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优抚医院 武汉市江汉区 430000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多项指标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中,选择48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电脑抽选的方式,分为两组,在常规组中,患者实施了基础干预,研究组则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最终从多项指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更高,且干预后的各项指标(PANSS、SDSS、SQLS评分),均显示研究组情况更佳。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改善其病情状况,提升用药依从性,还能改善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精神分裂;疾病状态;社会功能;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它会受到患者的生理、心理、遗传、外界环境等多个因素所影响[1]。患病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行为、情感等多方面的障碍,降低了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方法,但只能控制生理上的病症,无法彻底根除,需结合有效的干预措施。为了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际效果,本次研究深入48例患者的干预过程,将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医院收治的患者48例,经基本检查后,确定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时间范围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将其按照电脑抽选方式分组,常规组中,男22人,女2人,年龄在22.5~54.5岁,均龄(35.5±7.8)岁,研究组中,男19人,女5人,年龄在21.5~55.3岁,均龄(35.8±7.6)岁,将两组患者其他资料进行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排除过敏体质的患者及处于妊娠期的女性[2]。
1.2、方法
对常规组开始基础干预,而研究组则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成立干预小组:首先需要由本科室的医护人员成立小组,确定本组干预的具体流程和要点。②岗前培训:在小组成立后,对相关医护人员实施技能培训工作,并实施考核,只有通过后才可对患者进行干预。③宣教工作: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可采用视频、画册等方式,将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发病因素等多项内容进行阐述,加深其认知与了解[3]。④生活技能训练:一方面,督促患者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简单的穿衣、洗漱等,医护人员要坚持每天实施进行检查、并强化指导。另外,要重视患者的社交技能,鼓励患者要多与医护人员沟通,在此过程中,能逐渐减少负面情绪,改善精神状态。⑤心理与饮食干预:医护人员在干预时,要以耐心的态度与之交流,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排除其内心的忧虑,促进患者康复。另外,在饮食上,要合理搭配,保障患者的营养吸收。通常一周进行三次饮食上的指导,每次半小时左右。⑥病情记录:针对临床护理路径的过程,要定时进行记录,患者完成哪几项,则在表格旁标注,同时,护士长通过记录表,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实施监管,若存在错误操作则及时纠正[4]。
1.3、评价指标
①采用PANSS评分表,判断两组患者的疾病状态变化情况。
②采用SDSS评分表,分析两组社会功能的变化情况。
③比较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差异。
④采用SQLS表,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患者在干预后的有关数据汇总,输入电脑程序中,使用SPSS23.0的统计软件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PANSS评分变化情况对比
具体如表2-1所示:
表2-1两组PANSS评分变化情况(分,X±S)
组别 | N | 一般病理 症状 (干预前) | 一般病理 症状 (干预后) | 阳性 症状 (干预前) | 阳性 症状 (干预后) | 阴性 症状 (干预前) | 阴性 症状 (干预后) |
研究组 | 24 | 44.5±3.4 | 40.6±3.1 | 15.8±2.5 | 13.2±2.5 | 23.9±2.7 | 20.9±2.1 |
常规组 | 24 | 44.2±3.9 | 42.2±3.3 | 15.7±2.2 | 14.3±2.4 | 23.4±2.3 | 22.1±2.2 |
t值 | | 0.450 | 2.430 | 0.296 | 2.210 | 0.882 | 2.525 |
P值 |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两组社会功能情况对比
分数越高,表明其社会功能存在的缺陷越多。具体情况如表2-2所示:
表2-2两组社会功能情况对比(分,X±S)
组别 | N | SDSS评分(干预前) | SDSS评分(干预后) |
研究组 | 24 | 7.25±1.60 | 4.84±0.59 |
常规组 | 24 | 7.24±1.87 | 5.32±0.64 |
t值 | | 0.053 | 3.462 |
P值 | | >0.05 | <0.05 |
2.3、两组服药依从性对比
具体情况如表2-3所示:
表2-3两组服药依从性情况对比(n.%)
组别 | N | 依从率(干预前) | 依从率(干预后) |
研究组 | 24 | 18(75.0%) | 23(95.83%) |
常规组 | 24 | 19(79.17%) | 21(87.5%) |
P值 | | >0.05 | <0.05 |
2.4、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对比
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具体情况如表2-4所示:
表2-4两组SQLS分数情况对比(分,X±S)
组别 | N | 心理社会(干预前) | 心理社会(干预后) | 动力 (干预前) | 动力 (干预后) | 不良反应 (干预前) | 不良反应 (干预后) |
研究组 | 24 | 18.8±3.6 | 14.2±2.0 | 19.7±4.4 | 14.1±2.5 | 15.1±4.2 | 8.9±2.3 |
常规组 | 24 | 18.1±3.6 | 16.4±3.2 | 19.8±4.3 | 16.0±3.5 | 15.5±4.3 | 12.5±4.2 |
t值 | | 0.425 | 3.865 | 0.320 | 2.870 | 0.485 | 4.950 |
P值 |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结论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在不断增长,当患病后,患者不但会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还可以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在与人的交往中、基本生活中都出现较为不利的影响[5]。传统的干预方法仅仅是采用药物治疗,没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实施干预操作,因此效果不佳。从本次研究的数据显示,且多项指标能够证实,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良好,能够全方位地改善患者的病症情况,提升其治疗依从性,还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燕红,秦萍,卢勇花.临床护理路径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20,18(29):4007-4009.
[2]黄凌.心理干预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精神症状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6):201-203.
[3]刘易凤,李华,郭淑青,陈娟.奥瑞姆自护理论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2):197-199.
[4]周红丽,李艳芬,王建霞,李信缔.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路径管理与实践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6):173+175.
[5]高文萍,郭萍,王彩荣,李明超,戢秋明.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