%),住院时间13-22d、平均(16.5±2.0)d,有7例出现并发症,包括3例心力衰竭、3例心律失常、1例休克,总发生率13.04%,理满意度评价十分满意患者27例(58.70%),一般满意患者11例(23.91%),不满意患者8例(17.39%),总体患者满意率82.61%(38/46)。结论:提高对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了解,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促进康复。
【关键词】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治疗;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症,是心肌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如心前区或胸骨后的持续性疼痛,而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则有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如腹痛、牙痛、左肩左臂疼痛,或没有疼痛而表现为恶心呕吐等肠胃道症状,临床容易漏诊和误诊[1]。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老年人,常可危及生命。本文首先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次进行总结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护理要点构架,具体内容为: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资料纳入时间2019.1-2020.1,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56-81岁、平均(62.5±4.1)岁,21例合并高血压、17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脑梗死、9例合并高血脂症。
纳入标准:①年龄≧55岁。②经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符合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治疗护理依从性低者。②治疗不耐受者。③相关药物过敏者。
1.2治疗方法
对无溶栓禁忌症的患者要在其发病的6h内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失败或溶栓禁忌患者行经皮冠脉内形成+支架植入术。
溶栓疗法为静脉滴注100-150万U的尿激酶,滴注时间控制在30min内。溶栓方案:①300mg拜阿司匹林、300mg波立维口服。②静脉泵注12500U肝素+250ml的NS(速度25ml/h)。③静脉推注4000U肝素+10ml的NS。④静脉推注8mg艾通立+20ml的NS。⑤静脉滴注42mg艾通立+100ml的NS。
④溶栓禁忌症:①发病时间超过6h。②出血倾向的患者。③70-75岁年龄患者半年内有脑血管病史患者。⑤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⑥存在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10mmHg)的患者。
符合以下任意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确定为血管再通:①冠状动脉造影。②心电图ST段抬高于2h内回降,且回降幅度>50%。③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cK—MB(血清肌酸肌酶同工酶)峰值提前到14 h,CK(肌酸肌酶峰值)提前至16 h。⑤溶栓2h内疼痛消失。
心衰患者首先予以限制活动处理,其次对于血压正常或偏高患者给予扩血管药物(硝酸甘油、ACEI、硝普钠)、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米力农、多巴酚丁胺,慎用洋地黄),血压低及休克患者给予多巴胺,扩血管药物(硝普钠+升压药)、正性肌力药物(米力农、多巴酚丁胺,必要时用洋地黄),血压低于70mmHg者予以阿拉明或去甲肾上腺素。
在以上治疗基础上患者还要接受常规吸氧治疗,对症止痛,并予以抗凝疗法(拜阿司匹林片)、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治疗,家庭康复治疗以及出院后活动指导,患者出院后要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并且要坚持适度的活动和体育锻炼,酌情恢复轻体力工作(一般为出院后2-3个月),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改变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1.3护理方法
首先要予以患者活动指导。第一周(急性期)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期间由家属或护理人员照料日常生活。病情趋于稳定且无并发症患者于第二周开始进行适当床上活动,如被动肢体活动等。第三周患者可离床起立,床边坐椅,这时患者二便可自理,但须有人员陪同。之后视患者情况逐步恢复室外活动,恢复原则运动量由少至多,运动时间由短至长。以上活动均要视患者病情进行。
其次要予以患者合理氧疗,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给予患者2-3d的持续高流量吸氧,第1d吸氧流量以6L/min为宜,第2d之后吸氧流量以3-4L/min为宜。
最后要予以患者基础护理。包括: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用药护理,同时要备好抢救药品及用物。保持病房清洁干净,保持温湿度和光线适宜,谢绝探视,保持病房肃静;予以患者高维生素、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饮食选择清单易消化的半流食;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并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嘱咐其排便时避免用力过猛,必要时予以番泻叶、通便灵等缓泻剂;加强心电监护,加强命体征的观察,如心率、心律和血压;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沟通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心理情绪,如有及时疏解,避免不良心理刺激[2]。
1.4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初次诊断准确率、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其中护理效果观察康复和死亡情况,护理效果观察患者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分,分值0-100,其中0-59分归为不满意,60-74分归为一般满意,75-100分归为十分满意,满意率=(一般满意+十分满意)人数/46*100。
1.5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分别以“x±s”“n(%)”形式表示,P<0.05表示具统计学差异意义。
结果
2.1临床特征
46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出15例(32.61%)心力衰竭,12例(26.09%)腹部疼痛、恶心呕吐,7例(15.22%)心律失常,6例(13.04%)胸闷、气短,2例(4.35%)突发晕厥,3例(6.52%)牙痛,1例(2.17%)左肩左臂疼痛。
2.2诊断和治疗效果
46例患者初次诊断确诊29例,准确率63.04%,误诊17例,误诊率36.96%,其中5例误诊为心力衰竭,4例误诊为心律失常,2例误诊为胃炎,2例误诊为消化性溃疡,2例误诊为牙龈炎,1例误诊为肩周炎,1例误诊为脑血管疾病。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后二次诊断确诊。
