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评价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在脑血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采取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81例脑血栓患者分为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治疗)和41例观察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辛伐他汀)。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更低,斑块面积更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更高(p值<0.05);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值>0.05)。 结论: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方案用于治疗脑血栓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脑血栓;辛伐他汀;阿司匹林; 疗效 安全性
前言:脑血栓以脑组织血氧缺血后继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患者会出现四肢无力、口眼歪斜甚至偏瘫等症状[1],症状凶险,需及时救治,目前临床用于脑血栓治疗的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以控制病情,保护脑组织,同时配合抗凝、降压等对症治疗方案,积极挽救患者生命,改善不良预后。本文旨在分析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并评价治疗方案的安全性,选择患者共计81例,情况如下文。
1 资料及方法
资料
择取本院收录的脑血栓患者共计81例(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录)。纳入标准:(1)接受MRI、CT等检查确诊;(2)首次发病;(3)发病时间在24h以内;(4)病历资料完整且无药物禁忌症。排除标准:(1)属于严重过敏体质;(2)合并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疾病、脑出血病史的患者;(3)合并其他各种临床重症。
采取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
对照组:男:女=20:20;年龄:41-60(52.26±3.36)岁。
观察组:男:女=21:20;年龄:40-62(52.48±3.15)岁。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 方法
常规治疗措施:抗感染、抗血小板等对症治疗。
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予以拜阿司匹林肠溶片于早餐后口服,每天一次,每次70mg;观察组除了口服阿司匹林,再予以辛伐他汀片于早餐后口服,每天一次,每次20mg。两组均持续用药六个月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测法,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
(2)治疗前、疗程结束后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量表评估法)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估法),前者最高分42分,分数越低说明缺损越轻微,后者最高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3)观察并统计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
计算工具选择SPSS 22.0版本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计算得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验证,P表示比较差异显著度,P<0.05则说明是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
2 结果
2.1 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
治疗前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更低,斑块面积更小,p<0.05。
表1: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x±s)
组名 | 例数(n)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m) | 颈动脉斑块面积(cm2)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0 | 0.79±0.20 | 0.68±0.15 | 1.81±0.36 | 1.60±0.31 |
观察组 | 41 | 0.77±0.24 | 0.49±0.12 | 1.83±0.28 | 1.31±0.27 |
T值 | - | 0.407 | 6.303 | 0.279 | 4.493 |
P值 | - | 0.685 | 0.000 | 0.781 | 0.000 |
2.2 各项评分
治疗前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六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更高,p<0.05。
表2:各项评分(`x±s,分)
组名 | 例数(n) | 神经功能缺损 | 日常生活能力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0 | 24.25±3.11 | 18.25±2.25 | 26.36±5.18 | 40.52±3.10 |
观察组 | 41 | 24.01±3.24 | 11.25±2.14 | 26.48±5.10 | 48.52±4.15 |
T值 | - | 0.340 | 14.350 | 0.105 | 9.810 |
P值 | - | 0.735 | 0.000 | 0.917 | 0.000 |
2.3 药物副作用
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更低,但对比p>0.05。
表3:药物副作用[n(%)]
组名 | 例数(n) | 便秘 | 恶心呕吐 | 腹部不适 | 合计 |
对照组 | 40 | 2(5.00) | 1(2.50) | 1(2.50) | 4(10.00) |
观察组 | 41 | 1(2.44) | 0 | 1(2.44) | 2(4.88) |
χ2值 | - | - | - | - | 0.774 |
P值 | - | - | - | - | 0.388 |
3 讨论
脑血栓是脑梗死各大类别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和血小板聚集、血管斑块等因素有关,脑细胞持续受损,引起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性表现,发病突然且进展快,需及时确诊治疗,以免引发其他并发症。目前抗凝、抗血小板以及配合他汀类药物是脑血栓的常见治疗方案,在药物选择方面需综合考虑疗效与安全性。
阿司匹林对体内核因子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有抑制作用,调节血小板聚集状态,减少炎症介质,稳定斑块,虽具有一定疗效,但药物扩散至全身,单独应用可能会较多副作用,远期效果一般[2]。辛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首先具有调脂的效果,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调节血液内胆固醇水平,其次能够提高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3],保护血管,此外还可稳定斑块,减少C反应蛋白生成,改善炎症和血循环,针对性更强,副作用少且轻微,大部分不良反应都可自行缓解,患者可长期坚持用药。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六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更高,提示观察组方案的近远期疗效更好,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更低,说明观察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更高。
总之,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是脑血栓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采纳。
参考文献:
[1]柴晓伟.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4):90-92.
[2]钟志强,吴尉,王立崚, 等.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糖尿病天地,2020,17(7):80.
[3]沈丽娜.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对脑血栓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0,4(1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