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乌翠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伊春 153013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及复发率和存活率。方法:此次研究的时间节点范围设置在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间,将我院接收的早期胃癌患者中抽选出62例列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以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样本容量均等分为31例完成研究。常规组予以外科手术治疗模式,研究组予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模式。针对两组并发症出现率、复发率以及存活率完成评价比较工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同常规组施展比较后,发现优于常规组且组间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复发率以及存活率同常规组施展比较后,并未发现优于常规组且组间差异不大(P>0.05)。结论:针对早期胃癌患者予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模式,可为提高存活率、降低并发症以及复发风险给予一定助力,故临床可大力提倡并积极应用此术式。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并发症;复发率;存活率
往常临床针对早期胃癌患者一般将外科手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当展开切除手术治疗之后,五年期间患者的生存概率可达到八成以上。但因为外科切除术将对患者胃生理解剖结构构成一定破坏,继而对患者胃功能带来影响,再加上较大的创伤,容易提高术后腹部的并发症风险,以此提高了住院费用并影响康复[1]。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及复发率和存活率展开相应的观察以及评价,故将此次研究的时间节点范围设置在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间,将我院接收的早期胃癌患者中抽选出62例列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研究内容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时间节点范围设置在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间,将我院接收的早期胃癌患者中抽选出62例列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以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样本容量均等分为31例完成研究。常规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42~70岁,均值(56.37±3.46)岁。研究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3~69岁,均值(56.42±3.41)岁。由于患者性别以及年龄等基线资料对比结果并无显著的差异(P>0.05),所以此次研究存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予以外科手术治疗模式:为该组患者提供全身麻醉后予以气管插管操作,于患者腹部的正中处行一环形的切口,并且观察肿瘤浸润状况以及淋巴结节的转移情况,近处切除线距离肿瘤边缘的4cm位置,而远侧切除线则为幽门括约肌的边缘2cm位置,将淋巴结节进行清除后胃次全切除,将黏膜标本取出之后,置于装有甲醛溶液的试管当中,并送往病理科完成检查工作。缝合残留的胃组织以及肠管且逐步缝合切口。
研究组予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模式:病变组织通过0.2%浓度的靛胭脂做染色处理并确定病变的范围,在标记点的外侧部位通过术必复、盐酸肾上腺素以及亚甲蓝混合注射液给予多部位的黏膜下层注射操作,促使病变呈隆起状,而后沿着标记点的外侧部位,环形切开病灶直至黏膜的下层。剥离病灶后,维持黏膜的下层剥离,尽量将病灶进行完整的切除。针对创面血管行止血处理,将创面通过止血夹做封闭操作。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指标,并予以抑酸静脉补液等,向患者提出禁食一天的要求。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并发症出现率、复发率以及存活率完成评价比较工作。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软件完成数据的分析,若数据之间存在组间差异性,则以P<0.05展开。
2结果
2.1针对两组并发症出现率完成评价比较工作
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同常规组施展比较后,发现优于常规组且组间差异较大(P<0.05),详见表1。
表1针对两组并发症出现率完成评价比较工作[n(%)]
组别 | n | 出血 | 狭窄 | 穿孔 | 并发症出现率 |
研究组 | 31 | 1(3.23) | 0(0.00) | 0(0.00) | 1(3.23) |
常规组 | 31 | 3(9.68) | 1(3.23) | 3(9.68) | 7(22.58) |
X² | -- | -- | -- | -- | 5.17 |
P | -- | -- | -- | -- | 0.02 |
2.2针对两组复发率以及存活率完成评价比较工作
研究组复发率以及存活率同常规组施展比较后,并未发现优于常规组且组间差异不大(P>0.05),详见表2。
表2针对两组复发率以及存活率完成评价比较工作[n(%)]
组别 | n | 术后复发率 | 3年存活率 |
研究组 | 31 | 1(3.23) | 29(93.55) |
常规组 | 31 | 0(0.00) | 30(96.77) |
X² | -- | 1.02 | 0.35 |
P | -- | 0.31 | 0.55 |
3讨论
胃癌是通过早期胃癌而发展来的,早期胃癌患者大多无显著症状,仅有少数患者会伴有消化不良等反应,比如上腹隐痛、上腹不适、微微饱胀、轻微疼痛以及恶心嗳气等表现特征,但是这些症状并不是胃癌患者的特有表现,患有慢性胃炎以及溃疡病等疾病的患者也会出现此症状[2]。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同常规组施展比较后,发现优于常规组且组间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复发率以及存活率同常规组施展比较后,并未发现优于常规组且组间差异不大(P>0.05)。由于内镜可以切除早期病变的范围以及面积越发扩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也被临床广泛作用至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工作中。临床研究资料显示,由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仅仅会在病灶粘膜下完成切除,所以能够加快溃疡的创面愈合进展,不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创伤,可以为临床疗效的提升带来有力帮助[3]。
综上所述,针对早期胃癌患者予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模式,可为提高存活率、降低并发症以及复发风险给予一定助力,故临床可大力提倡并积极应用此术式。
参考文献:
[1]夏永欣,方玲,张萌,等.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12):2032-2034+2063.
[2]高杨,段淑芬,晁帅恒,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的临床对比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08):55-57+109.
[3]吴殿超,霍志斌,肖琦海,等.内镜胃癌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对早期胃癌患者复发及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07):1123-1125+1129.