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 山东省 潍坊市 261200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儿科护理差错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择取我院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期间内发生的52次儿科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事故类型(注射类、医嘱类、巡视类、沟通类)以及可能产生的原因(护士操作水平不高、医患沟通不当、护士责任心不强、医护人员工作安排不当)进行对比,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对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类型中,注射类占比最高,其次是沟通类、医嘱类以及巡视类,原因分析中,护士操作水平不高占比最高,其次是护士责任心不强、医患沟通不当以及医护人员工作安排不当。结论: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并且增强其责任心意识、沟通水平以及改善工作安排制度等,以此防范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产生。
【关键词】儿科护理差错事故 产生原因 防范措施
由于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儿童的护理依从性往往相对较低,并且儿科的疾病类型较为多样,有的病情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更容易引发医疗事件,产生医患纠纷等[1]。因此针对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防范和降低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和参考,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对象与方法
择取我院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期间内发生的52次儿科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事故类型(注射类、医嘱类、巡视类、沟通类)以及可能产生的原因(护士操作水平不高、医患沟通不当、护士责任心不强、医护人员工作安排不当)进行对比。
1.2观察指标
对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类型以及产生原因各项情况的发生率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找出主要事故类型和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结果
2.1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类型
其中注射类、医嘱类、巡视类、沟通类差错事故发生的次数分别为23次(44.23%)、10次(19.23%)、6次(11.54%)、13次(25.00%),由此可见注射类发生比例最高。
2.2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在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可能发生原因中,护士操作水平不高、医患沟通不当、护士责任心不强、医护人员工作安排不当发生的次数分别为24次(46.15%)、9次(17.31%)、14次(26.92%)、5次(9.62%)。由此可见,原因分析中,护士操作水平不高占比最高,其次是护士责任心不强、医患沟通不当以及医护人员工作安排不当。
3讨论
由于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儿童的认知水平以及依从性较差,导致其护理难度相对较大。护理差错事故主要是指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导致患者出现器官组织损伤、不良反应以及痛苦等情况,从而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和恢复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目前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护理需求的提升,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儿童家属更注重孩子的护理质量,而且在儿科所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更容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从而不利于医院的声誉以及护理人员的考核评分等[2-3]。因此对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分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次研究中,对儿科护理事故发生的类型进行分析,注射类占比最高,其次是沟通类、医嘱类以及巡视类,在原因分析中,护士操作水平不高占比最高,其次是护士责任心不强、医患沟通不当以及医护人员工作安排不当。因此对于儿科护理过程中,医院需要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比如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考核内容既包括了理论知识也包括了对操作水平的考核,并且考核成绩会纳入护理人员的综合评定中,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同时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责任教育、制度教育、沟通培养等,让护理人员能够明白护理对患者的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提高其责任意识,并且制定相关的护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同时还需要注重护理人员的沟通培养,对其进行有效地沟通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意识到沟通对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及后续护理治疗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患儿家属的沟通,提高家长的配合度对于提升儿童护理治疗依从性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对于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研究中发现,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并且增强其责任心意识、沟通水平以及改善工作安排制度等,以此才能够更好的防范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产生。
参考文献
徐燕.儿科护理差错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8):122-123.
张庆.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分析及对策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8):129+133.
赵敏.儿科护理中的纠纷及其防范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9):13639+1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