患者康复出院40例(86.96%),死亡6例(13.04%),住院时间14-26d、平均(18.5±2.0)d。
2.3护理效果
接受护理后,46例患者有7例出现并发症,包括3例心力衰竭、3例心律失常、1例休克,总发生率13.04%,护理满意度评价十分满意患者27例(58.70%),一般满意患者11例(23.91%),不满意患者8例(17.39%),总体患者满意率82.61%(38/46)。
讨论
3.1临床症状分析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极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其常因心电图改变和临床表现不明显而导致患者死亡,对此需要临床接诊医生具有丰富的接诊经验,并保持较高的警惕性。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表现较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更多样,如牙痛、腹痛、胸闷气短、晕厥等,可能会被误诊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延误患者治疗。因此,当老年人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腹痛、肩臂疼痛、牙痛时,要引起重视,警惕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接诊该类患者后,给予解痉、止痛治疗,无效者要及时行心电图检查和心肌标志物化验,动态观察心电图,同时还要加强患者生命体征(主要包括血压、心率)的监测,不明原因的血压变化也要及时行心电图检查。高度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切记行18导联心电图,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3],减少漏诊误诊。
不典型心肌梗死疼痛定位症状和体征不太明显,多发于老年人,这可能与老年机体生理性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或合并糖尿病疾病神经疼痛敏感性降低等多种因素有关[4]。
3.2治疗分析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需要进行基本的吸氧、抗凝、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等治疗,然后迅速判断患者是否有溶栓禁忌症,无禁忌者及时予以溶栓治疗,禁忌患者和溶栓失败者予以经皮冠脉内形成+支架植入术。主要是为了保护和维持患者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流供应、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并且要预防和并处理并发症。而且患者出院后,还要坚持长时间的家庭康复治疗和生活习惯改善,在这一治疗原则中,重点是要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因为患者出院后1~2个月坏死的心肌已经愈合,体育锻炼可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增加心脏侧枝循环,改善心肌功能,同时活动锻炼中还要注意控制活动量并循序渐进锻炼,尤其是出院早期要进行轻度的锻炼活动,既要达到改善心肌功能的效果,又要避免过度锻炼过度劳累导致患者病情复发。其次是要进行生活习惯的改变,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要加强生活习惯改变,戒烟限酒,坚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加强血压、血糖控制,减少和控制心肌梗死危险因素。
3.3护理要点构建
老年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特殊生理和病理特征,所以在其护理过程中要针对性的干预,提高护理效果。
首先,要加强老年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观察和临床监测,这是由于患者的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临床容易忽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如休克、心率失常、心衰等容易导致患者猝死。所以对于老年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加强血压、呼吸、脉搏、心律、心率等的观察,便于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其次,老年不典型心肌梗死并发症多,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所以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急性期的卧床休养,加强心电监护,准备好抢救药品物品,预防并发症并准备随时抢救,另一方面要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和活动指导,帮助患者机体恢复,提高免疫力,防止便秘、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5]。
小结
总的来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老年人患者,高度怀疑患者临床要提高警惕,综合诊断避免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治疗时可采用吸氧、抗凝、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溶栓治疗经皮冠脉内形成+支架植入术等方式,目的是保护和维持患者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流供应、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在护理方面,则要予以患者活动指导、吸氧护理,以及环境护理、心电监护、饮食指导、排便指导、心理护理等基础护理。要积极提高对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了解,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李彦波, 刘于红, 费月海,等. Analy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Elderly Patients[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8, 039(001):34-36,44.
李轩.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与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9): 36-37.
陈丽萍.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分诊分析与护理[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2018, 000(001):32-34.
于建洋, 赵书丽, 张瑾钰.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与误诊分析[J]. 健康研究, 2018, 38(04):114-115.
张阿莲, 胡靖超, 许左隽,等. 不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 52例临床特点分析[J]. 安徽医药, 2020, 24(3):496-499.
作者简介:吴菊兰,1972.08,本科,籍贯:江西;职称:副主任护师;科室:护理部内镜室;研究方向与专业:内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